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与人类解放的科学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 二、马克思恩格斯伟大的人生
-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品格
- 第二节 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有机统一
-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
- 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 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与方法
-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
-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与认识论
- 第一节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 二、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 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 四、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 第二节 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 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 二、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 三、认识运动的规律
- 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
- 第三章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
- 第一节 社会的基本结构
- 第二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 三、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
- 第三节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一、阶级的起源和实质
- 二、阶级斗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三、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第四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 一、社会改革的实质
-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 第五节 科技革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 一、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
-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第四章 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第一节 人民群众创造自己的历史
- 一、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条件
- 第二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 一、推动历史前进的合力
- 二、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 三、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 一、无产阶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 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及其实现
- 三、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 第五章 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发展规律
- 第一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历史地位
- 一、资本主义的形成
- 二、垄断资本的产生
- 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与发展趋势
- 一、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就是榨取剩余价值
- 二、剩余价值的分割
- 三、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 四、资本积累及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 五、资本主义制度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 第三节 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 二、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矛盾
- 三、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并存条件下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制度及共产主义社会理想
- 第一节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 一、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 二、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展望
- 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 一、社会主义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 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三、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 第七章 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
- 第一节 社会全面进步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 一、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 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
- 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第二节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
- 一、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 二、人的解放与自由
- 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现实道路
- 第三节 共产主义是千秋万代的伟业
- 一、共产主义社会是“真正的自由王国”
- 二、为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奋斗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