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辅文
- 第1章 海珠湿地的生境特征及植被概况
- 1.1 海珠湿地生境特征
- 1.1.1 地理位置与湿地分区
- 1.1.2 地质地貌
- 1.1.3 气候
- 1.1.4 土壤
- 1.1.5 水文
- 1.2 海珠湿地植物资源与影响植被结构的因素
- 1.2.1 海珠湿地陆生植物资源
- 1.2.2 海珠湿地湿地植物资源
- 1.2.3 海珠湿地重要的热带果树种质资源
- 1.2.4 影响海珠湿地植被结构的因素
- 1.3 海珠湿地植被研究背景
- 第2章 海珠湿地植被分类依据与分类体系
- 2.1 植被分类依据
- 2.2 植被分类方法与系统
- 2.3 中国植被分类单位与系统
- 2.4 城市湿地公园植被分类系统及其在海珠湿地的实践
- 第3章 海珠湿地植被结构与类型
- 3.1 湿地水生植被
- 3.1.1 湿地针叶林
- 3.1.2 湿地阔叶林
- 3.1.3 湿地针阔混交林
- 3.1.4 湿地灌丛
- 3.1.5 湿地挺水草丛
- 3.1.6 湿地漂浮草丛
- 3.1.7 湿地沉水草丛
- 3.2 湿地陆生景观植被
- 3.2.1 公园生态保育林
- 3.2.2 公园行道林
- 3.2.3 公园综合休闲林
- 3.2.4 公园风景文化林
- 3.2.5 人工草地
- 3.3 湿地生态农业植被
- 3.3.1 湿地垛基果林
- 3.3.2 湿地苗圃林
- 3.3.3 湿地生态稻田
- 3.3.4 复合湿地农田
- 第4章 海珠湿地植被聚类分析和分布格局
- 4.1 海珠湿地植被分布格局
- 4.1.1 海珠湿地植被总体分布格局
- 4.1.2 海珠湿地各区域植被分布格局
- 4.1.3 海珠湿地植被信息表和分布图
- 4.2 海珠湿地植被聚类分析
- 4.2.1 海珠湿地植被聚类分析方法
- 4.2.2 海珠湿地植被聚类分析结果
- 第5章 海珠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
- 5.1 调节服务
- 5.2 供给服务
- 5.3 维持服务
- 5.4 社会人文服务
- 5.4.1 科普宣教
- 5.4.2 景观美学
- 5.4.3 休闲游憩
- 5.5 总结
- 第6章 海珠湿地的生态恢复过程与成效
- 6.1 生态恢复背景
- 6.2 生态恢复建设
- 6.3 生态恢复总体规划
- 6.3.1 总体规划布局
- 6.3.2 水文与水环境修复规划
- 6.3.3 基底结构恢复规划
- 6.3.4 植被恢复规划
- 6.3.5 生境恢复规划
- 6.4 生态恢复专项规划
- 6.4.1 垛基果林湿地恢复规划
- 6.4.2 基塘湿地系统恢复规划
- 6.4.3 柔性水岸恢复规划
- 6.4.4 生物多样性恢复规划
- 6.5 生态恢复成效
- 6.5.1 生物多样性建设成果显著
- 6.5.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大大提升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