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图书目录

环境海洋学(第二版)




本书是高等学校环境海洋学课程教材,在海洋科学基础背景下,重点讲述海洋环境及其环境保护与管理问题。全书共10章,主要包括绪论、海洋环境地质、海洋环境物理特性、海水运动、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海洋环境化学、海洋环境生态学、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海洋环境管理等内容。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以及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海洋渔业、生态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海洋环境基础研究与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科技人员及行业从业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
高会旺 史洁 主编

定价:
53.00元

出版时间:
2025-04-23

ISBN:
978-7-04-063309-2

物料号:
63309-0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大气科学/海洋科学与地球物理学类

二级分类:
海洋科学类核心课

三级分类:
海洋科学导论及基础实验

重点项目:
暂无

版面字数:
48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 前辅文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环境科学
      •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 二、环境科学的发展与环境观的演进
      • 三、环境科学的体系与分支
      • 四、中国环境科学的发展
    • 第二节 海洋科学
      • 一、海洋科学的研究内容与分支学科
      • 二、海洋科学的发展与海洋观的演进
      • 三、中国海洋科学的发展
    • 第三节 环境海洋学
      • 一、环境海洋学的研究内容
      • 二、海洋环境及相关问题的特殊性
      • 三、中国环境海洋学的发展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海洋环境地质
    • 第一节 地球与海洋
      • 一、地球环境
      • 二、地球上的海洋
    • 第二节 海底地形地貌
      • 一、海岸带
      • 二、海底地形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 三、中国近海海底地形地貌特征
    • 第三节 海底沉积物特征
      • 一、沉积物的来源
      • 二、大洋沉积物组分和分类
      • 三、大洋沉积作用
      • 四、海底主要沉积物的基本特征
      • 五、中国近海海底沉积物分布
    • 第四节 海洋地质灾害
      • 一、基本概念
      • 二、几种典型海洋地质灾害
    • 第五节 海底矿产资源及其开发的环境效应
      • 一、海底矿产资源的主要类型
      • 二、海底采矿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海洋环境物理特性
    • 第一节 海水的热学和力学性质
      • 一、纯水的特性
      • 二、海水的盐度
      • 三、海水的主要热学性质和力学性质
      • 四、海水的密度和海水状态方程
    • 第二节 海水的声学与光学性质
      • 一、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
      • 二、声学技术在海洋环境研究和开发中的应用
      • 三、光在海水中的衰减
      • 四、海水的透明度、水色和海色
      • 五、光学技术在海洋环境研究和开发中的应用
    • 第三节 海冰
      • 一、海冰的形成条件、冰型及分布
      • 二、海冰的物理性质
      • 三、海冰与海洋环境
    • 第四节 世界大洋的热量、水量平衡
      • 一、海面热收支
      • 二、海洋内部的热交换
      • 三、海洋中的水平衡
    • 第五节 世界大洋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
      • 一、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与变化
      • 二、海洋水团
      • 三、海洋温度、盐度、密度的细微结构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海水运动
    • 第一节 海水运动的基本方程
      • 一、海水运动的作用力
      • 二、海水运动的基本方程组
      • 三、物质输运方程
    • 第二节 海流
      • 一、海流的成因及表示方法
      • 二、地转流
      • 三、风海流
      • 四、惯性流
      • 五、大洋环流
      • 六、海流的环境效应
    • 第三节 海洋中的波动现象
      • 一、波浪要素
      • 二、海洋中的波动成因及分类
      • 三、小振幅重力波
      • 四、有限振幅波动理论
      • 五、开尔文波和罗斯贝波
      • 六、内波
      • 七、风浪和涌浪
    • 第四节 海洋潮汐
      • 一、潮汐现象
      • 二、潮汐要素
      • 三、潮汐类型与潮汐不等现象
      • 四、平衡潮理论
      • 五、假想天体和分潮
      • 六、潮汐动力理论
      • 七、潮波数值计算
      • 八、世界大洋潮波简介
      • 九、风暴潮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
    • 第一节 大气成分及其变化
      • 一、大气垂直分层
      • 二、地球大气的组成
      • 三、大气成分的变化
    • 第二节 海洋-大气边界层及界面通量
      • 一、大气边界层的结构和特征
      • 二、海洋上混合层
      • 三、海气界面交换与通量
    •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的典型过程和机制
      • 一、海气相互作用
      • 二、海气界面过程
      • 三、海洋和大气的耦合作用
    • 第四节 气候变化及其海洋环境效应
      • 一、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
      • 二、气候变化的辐射强迫
      • 三、气候变化的海洋环境效应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海洋环境化学
    • 第一节 海洋环境化学要素
      • 一、海水的化学组成
      • 二、海洋环境的主要化学参数
      • 三、海水中的营养盐
      • 四、海水中的微量元素
      • 五、海水中的有机物
      • 六、海水中的溶解气体
      • 七、海洋中的放射性元素
    • 第二节 海洋界面过程及物质通量
      • 一、河海混合界面
      • 二、海气界面的气体交换
      • 三、海水沉积物界面
    • 第三节 海洋污染与环境问题
      • 一、近海富营养化
      • 二、海洋石油污染
      • 三、合成有机污染物
      • 四、海洋重金属污染
      • 五、海洋放射性污染
      • 六、其他海洋环境问题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海洋环境生态学
    • 第一节 海洋生物类群
      • 一、浮游生物
      • 二、底栖生物
      • 三、游泳生物
      • 四、海洋鸟类
    • 第二节 海洋生态系统
      • 一、河口
      • 二、海湾
      • 三、盐沼
      • 四、海草床
      • 五、红树林
      • 六、珊瑚礁
      • 七、深海热液冷泉
    • 第三节 海洋生产过程与能量流动分析
      • 一、海洋的生产过程
      • 二、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第四节 人类活动与海洋生物生态响应
      • 一、人为干扰因素
      • 二、海洋污染物的生物生态效应
    • 第五节 海洋生态修复
      • 一、生态修复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 二、海洋生态修复技术与方法
      • 三、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
      • 四、海洋生态修复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海洋环境监测
    • 第一节 海洋水体环境监测
      • 一、监测目的
      • 二、基础资料收集
      • 三、采样站点的布设
      • 四、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 五、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
      • 六、水样采集
      • 七、污染物质的分析测定
    • 第二节 海洋沉积物监测
      • 一、监测目的
      • 二、基础资料收集
      • 三、采样站位的布设
      • 四、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 五、样品采集方法
      • 六、样品的现场描述
      • 七、分析样品的制备和预处理
      • 八、污染物质的测定
    • 第三节 海洋生物监测
      • 一、监测目的
      • 二、基础资料收集
      • 三、采样站位的布设
      • 四、监测频率
      • 五、样品采集
      • 六、样品测定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 第一节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 一、环境评价类型
      • 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
      • 三、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 四、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的制度
      • 五、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划分
      • 六、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路线
    • 第二节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 一、海洋水文动力环境影响评价
      • 二、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评价
      • 三、海洋水质环境影响评价
      • 四、海洋沉积物环境影响评价
      • 五、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六、海洋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
    • 第三节 海洋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一、海洋水文动力
      • 二、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
      • 三、海洋水质
      • 四、海洋沉积物
      • 五、海洋生态
    • 第四节 海洋环境影响预测
      • 一、预测方法选择
      • 二、海洋环境数值模型分类
      • 三、海洋环境预测中常用的数值模型
    • 第五节 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
      • 一、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
      • 二、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
      • 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技术审查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十章 海洋环境管理
    • 第一节 海洋环境管理概述
      • 一、概念
      • 二、目标
      • 三、内容
      • 四、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体制和手段
    • 第二节 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 一、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产生与发展
      • 二、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 第三节 海洋环境经济学
      • 一、环境的价值构成
      • 二、海洋环境的价值
      • 三、海洋环境价值的计量
      • 四、海洋环境价值的应用
      • 五、海洋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
      • 六、环境经济手段的新发展
    • 第四节 海洋环境规划
      • 一、海洋环境保护规划
      • 二、海洋空间规划
      • 三、海洋保护区规划
      • 四、海洋生态红线区划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