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图书目录

ArcGIS Pro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与实践




本书以新一代二三维一体化GIS主流应用程序ArcGIS Pro为实验平台,由浅至深、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空间数据采集与组织、空间数据编辑、地图编制、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空间分析、网络分析、三维分析、遥感影像处理、空间统计分析、时空模式挖掘以及空间分析建模等的基本原理、主要工具和详细操作方法,并在各章安排了1~2个应用实例,同时提供相应的源数据和结果数据,使读者能即学即用、举一反三,进而提高GIS的应用技能。

本书可作为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专业的实验教材,也可供空间分析与规划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参考。



作者:
陆丽珍 张丰 编著

定价:
78.00元

出版时间:
2023-09-12

ISBN:
978-7-04-061073-4

物料号:
61073-0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地理科学类

二级分类: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

三级分类:
地理空间分析及实习

重点项目:
暂无

版面字数:
50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 前辅文
  • 第1章 ArcGIS Pro入门
    • 1.1 ArcGIS Pro简介
      • 1.1.1 基本功能
      • 1.1.2 主要特点
      • 1.1.3 界面布局
      • 1.1.4 相关术语
    • 1.2 ArcGIS Pro快速入门
      • 1.2.1 打开工程
      • 1.2.2 浏览地图
      • 1.2.3 新建工程、新建地图、添加数据
      • 1.2.4 图层操作
      • 1.2.5 测量
      • 1.2.6 数据查询
      • 1.2.7 自定义设置
      • 1.2.8 门户和许可设置
  • 第2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
    • 2.1 地理数据库创建
      • 2.1.1 地理数据库及相关术语
      • 2.1.2 创建地理数据库
      • 2.1.3 创建地理数据库的基本组成项
    • 2.2 数据入库
      • 2.2.1 导入Shapefile
      • 2.2.2 导入DEM
      • 2.2.3 导入dBASE/XLS表
    • 2.3 地理配准
      • 2.3.1 准备数据
      • 2.3.2 选择坐标系
      • 2.3.3 添加控制点
      • 2.3.4 检查残差
      • 2.3.5 选择地理配准方法
      • 2.3.6 执行地理配准
    • 2.4 屏幕矢量化
      • 2.4.1 面要素矢量化
      • 2.4.2 点要素矢量化
    • 2.5 属性域、子类型和关系类操作
      • 2.5.1 属性域操作
      • 2.5.2 子类型操作
      • 2.5.3 关系类操作
    • 2.6 应用实例
      • 2.6.1 基于JPEG规划图的屏幕矢量化
      • 2.6.2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屏幕矢量化
  • 第3章 空间数据编辑
    • 3.1 空间数据编辑基础
      • 3.1.1 空间数据编辑工具
      • 3.1.2 空间数据编辑常规流程
      • 3.1.3 编辑环境设置
    • 3.2 要素编辑
      • 3.2.1 对齐要素
      • 3.2.2 修整要素
      • 3.2.3 划分要素
      • 3.2.4 构建要素
    • 3.3 空间校正
      • 3.3.1 边匹配
      • 3.3.2 橡皮页变换
    • 3.4 属性编辑
      • 3.4.1 字段编辑
      • 3.4.2 逐个属性编辑
      • 3.4.3 要素间传递属性
      • 3.4.4 关联属性
    • 3.5 拓扑编辑
      • 3.5.1 地图拓扑编辑
      • 3.5.2 地理数据库拓扑编辑
    • 3.6 应用实例
  • 第4章 空间数据转换与处理
    • 4.1 投影变换
      • 4.1.1 空间参考和投影变换
      • 4.1.2 定义投影
      • 4.1.3 矢量数据投影变换
      • 4.1.4 创建自定义地理(坐标)变换
      • 4.1.5 转换坐标记法
      • 4.1.6 栅格数据投影变换
    • 4.2 数据结构和格式转换
      • 4.2.1 数据结构转换
      • 4.2.2 数据格式转换
    • 4.3 数据合并和提取
      • 4.3.1 数据合并
      • 4.3.2 数据提取
    • 4.4 应用实例
  • 第5章 空间数据可视化与地图编制
    • 5.1 空间数据符号化
      • 5.1.1 矢量数据符号化
      • 5.1.2 栅格数据符号化
      • 5.1.3 符号系统导出与导入
    • 5.2 文本可视化
      • 5.2.1 标注
      • 5.2.2 注记
    • 5.3 地图编制
      • 5.3.1 布局制作
      • 5.3.2 地图输出
    • 5.4 应用实例
  • 第6章 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
    • 6.1 矢量空间分析工具
      • 6.1.1 查找工具
      • 6.1.2 运行工具
      • 6.1.3 历史工具
      • 6.1.4 环境设置
    • 6.2 邻近分析
      • 6.2.1 缓冲区
      • 6.2.2 创建泰森多边形
      • 6.2.3 周边
      • 6.2.4 面邻域
      • 6.2.5 生成近邻表
      • 6.2.6 生成起点-目的地链接
    • 6.3 叠加分析
      • 6.3.1 标识
      • 6.3.2 擦除
      • 6.3.3 成对融合
      • 6.3.4 联合
      • 6.3.5 空间连接
      • 6.3.6 相交
      • 6.3.7 更新
      • 6.3.8 分配面
      • 6.3.9 交集取反
    • 6.4 统计
      • 6.4.1 范围内汇总
      • 6.4.2 汇总统计数据
      • 6.4.3 交集制表
      • 6.4.4 频数
      • 6.4.5 邻近汇总
    • 6.5 应用实例
  • 第7章 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
    • 7.1 栅格空间分析工具
      • 7.1.1 栅格空间分析窗口和工具
      • 7.1.2 历史工具
      • 7.1.3 环境设置
    • 7.2 插值分析
      • 7.2.1 反距离权重法
      • 7.2.2 样条法
      • 7.2.3 自然邻域法
      • 7.2.4 趋势面法
      • 7.2.5 克里金法
      • 7.2.6 地形转栅格
      • 7.2.7 不同插值方法结果对比
    • 7.3 表面分析
      • 7.3.1 坡度
      • 7.3.2 坡向
      • 7.3.3 山体阴影
      • 7.3.4 等值线
      • 7.3.5 曲率
    • 7.4 重分类
      • 7.4.1 重分类
      • 7.4.2 使用表重分类
      • 7.4.3 分割
      • 7.4.4 按函数重设等级
    • 7.5 距离分析
      • 7.5.1 距离累积
      • 7.5.2 距离分配
      • 7.5.3 最佳路径为线
      • 7.5.4 最佳路径为栅格
      • 7.5.5 廊道分析
      • 7.5.6 最佳区域连接
    • 7.6 栅格计算
      • 7.6.1 Ln工具
      • 7.6.2 条件函数
      • 7.6.3 栅格计算器
    • 7.7 密度分析
      • 7.7.1 点密度分析
      • 7.7.2 线密度分析
      • 7.7.3 核密度分析
    • 7.8 叠加分析
      • 7.8.1 加权叠加
      • 7.8.2 加权总和
      • 7.8.3 查找区域
      • 7.8.4 模糊隶属度
      • 7.8.5 模糊叠加
    • 7.9 统计分析
      • 7.9.1 局部分析
      • 7.9.2 邻域分析
      • 7.9.3 区域分析
    • 7.10 水文分析
      • 7.10.1 水文分析基础
      • 7.10.2 流向分析
      • 7.10.3 水流长度计算
      • 7.10.4 流量计算
      • 7.10.5 河网提取
      • 7.10.6 流域分析
    • 7.11 应用实例
  • 第8章 三维建模与分析
    • 8.1 基本术语与工具
      • 8.1.1 基本术语
      • 8.1.2 三维视图模式
      • 8.1.3 三维建模与分析工具
    • 8.2 三维表面建模
      • 8.2.1 由栅格创建TIN
      • 8.2.2 由要素类创建TIN
      • 8.2.3 由TIN创建栅格表面
    • 8.3 三维表面分析
      • 8.3.1 计算表面积和体积
      • 8.3.2 可视化三维表面和要素
      • 8.3.3 探索性3D分析
      • 8.3.4 可见性分析
    • 8.4 三维要素创建与分析
      • 8.4.1 三维要素的创建和显示
      • 8.4.2 三维要素分析
    • 8.5 三维动画的创建
    • 8.6 应用实例
  • 第9章 网络分析
    • 9.1 基本术语与工具
      • 9.1.1 基本术语
      • 9.1.2 网络分析工具
      • 9.1.3 交通网络分析流程
    • 9.2 交通网络构建
      • 9.2.1 创建网络数据集
      • 9.2.2 设置网络数据集属性
      • 9.2.3 构建网络
    • 9.3 路径分析
      • 9.3.1 创建路径分析图层
      • 9.3.2 添加路径分析对象
      • 9.3.3 设置路径分析参数
      • 9.3.4 执行路径分析任务
    • 9.4 最近设施点分析
      • 9.4.1 创建最近设施点分析图层
      • 9.4.2 添加最近设施点分析对象
      • 9.4.3 设置最近设施点分析参数
      • 9.4.4 执行最近设施点分析
    • 9.5 位置分配分析
      • 9.5.1 创建位置分配分析图层
      • 9.5.2 添加位置分配分析对象
      • 9.5.3 设置位置分配分析参数
      • 9.5.4 执行位置分配分析
    • 9.6 服务区分析
      • 9.6.1 创建服务区分析图层
      • 9.6.2 添加服务区分析对象
      • 9.6.3 设置服务区分析参数
      • 9.6.4 执行服务区分析
    • 9.7 起始点-目的地成本矩阵分析
      • 9.7.1 创建OD成本矩阵分析图层
      • 9.7.2 添加OD成本矩阵分析对象
      • 9.7.3 设置OD成本矩阵分析参数
      • 9.7.4 执行OD成本矩阵分析
    • 9.8 应用实例
  • 第10章 空间分析建模
    • 10.1 空间分析建模基础
      • 10.1.1 空间分析模型
      • 10.1.2 空间分析建模步骤
    • 10.2 模型构建器建模
      • 10.2.1 模型构建器
      • 10.2.2 模型构建器建模流程
    • 10.3 Python建模基础
      • 10.3.1 Python工具
      • 10.3.2 ArcPy
      • 10.3.3 Python建模
    • 10.4 应用实例
      • 10.4.1 基于ModelBuilder建模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 10.4.2 基于ArcPy的最短路径分析
  • 第11章 空间统计分析
    • 11.1 基本术语与工具
      • 11.1.1 基本术语
      • 11.1.2 空间统计分析工具
    • 11.2 度量地理分布
      • 11.2.1 平均中心或中位数中心
      • 11.2.2 方向分布(标准差椭圆)
      • 11.2.3 邻域汇总统计数据
      • 11.2.4 中心要素
      • 11.2.5 线性方向平均值
    • 11.3 分析模式
      • 11.3.1 平均最近邻
      • 11.3.2 空间自相关
      • 11.3.3 高/低聚类
      • 11.3.4 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
      • 11.3.5 增量空间自相关
    • 11.4 聚类分布制图
      • 11.4.1 多元聚类与空间约束多元聚类
      • 11.4.2 基于密度的聚类
      • 11.4.3 聚类和异常值分析
      • 11.4.4 空间异常值检测
      • 11.4.5 热点分析
      • 11.4.6 构建平衡区域
      • 11.4.7 相似性搜索
    • 11.5 空间关系建模
      • 11.5.1 普通最小二乘法
      • 11.5.2 探索性回归
      • 11.5.3 广义线性回归
      • 11.5.4 生成空间权重矩阵
      • 11.5.5 协同区位分析
      • 11.5.6 地理加权回归
      • 11.5.7 基于森林的分类与回归
    • 11.6 应用实例
      • 11.6.1 区域社会经济空间统计分析
      • 11.6.2 城市感兴趣点空间格局分析
  • 第12章 遥感影像处理
    • 12.1 基本术语与工具
      • 12.1.1 基本术语
      • 12.1.2 影像处理工具
    • 12.2 遥感影像预处理
      • 12.2.1 波段合成
      • 12.2.2 影像裁剪
      • 12.2.3 波段集统计
      • 12.2.4 重采样
      • 12.2.5 影像拉伸、波段组合、增强
    • 12.3 样本选取和分类特征计算
      • 12.3.1 样本选取
      • 12.3.2 分类特征计算
    • 12.4 遥感影像分类与精度评估
      • 12.4.1 ISO聚类分类
      • 12.4.2 Mean Shift影像分割
      • 12.4.3 分类向导工具:基于像素的最大似然法分类
      • 12.4.4 分类向导工具:基于对象的支持向量机分类
      • 12.4.5 基于像素/对象的随机树分类
      • 12.4.6 分类精度评估
    • 12.5 应用实例
  • 第13章 时空模式挖掘
    • 13.1 基本术语与工具
      • 13.1.1 基本术语
      • 13.1.2 时空模式挖掘工具
    • 13.2 时空立方体创建
      • 13.2.1 通过聚合点创建时空立方体
      • 13.2.2 通过已定义位置创建时空立方体
      • 13.2.3 通过多维栅格图层创建时空立方体
    • 13.3 时空立方体可视化
      • 13.3.1 在2D模式下显示时空立方体
      • 13.3.2 以3D形式查看时空立方体
    • 13.4 时空模式分析
      • 13.4.1 局部异常值分析
      • 13.4.2 时间序列聚类
      • 13.4.3 新兴时空热点分析
    • 13.5 时间序列预测
      • 13.5.1 基于森林的预测
      • 13.5.2 指数平滑预测
      • 13.5.3 曲线拟合预测
      • 13.5.4 按位置评估预测
    • 13.6 应用实例
  • 主要参考资料
  •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