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图书目录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第四卷)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成果,既是高校教材,又是学术研究著作。全书的编写倡导文学本位,并将文学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中,翔实地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做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考证和论述。各章均有详细的附注,以介绍各家观点;各卷之后又有研修书目,为读者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线索。全书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前瞻性,以及较大的信息量,在出版后曾经获得国家图书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本书在2005年修订过一次。此次修订,是在2005年第二版的基础之上,在保留原书篇幅及编写宗旨、指导思想、体例、框架等特色的前提之下,对原书进行的一个中等规模的修订。主要是对第二版的一些缺失之处予以修正,并审慎地加入了新的研究资料和学术成果,保持本书的内容前沿性。

本书适合作为高校中文专业的通用教材,亦可以供古代文学爱好者、研究者参考。



作者:
袁行霈

定价:
59.80元

出版时间:
2014-05-26

ISBN:
978-7-04-032572-0

物料号:
32572-0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中文

二级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三级分类:
汉语言文学

重点项目: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版面字数:
61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517页

装帧形式:
平装
  • 前辅文
  • 第七编 明代文学
    • 绪论
      • 第一节 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
      • 第二节 王学左派的兴起及其对文学创作的推动
      • 第三节 俗文学的发展与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 第四节 众多的文学群体及文学的论争
    • 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 第一节《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 第二节 在理想和迷惘中重塑历史
      • 第三节 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历史画卷
      • 第四节《三国志演义》的影响
    • 第二章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 第一节《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与作者
      • 第二节 奸逼民反与替天行道
      • 第三节 用白话塑造传奇英雄的群像
      • 第四节《水浒传》的影响
    • 第三章 明代前期诗文
      • 第一节 明初诗歌与散文
      • 第二节 台阁体与茶陵派
      • 第三节 明代的八股制义文
    • 第四章 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 第一节 李梦阳与前七子的文学复古
      • 第二节 王世贞与后七子的文学复古
      • 第三节 前后七子文学复古的得失与影响
      • 第四节 归有光与唐宋派
    • 第五章 明代杂剧的流变
      • 第一节 明初宫廷派剧作家的杂剧创作
      • 第二节 明代中后期的杂剧转型
      • 第三节 徐渭及其讽世杂剧
    • 第六章 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 第一节 明初传奇概述
      • 第二节 明代中期三大传奇
      • 第三节 明代后期传奇的繁荣
      • 第四节 吴江派群体与玉茗堂风格影响下的剧作家
    • 第七章 汤显祖
      • 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与思想
      • 第二节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
      • 第三节“临川四梦”中的另外三部戏
      • 第四节 汤显祖的影响
    • 第八章 《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 第一节《西游记》的题材演化及其作者
      • 第二节 寓有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
      • 第三节 神幻世界的奇幻美与诙谐性
      • 第四节《封神演义》等其他神魔小说
    • 第九章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 第一节《金瓶梅》的创作时代及其作者
      • 第二节 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画
      • 第三节 白话长篇小说发展的里程碑
      • 第四节《金瓶梅》的续书及其影响
    • 第十章 “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 第一节 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
      • 第二节 市民社会的风情画
      • 第三节“无奇之所以为奇”
      • 第四节 明代的文言小说
    • 第十一章 晚明诗文
      • 第一节 李贽
      • 第二节 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
      • 第三节 以锺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
      • 第四节 晚明小品文
      • 第五节 明末文坛
    • 第十二章 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 第一节 明代散曲
      • 第二节 明代民歌
  • 第八编 清代文学
    • 绪论
      • 第一节 文化专制下的学术和文学
      • 第二节 清代人文思潮与文学
      • 第三节 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
    • 第一章 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
      • 第一节 遗民诗人
      • 第二节 古文三大家
      • 第三节 钱谦益与虞山诗派
      • 第四节 吴伟业和“梅村体”叙事诗
      • 第五节 词的中兴和纳兰性德
      • 第六节 王士禛与康熙诗坛
    • 第二章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 第一节 清初戏曲
      • 第二节《长生殿》
      • 第三节《桃花扇》
    • 第三章 清初白话小说
      • 第一节 小说续书与《水浒后传》
      • 第二节《醒世姻缘传》
      • 第三节 李渔的短篇小说
      • 第四节 才子佳人小说
    • 第四章 《聊斋志异》
      • 第一节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
      • 第二节 狐鬼世界的建构
      • 第三节 狐鬼世界的内涵
      • 第四节 文言短篇的艺术创新
      • 第五节《聊斋志异》的馀响
    • 第五章 《儒林外史》
      • 第一节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
      • 第二节 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 第三节 理想文士的探求
      • 第四节《儒林外史》的叙事艺术
    • 第六章 《红楼梦》
      • 第一节 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
      • 第二节 贾宝玉和《红楼梦》的悲剧世界
      • 第三节《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 第四节《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 第五节《红楼梦》的影响
    • 第七章 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
      • 第一节 流派纷呈的诗坛和袁枚
      • 第二节 桐城派及其以外的散文
      • 第三节 骈文的复兴和汪中
      • 第四节 浙派词的嬗变和常州词派的兴起
    • 第八章 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
      • 第一节《镜花缘》和其他长篇小说
      • 第二节 案头化的文人戏曲创作
      • 第三节 地方戏的勃兴和京剧的诞生
      • 第四节 讲唱文学的盛行
  • 第九编 近代文学
    • 绪论
      • 第一节 近代文学发展的文化环境
      • 第二节 作家主体的转型与新旧分野
      • 第三节 文学观念与作品形态的变化
      • 第四节 文化下移与文体革命
      • 第五节 近代文学流程
    • 第一章 龚自珍与近代前期诗文词
      • 第一节 龚自珍的思想与创作道路
      • 第二节 龚自珍的散文
      • 第三节 龚自珍的诗、词
      • 第四节 反帝爱国诗潮
      • 第五节 宋诗派、桐城派、常州派与近代前期词
    • 第二章 近代前期的小说与戏曲
      • 第一节 侠义公案小说
      • 第二节 人情世态小说
      • 第三节 近代小说变革的征兆
      • 第四节 近代前期的戏曲
    • 第三章 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
      • 第一节 黄遵宪与“诗界革命”
      • 第二节 梁启超与新文体
      • 第三节 近代后期散文
      • 第四节 近代后期诗歌
      • 第五节 近代后期词
    • 第四章 近代后期的小说与戏曲
      • 第一节 小说界革命与新小说的兴起
      • 第二节《官场现形记》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第三节《老残游记》与《孽海花》
      • 第四节 民初小说鸟瞰
      • 第五节 戏剧改良运动与话剧的诞生
  • 文学史年表
  • 研修书目
  • 后记
  • 第二版后记
  • 第三版后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