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图书目录

植物生理学




本书在阐明植物生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基础上,注重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体现农林院校教材特色。为便于学生自学和复习,每章前指出本章学习重点及难点,章后附有小结,并给出体现本章要求的复习思考题。

全书分12章,按“细胞—营养代谢—生长发育—逆境生理”体系进行编排。内容包括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植物水分代谢、植物矿质和氮素营养、植物光合作用、植物呼吸作用、植物有机物质的运输和分配、植物生长物质、细胞信号转导、植物生长生理、植物生殖生理、植物成熟和衰老生理、植物逆境生理。

本书主要作为高等农林院校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学生使用,还可作为相关教学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
张继澍 

定价:
38.00元

出版时间:
2008-12-17

ISBN:
978-7-04-017745-9

物料号:
17745-A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生物科学

二级分类:
植物生理学

重点项目: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版面字数:
71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449页

装帧形式:
平装
  • 前辅文
  • 绪论
    • 一、 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和对象
    • 二、 植物生理学的内容
    • 三、 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 四、 植物生理学对农业做出的贡献和发展趋势
  • 第一章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组成和性质
      • 一、 植物细胞的组成
      • 二、 原生质的性质
    •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与功能
      • 一、 细胞壁
      • 二、 原生质体
    • 小结
    • 复习思考题
  • 第二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 第一节 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 一、 植物的含水量
      • 二、 水对植物的生理生态作用
      • 三、 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
    •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 一、 植物细胞的渗透性吸水
      • 二、 植物细胞的吸胀吸水
      • 三、 细胞的代谢性吸水
      • 四、 细胞水分的跨膜运动
    • 第三节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 一、 根部吸水的区域
      • 二、 根系吸水方式及其动力
      • 三、 根系吸水阻力
      • 四、 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
    • 第四节 蒸腾作用
      • 一、 蒸腾作用及其生理意义
      • 二、 植物蒸腾作用的部位及度量
      • 三、 气孔蒸腾作用
      • 四、 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 第五节 植物体内的水分运输
      • 一、 水分运输的途径
      • 二、 水分沿导管或管胞上升的动力
    • 第六节 植物水分平衡与合理灌溉
      • 一、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
      • 二、 植物的水分平衡
      • 三、 合理灌溉与节水农业的生理基础
    • 小结
    • 复习思考题
  • 第三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与氮素营养
    • 第一节 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
      • 一、 植物体内的元素
      • 二、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确定方法
      • 三、 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
      • 四、 有益元素和有害元素
      • 五、 矿质元素的重复利用及缺素症状
      • 六、 作物缺素诊断
    •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溶质的吸收
      • 一、 被动吸收
      • 二、 主动吸收
    • 第三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及运输
      • 一、 植物叶面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 二、 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 三、 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区域和过程
      • 四、 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土壤因素
      • 五、 矿质元素在体内的运输
    • 第四节 氮素及其他元素的同化
      • 一、 氮素的同化
      • 二、 硫酸盐的同化
      • 三、 磷酸盐的同化
    • 第五节 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 一、 作物需肥特点
      • 二、 施肥指标
      • 三、 发挥肥效的措施
    • 小结
    • 复习思考题
  • 第四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 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意义
    • 第二节 叶绿体及其色素
      • 一、 叶绿体的化学组成
      • 二、 叶绿体色素
      • 三、 叶绿素的生物合成
    • 第三节 光合作用的机制
      • 一、 原初反应
      • 二、 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
      • 三、 碳同化
    • 第四节 光呼吸
      • 一、 光呼吸的生化途径
      • 二、 光呼吸的意义
    • 第五节 C3、C4与CAM植物光合特性比较
      • 一、 叶片解剖结构
      • 二、 光合特性
    • 第六节 光合作用的产物
      • 一、 叶绿体中淀粉的合成与降解
      • 二、 蔗糖合成途径
    • 第七节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 一、 光合速率
      • 二、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
      • 三、 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
    • 第八节 植物光合作用与作物产量
      • 一、 光合性能与作物产量
      • 二、 植物对光能的利用
    • 小结
    • 复习思考题
  • 第五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 第一节 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 一、 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类型
      • 二、 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 三、 呼吸指标及其测定
    • 第二节 植物的呼吸代谢途径
      • 一、 糖酵解
      • 二、 三羧酸循环
      • 三、 戊糖磷酸途径
      • 四、 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
      • 五、 氧化磷酸化和能量的贮存利用
      • 六、 呼吸作用的调节和控制
    • 第三节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 一、 植物体内部因素的影响
      • 二、 环境因素对呼吸速率的影响
    • 第四节 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
      • 一、 呼吸作用与作物栽培
      • 二、 呼吸作用与农产品贮藏
      • 三、 呼吸作用与植物抗病性
    • 小结
    • 复习思考题
  • 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分配
    • 第一节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 一、 有机物运输的途径
      • 二、 有机物运输的方向
      • 三、 有机物运输的速度和速率
      • 四、 有机物运输的形式
    • 第二节 有机物运输的机制
      • 一、 韧皮部装载
      • 二、 有机物在筛管中长距离运输的动力
      • 三、 韧皮部卸出
      • 四、 新技术在有机物运输研究中的应用
    • 第三节 有机物的分配
      • 一、 源、库、流的概念
      • 二、 源、库、流的相互关系
      • 三、 有机物分配的规律
      • 四、 有机物的再分配
      • 五、 源库理论与作物产量
    • 第四节 影响有机物运输与分配的环境因素
      • 一、 温度
      • 二、 水分
      • 三、 光
      • 四、 矿质元素
      • 五、 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 小结
    • 复习思考题
  • 第七章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
    • 第一节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概述
      • 一、 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概念
      • 二、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的特点
      • 三、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二节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过程
      • 一、 刺激与感受
      • 二、 信号转导
      • 三、 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
      • 四、 细胞反应
    • 小结
    • 复习思考题
  • 第八章 植物生长物质
    • 第一节 生长素类
      • 一、 生长素的发现
      • 二、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运输
      • 三、 生长素的生物合成和降解
      • 四、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 五、 生长素的作用机制
    • 第二节 赤霉素类
      • 一、 赤霉素的结构和种类
      • 二、 赤霉素的分布和运输
      • 三、 赤霉素的合成和代谢及其调节
      • 四、 赤霉素的生理作用
      • 五、 赤霉素的作用机制
    • 第三节 细胞分裂素类
      • 一、 细胞分裂素的发现及其结构
      • 二、 细胞分裂素的分布和运输
      • 三、 细胞分裂素的合成与代谢
      • 四、 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
      • 五、 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机制
    • 第四节 脱落酸
      • 一、 脱落酸的发现与结构
      • 二、 脱落酸的分布与运输
      • 三、 脱落酸在高等植物体中的合成与代谢
      • 四、 脱落酸的生理作用
      • 五、 脱落酸的作用机制
    • 第五节 乙烯
      • 一、 乙烯的发现与结构
      • 二、 乙烯的分布与运输
      • 三、 乙烯的生物合成
      • 四、 乙烯的生理作用及应用
      • 五、 乙烯的作用机制
    • 第六节 其他植物生长物质
      • 一、 多胺
      • 二、 油菜素内酯
      • 三、 茉莉酸及其衍生物
      • 四、 水杨酸
      • 五、 三十烷醇
      • 六、 玉米赤霉烯酮
      • 七、 系统素
      • 八、 乙酰胆碱
      • 九、 寡糖素
    • 第七节 植物生长抑制物质
      • 一、 生长抑制剂
      • 二、 生长延缓剂
    • 第八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林生产中的应用
      • 一、 植物体内激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 二、 应用生长调节剂的注意事项
    • 小结
    • 复习思考题
  • 第九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
    • 第一节 细胞的发育
      • 一、 细胞分裂期
      • 二、 细胞伸长期
      • 三、 细胞分化期
      • 四、 植物的组织培养
    • 第二节 种子的萌发
      • 一、 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 二、 种子萌发时的生理生化变化
    • 第三节 环境条件对生长的影响
      • 一、 光照
      • 二、 温度
      • 三、 水肥的影响
      • 四、 机械刺激
      • 五、 植物间的相互作用
    • 第四节 光形态建成
      • 一、 光形态建成的概念
      • 二、 光受体
      • 三、 光敏色素
    • 第五节 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 一、 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相关性
      • 二、 主茎和侧枝的相关性
      • 三、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关性
    • 第六节 植物生长的周期性
      • 一、 生长大周期
      • 二、 生长的昼夜周期
      • 三、 生长的季节周期
      • 四、 生物钟
    • 第七节 植物的运动
      • 一、 向性运动
      • 二、 感性运动
    • 小结
    • 复习思考题
  • 第十章 植物的生殖生理
    • 第一节 春化作用
      • 一、 春化作用的概念和反应类型
      • 二、 春化条件及春化解除
      • 三、 春化刺激的感受和传递
      • 四、 春化作用的机制
      • 五、 春化作用的应用
    • 第二节 光周期现象
      • 一、 光周期与光周期现象的发现
      • 二、 植物对光周期反应的类型
      • 三、 临界日长与临界暗期
      • 四、 光周期诱导
      • 五、 光敏色素在开花中的作用
      • 六、 成花诱导的多因子途径
      • 七、 光周期理论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 第三节 花器官形成及性别表现
      • 一、 花器官形成
      • 二、 植物的性别分化
    • 第四节 授粉受精生理
      • 一、 花粉的发育及基因调控
      • 二、 柱头的生活能力
      • 三、 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
      • 四、 受精生理
      • 五、 授粉受精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 小结
    • 复习思考题
  • 第十一章 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 第一节 种子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
      • 一、 贮藏物质的变化
      • 二、 呼吸速率的变化
      • 三、 含水量的变化
      • 四、 内源激素的变化
      • 五、 外界条件对种子成熟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 六、 谷类作物空瘪粒的形成及影响空瘪粒形成的因素
    • 第二节 种子及延存器官的休眠
      • 一、 休眠的概念和适应意义
      • 二、 种子的休眠
      • 三、 芽休眠
      • 四、 休眠的延长和打破
    • 第三节 果实的生长和果实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
      • 一、 果实的生长
      • 二、 果实呼吸跃变
      • 三、 肉质果实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
      • 四、 果实成熟调控的分子生物学进展
    • 第四节 植物的衰老
      • 一、 植物衰老的模式
      • 二、 衰老过程中细胞结构的变化
      • 三、 衰老时的生理生化变化
      • 四、 衰老的激素调节
      • 五、 环境条件对衰老的调节
      • 六、 衰老机制
    • 第五节 器官脱落
      • 一、 器官脱落与离层的形成
      • 二、 脱落的激素调控
      • 三、 影响脱落的因素
      • 四、 控制器官脱落的途径
    • 小结
    • 复习思考题
  • 第十二章 植物的抗性生理
    • 第一节 植物的抗寒性
      • 一、 冷害生理
      • 二、 冻害生理
    • 第二节 植物的抗旱性
      • 一、 干旱的概念及类型
      • 二、 干旱对植物生理过程的影响
      • 三、 严重干旱致死的原因
      • 四、 植物的抗旱性
      • 五、 渗透胁迫与渗透调节
    • 第三节 植物的抗热性
      • 一、 高温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 二、 植物的抗热性
    • 第四节 植物的抗盐性
      • 一、 盐分过多对植物的为害
      • 二、 植物的抗盐性
    • 第五节 植物的氧胁迫
      • 一、 植物体内活性氧的产生
      • 二、 活性氧对植物的伤害作用
      • 三、 植物对氧胁迫的抗性
    • 第六节 植物的抗病性
      • 一、 病原物的致病性
      • 二、 植物感病后的生理变化
      • 三、 植物抗病的生理基础
      • 四、 植物诱导抗病性
    • 第七节 环境污染对植物的为害
      • 一、 大气污染对植物的为害
      • 二、 水和土壤污染对植物的为害
      • 三、 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 第八节 抗性生理通论
      • 一、 逆境下植物的生理代谢变化
      • 二、 生物膜与抗逆性
      • 三、 逆境蛋白与抗逆性
      • 四、 渗透调节与抗逆性
      • 五、 植物激素与抗逆性
      • 六、 交叉适应与抗逆性
    • 小结
    • 复习思考题
  • 主要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