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笔译能力量表研究
暂无简介
- 前辅文
-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标
- 1.1 笔译能力量表的研究背景
- 1.1.1 建立量表是新时期国家翻译能力培养规划的要求
- 1.1.2 建立量表是深化翻译测试改革的迫切要求
- 1.1.3 建立量表是促进翻译教学发展的要求
- 1.1.4 建立量表能推动各种翻译学习成果的互认
- 1.1.5 建立量表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 1.2 笔译能力量表的研发目标与研发意义
- 1.3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框架下的笔译能力量表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语言能力
- 2.1.1 语言能力与双语能力(外语能力)
- 2.1.2 中国英语学习者的翻译能力
- 2.1.3 外语教学视角下的翻译与翻译能力
- 2.2 翻译与翻译能力
- 2.2.1 翻译的定义与分类
- 2.2.2 翻译能力相关研究
- 2.3 翻译能力培养与评估
- 2.3.1 国内翻译教学现状
- 2.3.2 国内翻译测试现状
- 2.3.3 国内外翻译能力量表
- 2.4 影响笔译任务难度的因素
- 2.4.1 翻译(笔译)难度相关概念及理论框架
- 2.4.2 翻译(笔译)任务难度的影响因素
- 第三章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框架下的笔译能力构念
- 3.1 基于运用的笔译能力构念
- 3.1.1 笔译能力的定义
- 3.1.2 笔译能力的构念
- 3.2 笔译能力参数框架
- 3.2.1 基于文本交际功能的笔译能力
- 3.2.2 典型笔译策略
- 3.2.3 典型语言特征
- 3.2.4 典型笔译活动
- 3.2.5 笔译知识
- 3.3 制定笔译能力量表的方法论
- 3.3.1 关于“描述”“描述语”和“量表”
- 3.3.2 “描述”的本体论问题
- 3.3.3 描述的认识论问题
- 3.3.4 描述的方法论问题
- 第四章 笔译能力量表的研制过程
- 4.1 描述语的采集
- 4.1.1 笔译能力的直接描述与间接描述
- 4.1.2 文献法
- 4.1.3 采样法
- 4.1.4 编写与撰写法
- 4.1.5 描述语库的建立
- 4.2 描述语的修订
- 4.2.1 描述语的语义结构规范
- 4.2.2 描述语的质量规范
- 4.2.3 描述语的修订
- 4.3 描述语的量表化
- 4.3.1 第一次大规模效度验证
- 4.3.2 第二次大规模效度验证
- 第五章 笔译能力量表及解读
- 5.1 笔译能力总表
- 5.2 笔译功能分量表
- 5.2.1 翻译书面描述
- 5.2.2 翻译书面叙述
- 5.2.3 翻译书面说明
- 5.2.4 翻译书面指示
- 5.2.5 翻译书面论述
- 5.2.6 翻译书面互动
- 5.3 笔译策略分量表
- 5.3.1 笔译策略总表
- 5.3.2 规划策略
- 5.3.3 执行策略
- 5.3.4 评估和补救策略
- 5.4 笔译能力自评表
- 第六章 笔译能力量表的应用
- 6.1 关于量表应用的调查
- 6.1.1 关于量表应用可行性的教师问卷
- 6.1.2 问卷与访谈的结果
- 6.1.3 问卷调查反馈出的一些问题和对策
- 6.2 笔译能力量表的广泛应用
- 6.2.1 笔译能力量表的全方位应用
- 6.2.2 笔译能力量表在翻译能力测评中的应用
- 6.2.3 笔译能力量表在翻译教学与学习中的应用
- 6.2.4 笔译能力量表在BTI及MTI教学与测试中的应用
- 6.3 笔译能力量表的研究和应用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