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图书目录
数字化资源
二维码资源

美学原理(第二版)


暂无简介


作者:
《美学原理》编写组

定价:
36.50元

出版时间:
2018-08-13

ISBN:
978-7-04-050091-2

物料号:
50091-0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中文

二级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三级分类:
汉语言文学

重点项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版面字数:
33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 绪论
    • 第一节 美学的历史
      • 一、美学思维及其古代形态
      • 二、美学学科的形成及其现当代演变
      • 三、中国美学
      • 四、马克思主义美学
    • 第二节 美学研究的对象
      • 一、美学研究对象的若干观点
      • 二、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学科
    • 第三节 美学的学科特性
      • 一、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
      • 二、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
      • 三、美学相邻学科
    • 第四节 美学的研究方法
      • 一、区别于实证经验科学的哲学思维
      • 二、区别于纯思辨的人文体验描述
  • 第一章 审美的本质
    • 第一节 关于审美本质的探讨历程
      • 一、西方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论述
      • 二、中国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论述
    • 第二节 马克思的“美的规律”思想
    • 第三节 审美的本质
      • 一、探讨审美本质的若干原则
      • 二、审美本质及其逻辑
      • 三、作为元价值的真善美及其对立面的假恶丑
  • 第二章 审美活动经验
    • 第一节 审美经验的根源
      • 一、研究审美经验根源的方法论前提
      • 二、审美活动的生理与心理基础
      • 三、审美经验的发生
      • 四、审美经验的发展
    • 第二节 审美心理结构与审美感受特性
      • 一、审美心理结构
      • 二、审美积淀
      • 三、审美感受特性
    • 第三节 审美心理要素
      • 一、感觉
      • 二、知觉
      • 三、想象
      • 四、情感
      • 五、领悟
    • 第四节 审美经验模式
      • 一、审美体验
      • 二、审美注意
      • 三、审美心理距离
      • 四、审美移情
      • 五、完形心理
    • 第五节 审美经验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差异
      • 一、审美经验的历史演变
      • 二、审美经验的文化模式
      • 三、审美经验的客观标准与个性差异
  • 第三章 形式美
    • 第一节 形式美的自由历程
      • 一、从形式到美的形式
      • 二、从美的形式到形式美
    • 第二节 形式美的构成要素
      • 一、色
      • 二、形
      • 三、声
      • 四、质
      • 五、味
    • 第三节 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 一、对称与均衡
      • 二、调和与对比
      • 三、比例与尺度
      • 四、节奏与韵律
      • 五、多样与统一
    • 第四节 形式美的变迁
      • 一、形式美的普适性
      • 二、形式美的商品化
      • 三、形式美与时尚
  • 第四章 技术美
    • 第一节 技术范畴及其美学视域
      • 一、技术范畴
      • 二、技术的美学视域
    • 第二节 技术美与功能美
      • 一、技术美的独立
      • 二、功能美
    • 第三节 设计的文化内涵与审美创造
      • 一、设计是一种文化整合
      • 二、技术规定性与形式自由度
  • 第五章 社会美
    • 第一节 社会美的范围与特征
      • 一、社会美的范围
      • 二、社会美的特征
    • 第二节 社会交往中的美与人物美
      • 一、社会交往中的美
      • 二、人物美
    • 第三节 日常生活与节日欢庆中的美
      • 一、日常生活中的美
      • 二、节日欢庆中的美
  • 第六章 自然美
    • 第一节 自然美的概念内涵与基本特性
      • 一、外在自然物之美与内在天性之美:自然美的两种内涵
      • 二、自然美的基本特性
    • 第二节 自然美的代表性模式
      • 一、如画模式
      • 二、比德模式
      • 三、宇宙模式
      • 四、天成之美
    • 第三节 天然美: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自然美范畴
      • 一、自然界的天然美
      • 二、人生社会的天然美
      • 三、艺术品的天然美
  • 第七章 艺术美
    • 第一节 艺术的审美特性
      • 一、“美的艺术”与艺术独立的现代性
      • 二、艺术美作为社会美与自然美的完美再现
      • 三、艺术美作为审美理想的表现
      • 四、艺术美作为审美共通感交流的结晶
      • 五、“艺术的终结”
    • 第二节 艺术美与人生艺术化
      • 一、装饰的人文意义
      • 二、劳作技艺化
      • 三、生活的节奏韵律
      • 四、艺术意象凝聚人生境界
  • 第八章 作为审美范畴的优美与崇高
    • 第一节 优美与崇高的本质及其特征
      • 一、优美的本质及其特征
      • 二、崇高的本质及其特征
    • 第二节 优美与崇高的相互转化
      • 一、优美与崇高的历史
      • 二、优美与崇高的相互转化
    • 第三节 崇高在现代的意义
      • 一、后现代语境下的审美贫困
      • 二、审美共通感与现代社会
      • 三、作为自由个性与社会使命合题的崇高
  • 第九章 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与喜剧
    • 第一节 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
      • 一、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的本质
      • 二、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的特征
      • 三、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与崇高的关系
    • 第二节 作为审美范畴的喜剧
      • 一、作为审美范畴的喜剧的本质
      • 二、作为审美范畴的喜剧的特征
  • 第十章 作为审美范畴的丑
    • 第一节 丑的审美界定及其特征
      • 一、丑的审美界定
      • 二、丑的审美特征
    • 第二节 丑的审美价值
      • 一、丑的审美价值
      • 二、丑与其他审美范畴
    • 第三节 丑的审美范畴
      • 一、怪
      • 二、酷
      • 三、荒诞
      • 四、恐怖
  • 第十一章 美育
    • 第一节 美育的内涵
      • 一、美育溯源
      • 二、美育的使命
      • 三、美育的特性
    • 第二节 美育的功能
      • 一、培养审美能力
      • 二、陶冶性情
      • 三、完善人格
      • 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 第三节 美育的实施途径
      • 一、审美理论学习
      • 二、艺术美赏析
      • 三、自然美赏析
      • 四、社会美赏析
  • 阅读文献
  • 人名译名对照表
  • 后记
  • 第二版后记
如无法打开或下载资源,请在电脑端(xuanshu.hep.com.cn)进行下载操作。
本章小结与回答示例 文档docx
本章小结与回答示例 文档docx
本章小结与回答示例 文档docx
本章小结与回答示例 文档docx
本章小结与回答示例 文档docx
本章小结与回答示例 文档docx
本章小结与回答示例 文档docx
本章小结与回答示例 文档docx
本章小结与回答示例 文档docx
本章小结与回答示例 文档docx
本章小结与回答示例 文档docx
本章小结与回答示例 文档docx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