图书信息
图书目录

有机化学(第七版)上册




本书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第六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与第六版比较,全书基本框架未做大的变动,仅做一些调整,删减了部分内容,个别章节进行了精简、调整与合并,侧重于调整有机化合物命名。

全书分上、下两册,仍按官能团体系分三部分叙述:第一部分为烃类;第二部分为烃的衍生物;第三部分为专论,主要叙述天然和生物有机化合物。

本书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化学类专业教材,也可供其他各类院校相关专业选用和参考。



作者:
李景宁 汪朝阳 主编 杨定乔 潘玲 副主编

定价:
57.00元

出版时间:
2025-07-18

ISBN:
978-7-04-064277-3

物料号:
64277-0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化学类

二级分类:
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公共课

三级分类:
有机化学及实验

重点项目: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版面字数:
59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 前辅文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
      • 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含义
      • 二、有机化学的产生和发展
      • 三、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 第二节 共价键的一些基本概念
      • 一、共价键理论
      • 二、共价键的键参数
      • 三、共价键的断裂
    • 第三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
    • 第四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官能团
      • 一、按碳架分类
      • 二、官能团
    • 习题
  • 第二章 烷烃
    • 第一节 烷烃的构造
      • 一、烷烃的同系列
      • 二、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
      • 三、伯、仲、叔和季碳原子
    • 第二节 烷烃的命名法
      • 一、普通命名法
      • 二、烷基
      • 三、系统命名法
    • 第三节 烷烃的构型
      • 一、碳原子的四面体概念及分子模型
      • 二、碳原子的sp3杂化
      • 三、烷烃分子的形成
      • 四、分子立体结构的表示方式
    • 第四节 烷烃的构象
      • 一、乙烷的构象
      • 二、正丁烷的构象
    • 第五节 烷烃的物理性质
    • 第六节 烷烃的化学性质
      • 一、氧化反应
      • 二、热裂解反应
      • 三、卤化反应
    • 第七节 烷烃的一卤化反应机理
      • 一、甲烷的一氯化反应机理
      • 二、卤素对甲烷的相对反应活性
      • 三、不同类型的氢原子的卤化活性与烷基自由基的稳定性
    • 第八节 过渡态理论
    • 第九节 甲烷和天然气
    • 习题
  • 第三章 单烯烃
    • 第一节 烯烃的结构
    • 第二节 烯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
      • 一、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
      • 二、烯基
      • 三、烯烃的系统命名
    • 第三节 烯烃的物理性质
    • 第四节 烯烃的化学性质
      • 一、亲电加成反应
      • 二、自由基加成反应
      • 三、催化氢化(或称催化加氢)反应和氢化热
      • 四、氧化反应
      • 五、聚合反应
      • 六、α氢的自由基卤化反应
    • 第五节 诱导效应
    • 第六节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机理和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
      • 一、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 二、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的解释和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 第七节 乙烯和丙烯
      • 一、乙烯
      • 二、丙烯
    • 第八节 烯烃的制备
      • 一、经由消除反应的合成方法
      • 二、炔烃的还原
    • 第九节 石油
      • 一、石油的组成
      • 二、石油的常压、减压蒸馏
      • 三、石油化工
      • 四、环境友好的石油产品
    • 习题
  • 第四章 炔烃和二烯烃
    • 第一节 炔烃
      • 一、炔烃的结构
      • 二、炔烃的命名
      • 三、炔烃的物理性质
      • 四、炔烃的化学性质
      • 五、乙炔
      • 六、炔烃的制备
    • 第二节 二烯烃
      • 一、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 二、二烯烃的结构与稳定性
      • 三、丁二烯和异戊二烯
      • 四、共轭二烯烃的反应
    • 第三节 共轭效应
      • 一、共轭效应的产生和类型
      • 二、共轭效应的特征
      • 三、共轭效应的传递
      • 四、静态pπ共轭效应和静态ππ共轭效应的相对强度
    • 第四节 速率控制与平衡控制
    • 习题
  • 第五章 脂环烃
    • 第一节 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
      • 一、脂环烃的分类
      • 二、脂环烃的命名
    • 第二节 环烷烃的性质
    • 第三节 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
    • 第四节 环己烷的构象
      • 一、环己烷的构象
      • 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 第五节 多环烃
      • 一、十氢化萘
      • 二、金刚烷
    • 第六节 脂环烃的制备
      • 一、狄尔斯阿尔德反应
      • 二、分子内偶联方法
      • 三、卡宾法
      • 四、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简介
    • 习题
    • 附:烷、烯、炔性质和相互转化反应图
  • 第六章 对映异构
    • 第一节 物质的旋光性
      • 一、平面偏振光和旋光性
      • 二、旋光仪和比旋光度
    • 第二节 手性和分子结构的对称因素
      • 一、手性和手性分子
      • 二、分子结构的对称因素
    • 第三节 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对映异构体
      • 一、对映体和外消旋体
      • 二、费歇尔投影式
      • 三、相对构型和绝对构型
      • 四、R、S标记法
    • 第四节 含两个手性碳原子的对映异构体
      • 一、含两个不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 二、含两个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 第五节 单环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
      • 一、环丙烷衍生物
      • 二、环己烷衍生物
    • 第六节 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
      • 一、含手性轴的化合物
      • 二、含手性面的化合物
      • 三、含有其他手性中心的化合物
    • 第七节 外消旋体的拆分
    • 第八节 不对称合成法
    • 第九节 亲电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
    • 习题
  • 第七章 芳烃
    • 第一节 苯的结构
      • 一、苯的凯库勒式
      • 二、苯分子结构的价键观点
      • 三、苯的分子轨道模型
      • 四、从氢化热看苯的稳定性
      • 五、共振论简介
      • 六、苯的构造式的表示法
    • 第二节 芳烃的异构现象和命名
    • 第三节 单环芳烃的性质
      • 一、物理性质
      • 二、亲电取代反应
      • 三、加成反应
      • 四、氧化反应
    • 第四节 苯环的亲电取代定位效应
      • 一、取代基定位效应——三类定位基
      • 二、定位效应的解释
      • 三、定位效应的应用
    • 第五节 几种重要的单环芳烃
      • 一、苯
      • 二、甲苯
      • 三、二甲苯
      • 四、乙苯与乙烯苯
    • 第六节 多环芳烃
      • 一、联苯
      • 二、萘
      • 三、蒽
      • 四、菲
      • 五、其他稠环烃
    • 第七节 非苯系芳烃
      • 一、休克尔规则
      • 二、非苯芳烃
    • 第八节 富勒烯与C60
      • 一、C60的结构
      • 二、C60的性质及反应
    • 第九节 芳烃的来源
      • 一、炼焦副产物回收芳烃
      • 二、石油的芳构化
      • 三、炔烃三聚合成芳烃
    • 习题
  • 第八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一节 电磁波谱的一般概念
    • 第二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一、紫外光谱及其产生
      • 二、紫外光谱图
      • 三、紫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
    • 第三节 红外光谱
      • 一、红外光谱图
      • 二、红外光谱的产生及其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
      • 三、红外光谱解析举例
    • 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 一、基本知识
      • 二、核磁共振氢谱
      • 三、核磁共振碳谱
    • 第五节 质谱
      • 一、基本原理
      • 二、质谱图
      • 三、离子的主要类型
    • 第六节 X射线衍射
      • 一、晶体结构
      • 二、X射线衍射原理
      • 三、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方法简介
    • 习题
  • 第九章 卤代烃
    • 第一节 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和同分异构现象
      • 一、卤代烃的分类
      • 二、卤代烃的命名
      • 三、一卤代烷的同分异构现象
    • 第二节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 一、物理性质
      • 二、光谱性质
      • 三、偶极矩
    • 第三节 卤代烃的反应
      • 一、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 二、β消除反应
      • 三、与金属的反应
      • 四、还原反应
    • 第四节 饱和碳原子上亲核取代反应的反应机理
      • 一、两种反应机理:SN2与SN1
      • 二、SN1与SN2的立体化学
      • 三、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
    • 第五节 卤代烃的制备
      • 一、由烃制备
      • 二、由醇制备
      • 三、卤代物的互换
      • 四、多卤代烃的制备
    • 第六节 重要的卤代烃
      • 一、三氯甲烷
      • 二、四氯化碳
      • 三、二氯甲烷
      • 四、氯苯
    • 第七节 氟代烃
      • 一、氟代烃的特性
      • 二、重要的氟代烃
    • 习题
  • 第十章 醇、酚、醚
    • 第一节 醇
      • 一、醇的分类、命名和结构
      • 二、醇的物理性质
      • 三、醇的光谱性质
      • 四、醇的反应
      • 五、醇的制备
      • 六、重要的醇
    • 第二节 β消除反应的反应机理
      • 一、两种反应机理(E1和E2)
      • 二、区域选择性
      • 三、立体选择性
      • 四、与亲核取代反应的竞争
    • 第三节 酚
      • 一、酚的结构和命名
      • 二、酚的物理性质
      • 三、酚的光谱性质
      • 四、酚的反应
      • 五、重要的酚
    • 第四节 醚
      • 一、醚的分类和命名
      • 二、醚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 三、醚的反应
      • 四、醚的制备
      • 五、环醚
      • 六、重要的醚
    • 习题
  • 第十一章 醛和亭
    • 第一节 醛和酮的分类、同分异构现象和命名
      • 一、分类
      • 二、同分异构现象
      • 三、命名
    • 第二节 醛和酮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 一、醛和酮的结构
      • 二、物理性质
      • 三、光谱性质
    • 第三节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 一、亲核加成反应
      • 二、还原反应
      • 三、氧化反应
      • 四、歧化反应
      • 五、αH的酸性
      • 六、醛和酮的其他缩合反应
    • 第四节 亲核加成反应的机理与立体化学
      • 一、简单的亲核加成反应机理
      • 二、复杂的亲核加成反应机理
      • 三、羰基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
    • 第五节 醛和酮的制法
      • 一、氧化或脱氢法
      • 二、羧酸及其衍生物的还原法
      • 三、偕二卤代物水解法
      • 四、傅克酰基化法
      • 五、芳环甲酰基化法
    • 第六节 重要的醛、亭
      • 一、甲醛
      • 二、乙醛
      • 三、丙亭
      • 四、苯甲醛
      • 五、环己亭
    • 第七节 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 一、乙烯亭
      • 二、α,β不饱和醛、亭
      • 三、醌
    • 习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