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图书目录

工业药剂学(第二版)




本书是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工业药剂学》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为了保持教材的连续性,便于学生阅读学习,本版保留了第一版的主体结构、编排体系和核心内容,将药剂学中偏重于工业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归纳集中。本书首先介绍了药剂学、工业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生物药剂学的基础知识;然后,以各种剂型为主线,按照散剂、颗粒剂与胶囊剂、片剂、丸剂、液体制剂、注射剂和眼用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与膜剂、栓剂、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固体分散体、包合物和微囊、缓(控)释制剂、经皮吸收制剂、靶向制剂的顺序,由浅入深地介绍了制剂的处方设计原理和实际制药工艺以及所涉及的常用或最新的制剂技术和设备;最后,介绍了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并增添了药品的包装等内容。这样的设计使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读性和学术性,以便于培养学生从事药物制剂研发和工业生产的基本能力。

本书可作为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制剂专业和药学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选用和科研人员参考。



作者:
潘卫三

定价:
44.60元

出版时间:
2013-03-14

ISBN:
978-7-04-036776-8

物料号:
36776-0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化工与制药类

二级分类:
制药工程专业课

三级分类:
药剂学

重点项目: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版面字数:
66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414页

装帧形式:
平装
  • 前辅文
  • 第一章 绪论
    • 1.1 基本概念
      • 1.1.1 药剂学、剂型与制剂的概念
      • 1.1.2 剂型的分类及其重要性
    • 1.2 药剂学的任务与发展
      • 1.2.1 药剂学的任务
      • 1.2.2 药剂学的发展
    • 1.3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及其密切相关学科
      • 1.3.1 物理药剂学
      • 1.3.2 工业药剂学
      • 1.3.3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 1.3.4 临床药学
      • 1.3.5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
    • 1.4 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
      • 1.4.1 药典
      • 1.4.2 国家药品标准
      • 1.4.3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药品安全试验规范
      • 1.4.4 处方、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 第二章 生物药剂学基础
    • 2.1 概述
      • 2.1.1 生物药剂学的概念
      • 2.1.2 生物膜的结构
      • 2.1.3 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理
      • 2.1.4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 2.2 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 2.2.1 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
      • 2.2.2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
      • 2.2.3 影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
    • 2.3 剂型和给药途径对吸收的影响
    • 2.4 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
      • 2.4.1 药物的分布
      • 2.4.2 药物的代谢
      • 2.4.3 药物的排泄
  • 第三章 散剂、颗粒剂与胶囊剂
    • 3.1 粉体学简介
      • 3.1.1 概述
      • 3.1.2 粉体粒子的性质
    • 3.2 散剂
      • 3.2.1 概述
      • 3.2.2 散剂的制备
      • 3.2.3 散剂的质量要求
      • 3.2.4 散剂举例
    • 3.3 颗粒剂
      • 3.3.1 概述
      • 3.3.2 颗粒剂的制备
      • 3.3.3 颗粒剂的质量检查
      • 3.3.4 颗粒剂的包装与储存
      • 3.3.5 颗粒剂举例
    • 3.4 胶囊剂
      • 3.4.1 概述
      • 3.4.2 胶囊剂的制备
      • 3.4.3 胶囊剂的质量检查与储存
      • 3.4.4 胶囊剂举例
  • 第四章 片剂
    • 4.1 概述
      • 4.1.1 片剂的概念、特点和质量要求
      • 4.1.2 片剂的种类
    • 4.2 片剂的常用辅料
      • 4.2.1 填充剂或稀释剂
      • 4.2.2 黏合剂和湿润剂
      • 4.2.3 崩解剂
      • 4.2.4 润滑剂
      • 4.2.5 辅料的选用原则
    • 4.3 粉碎、过筛与混合
      • 4.3.1 粉碎
      • 4.3.2 筛分
      • 4.3.3 混合
    • 4.4 制粒、干燥与压片
      • 4.4.1 湿法制粒压片
      • 4.4.2 干法压片
      • 4.4.3 中药片剂的制备
      • 4.4.4 片剂的成型及其影响因素
      • 4.4.5 片剂制备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4.5 包衣
      • 4.5.1 包衣的目的和种类
      • 4.5.2 包衣的方法与设备
      • 4.5.3 包衣的材料与工序
    • 4.6 片剂的质量检查、包装、处方设计及举例
      • 4.6.1 片剂的质量检查
      • 4.6.2 片剂的包装与储存
      • 4.6.3 片剂的处方设计与举例
  • 第五章 丸剂
    • 5.1 微丸
      • 5.1.1 概述
      • 5.1.2 骨架型微丸的制备技术及影响因素
      • 5.1.3 膜控型微丸的制备技术及影响因素
      • 5.1.4 微丸剂质量的评价指标
    • 5.2 滴丸
      • 5.2.1 概念与特点
      • 5.2.2 基质和冷凝液的选择原则
      • 5.2.3 滴丸的制备
      • 5.2.4 影响滴丸丸重与圆整度的因素
      • 5.2.5 质量评价
      • 5.2.6 实例
    • 5.3 中药丸剂
      • 5.3.1 概述
      • 5.3.2 常用辅料
      • 5.3.3 中药丸剂的制备及实例
      • 5.3.4 质量评价
      • 5.3.5 包装与储存
  • 第六章 液体制剂
    • 6.1 概述
      • 6.1.1 液体制剂的定义和分类
      • 6.1.2 液体制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
    • 6.2 药物溶解、溶解度与溶解速率
      • 6.2.1 药物的溶解
      • 6.2.2 药物的溶解度
      • 6.2.3 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
      • 6.2.4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 6.2.5 溶解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 6.3 溶剂和附加剂
      • 6.3.1 溶剂
      • 6.3.2 防腐剂、矫味剂和着色剂
    • 6.4 表面活性剂
      • 6.4.1 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特征
      • 6.4.2 分类及常用表面活性剂
      • 6.4.3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性质
      • 6.4.4 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 6.4.5 生物学性质
      • 6.4.6 功能与应用
    • 6.5 溶液型液体制剂
      • 6.5.1 概述
      • 6.5.2 溶液剂
      • 6.5.3 糖浆剂
      • 6.5.4 芳香水剂
      • 6.5.5 酊剂
      • 6.5.6 醑剂
      • 6.5.7 甘油剂
      • 6.5.8 高分子溶液剂
    • 6.6 溶胶剂
      • 6.6.1 概述
      • 6.6.2 溶胶的构造和性质
      • 6.6.3 制法
    • 6.7 混悬剂
      • 6.7.1 概述
      • 6.7.2 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
      • 6.7.3 混悬剂的稳定剂
      • 6.7.4 混悬剂的制法与举例
      • 6.7.5 混悬剂的质量评价
    • 6.8 乳剂
      • 6.8.1 概述
      • 6.8.2 乳剂形成机理
      • 6.8.3 决定乳剂类型的因素
      • 6.8.4 乳化剂
      • 6.8.5 乳剂的制法及举例
      • 6.8.6 乳剂的稳定性
      • 6.8.7 乳剂的质量评定
    • 6.9 液体制剂的包装
  • 第七章 注射剂和眼用液体制剂
    • 7.1 注射剂概述
      • 7.1.1 注射剂的概念及特点
      • 7.1.2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 7.1.3 注射剂的分类
      • 7.1.4 注射剂的给药途径
    • 7.2 注射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 7.2.1 注射用水
      • 7.2.2 注射用油
      • 7.2.3 其他注射用溶剂
      • 7.2.4 注射剂的附加剂
    • 7.3 热原
      • 7.3.1 热原的含义及组成
      • 7.3.2 热原的性质
      • 7.3.3 污染热原的途径
      • 7.3.4 热原的除去方法
      • 7.3.5 热原的检查方法
    • 7.4 过滤
      • 7.4.1 概述
      • 7.4.2 过滤机理及影响因素
      • 7.4.3 滤器的种类和特点
    • 7.5 注射剂车间的设计要求及生产管理
      • 7.5.1 注射剂生产车间的设计
      • 7.5.2 注射剂的生产管理
    • 7.6 空气净化技术
      • 7.6.1 空气净化标准与测定方法
      • 7.6.2 空气净化方法
      • 7.6.3 洁净室(区)的设计要求
      • 7.6.4 洁净室的空气净化系统
    • 7.7 小体积注射剂的制备
      • 7.7.1 概述
      • 7.7.2 小体积注射剂的制备
    • 7.8 注射剂的灭菌及无菌技术
      • 7.8.1 概述
      • 7.8.2 物理灭菌法
      • 7.8.3 F值与F0值
      • 7.8.4 化学灭菌法
      • 7.8.5 无菌操作法和无菌检查法
    • 7.9 大体积注射液(输液)
      • 7.9.1 概述
      • 7.9.2 输液的制备
      • 7.9.3 输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7.9.4 输液举例
    • 7.10 特殊类型的注射剂
      • 7.10.1 混悬型注射剂
      • 7.10.2 乳剂型注射剂
      • 7.10.3 注射用无菌粉末
    • 7.11 注射剂新的包装形式及研究的热点
      • 7.11.1 注射剂新的包装形式
      • 7.11.2 研究热点
    • 7.12 眼用液体制剂
      • 7.12.1 概念与质量要求
      • 7.12.2 眼用药物吸收途径及影响吸收的因素
      • 7.12.3 滴眼剂的处方设计和常用附加剂
      • 7.12.4 滴眼剂制备工艺及实例
  • 第八章 半固体制剂与膜剂
    • 8.1 软膏剂
      • 8.1.1 软膏剂概述
      • 8.1.2 软膏剂的基质
      • 8.1.3 软膏剂的制备与实例
    • 8.2 乳膏剂
      • 8.2.1 乳膏剂概述
      • 8.2.2 乳膏剂的基质
      • 8.2.3 乳膏剂的制备与实例
    • 8.3 凝胶剂
      • 8.3.1 凝胶剂概述
      • 8.3.2 凝胶剂的基质
      • 8.3.3 凝胶剂的制备与实例
    • 8.4 糊剂
      • 8.4.1 糊剂概述
      • 8.4.2 糊剂的制备与实例
    • 8.5 半固体制剂的包装与质量评价
      • 8.5.1 半固体制剂的包装与储存
      • 8.5.2 半固体制剂的质量评价
    • 8.6 膜剂与涂膜剂
      • 8.6.1 膜剂
      • 8.6.2 涂膜剂
  • 第九章 栓剂
    • 9.1 概述
      • 9.1.1 栓剂的种类及一般质量要求
      • 9.1.2 栓剂的作用特点
    • 9.2 栓剂基质与附加剂
      • 9.2.1 栓剂基质
      • 9.2.2 附加剂
    • 9.3 栓剂的制备
      • 9.3.1 栓剂的处方设计
      • 9.3.2 置换价
      • 9.3.3 栓剂的制备
    • 9.4 栓剂的质量评价与包装储存
      • 9.4.1 栓剂的质量评价
      • 9.4.2 栓剂的包装与储存
      • 9.4.3 栓剂举例
  • 第十章 气雾剂、喷雾剂、粉雾剂
    • 10.1 气雾剂
      • 10.1.1 气雾剂概述
      • 10.1.2 气雾剂的特点
      • 10.1.3 气雾剂的分类
      • 10.1.4 气雾剂的吸收
      • 10.1.5 气雾剂的组成
      • 10.1.6 气雾剂的制备
      • 10.1.7 气雾剂的质量评价
    • 10.2 喷雾剂
      • 10.2.1 概述
      • 10.2.2 喷雾剂的装置
      • 10.2.3 喷雾剂的处方设计
      • 10.2.4 喷雾剂的质量评价
      • 10.2.5 喷雾剂处方举例
    • 10.3 粉雾剂
      • 10.3.1 粉雾剂概述
      • 10.3.2 粉雾剂的特点
      • 10.3.3 粉雾剂的装置
      • 10.3.4 粉雾剂的处方设计
      • 10.3.5 粉雾剂的质量评价
  • 第十一章 固体分散体、包合物和微囊
    • 11.1 固体分散体
      • 11.1.1 概述
      • 11.1.2 载体材料
      • 11.1.3 固体分散体的分类
      • 11.1.4 固体分散体的速释和缓释原理
      • 11.1.5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 11.1.6 固体分散体的鉴定
    • 11.2 包合物
      • 11.2.1 概述
      • 11.2.2 包合材料
      • 11.2.3 包合物的制备方法
      • 11.2.4 包合物的验证
    • 11.3 微囊
      • 11.3.1 概述
      • 11.3.2 载体材料
      • 11.3.3 微囊的制备
      • 11.3.4 微囊的质量评价
  • 第十二章 缓(控)释制剂
    • 12.1 概述
      • 12.1.1 缓(控)释制剂的概念
      • 12.1.2 缓(控)释制剂的临床意义
      • 12.1.3 缓(控)释制剂的分类
      • 12.1.4 缓(控)释制剂的处方设计
    • 12.2 缓(控)释制剂的设计原理及释药机制
      • 12.2.1 膜控型缓(控)释制剂
      • 12.2.2 骨架型缓(控)释制剂
      • 12.2.3 渗透泵型控释制剂
    • 12.3 缓(控)释制剂的体内外评价方法
      • 12.3.1 体外释放度试验
      • 12.3.2 体内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 12.3.3 体内外相关性
  • 第十三章 经皮吸收制剂
    • 13.1 概述
      • 13.1.1 经皮吸收制剂的概念和特点
      • 13.1.2 经皮吸收制剂的基本组成
    • 13.2 经皮吸收制剂的类型和剂型
      • 13.2.1 膜控释型
      • 13.2.2 复合膜型
      • 13.2.3 黏胶分散型
      • 13.2.4 聚合物骨架型
      • 13.2.5 微贮库型
    • 13.3 药物的经皮吸收
      • 13.3.1 皮肤的构造
      • 13.3.2 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
    • 13.4 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方法
      • 13.4.1 经皮吸收促进剂
      • 13.4.2 离子导入
      • 13.4.3 经皮给药制剂新技术的应用
    • 13.5 药物经皮扩散的研究方法
      • 13.5.1 药物经皮吸收体外研究
      • 13.5.2 药物经皮吸收在体研究
    • 13.6 经皮吸收制剂的常用材料
      • 13.6.1 控释膜材料
      • 13.6.2 骨架材料
      • 13.6.3 压敏胶
      • 13.6.4 其他材料
    • 13.7 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实例
    • 13.8 质量评价
  • 第十四章 靶向制剂
    • 14.1 概述
      • 14.1.1 靶向制剂的分类
      • 14.1.2 靶向性评价
    • 14.2 被动靶向制剂
      • 14.2.1 脂质体
      • 14.2.2 靶向乳剂
      • 14.2.3 微球
      • 14.2.4 纳米粒
      • 14.2.5 胶束
    • 14.3 主动靶向制剂
      • 14.3.1 修饰的药物载体
      • 14.3.2 前体靶向药物制剂
    • 14.4 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 14.4.1 磁性靶向制剂
      • 14.4.2 栓塞靶向制剂
      • 14.4.3 热敏感靶向制剂
      • 14.4.4 pH敏感靶向制剂
  • 第十五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 15.1 概述
      • 15.1.1 研究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目的和意义
      • 15.1.2 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 15.1.3 药物化学降解动力学
    • 15.2 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和稳定化方法
      • 15.2.1 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处方因素和稳定化方法
      • 15.2.2 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环境因素和稳定化方法
      • 15.2.3 药物制剂稳定化的其他方法
    • 15.3 固体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 15.3.1 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一般特点
      • 15.3.2 固体药物制剂的晶型变化与稳定性的关系
      • 15.3.3 固体药物制剂的吸湿
      • 15.3.4 固体药物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 15.4 药物稳定性的试验方法
      • 15.4.1 影响因素试验
      • 15.4.2 加速试验
      • 15.4.3 长期试验
      • 15.4.4 药品的有效期以及储存条件
  • 第十六章 药品的包装
    • 16.1 概述
      • 16.1.1 药品包装的概念及重要性
      • 16.1.2 药品包装的基本功能
      • 16.1.3 药品包装的分类
      • 16.1.4 药品包装的要求
      • 16.1.5 我国对药包材监督管理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
    • 16.2 药用包装材料
      • 16.2.1 玻璃药包材
      • 16.2.2 塑料药包材
      • 16.2.3 金属药包材
      • 16.2.4 复合包装材料药包材
    • 16.3 药包材的质量评价
      • 16.3.1 药包材的生物学试验方法
      • 16.3.2 理化性质检查方法
  •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