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图书目录
数字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第2版)



  本书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物理层接口规范和标准、数据链路层协议、网络层协议、传输层协议、计算机局域网和广域网技术、TCP/IP协议、OSI高层功能和Web服务、网络管理、网络安个等。
  本书在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力求取材新颖,反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本书叙述详尽,内容由浅入深,具有丰富的图示,力求做到既通俗易懂,又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供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作者:
胡亮 徐高潮 魏晓辉

定价:
35.00元

出版时间:
2008-01-15

ISBN:
978-7-04-022603-4

物料号:
22603-0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计算机/教育技术类

二级分类:
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

三级分类:
计算机网络

重点项目: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版面字数:
55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375页

装帧形式:
平装
  • 第1章 概论
    • 1.1 计算机网络发展、功能和组成
    • 1.2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 1.4 网络分层体系结构
      • 1.4.1 网络协议和分层
      • 1.4.2 分层的原则和目标
      • 1.4.3 ISOOSI参考模型
      • 1.4.4 TCP/IP网络体系结构
    • 1.5 实体间通信与服务
      • 1.5.1 层间通信与对等层间通信
      • 1.5.2 服务与数据单元
      • 1.5.3 服务原语
      • 1.5.4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服务
    • 1.6 网络互连
    • 1.7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 习题
  •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 2.1 数据通信系统
      • 2.1.1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
      • 2.1.2 数据通信系统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 2.2 信号和数据编码
      • 2.2.1 模拟与数字信号
      • 2.2.2 数字-数字编码
      • 2.2.3 数字-模拟编码
    • 2.3 线路配置和传输方式
      • 2.3.1 线路配置
      • 2.3.2 传输模式
    • 2.4 多路复用技术
      • 2.4.1 频分多路复用和时分多路复用
      • 2.4.2 波分多路复用
      • 2.4.3 码分多路复用
    • 2.5 数据交换技术
      • 2.5.1 电路交换
      • 2.5.2 报文交换
      • 2.5.3 分组交换
      • 2.5.4 快速分组交换
    • 2.6 错误检测和控制
      • 2.6.1 奇偶校验码
      • 2.6.2 循环冗余校验码
      • 2.6.3 校验和
  • 习题
  • 第3章 物理层
    • 3.1 传输介质
      • 3.1.1 双绞线
      • 3.1.2 同轴电缆
      • 3.1.3 光缆
      • 3.1.4 无线传输介质
    • 3.2 物理连接
    • 3.3 EIA-232接口标准
      • 3.3.1 EIA-232接口标准
      • 3.3.2 空调制解调器
    • 3.4 X.21接口标准
    • 3.5 物理层网络互连
  • 习题
  • 第4章 数据链路层
    • 4.1 线路规程
      • 4.1.1 询问/确认模式
      • 4.1.2 轮询/选择模式
    • 4.2 流量控制与差错控制
      • 4.2.1 停止等待协议
      • 4.2.2 滑动窗口协议
    • 4.3 HDLC通信协议
      • 4.3.1 HDLC支持的站点类型、链路配置和通信方式
      • 4.3.2 HDLC帧格式
      • 4.3.3 监控帧的使用方式
      • 4.3.4 无编号帧的种类及意义
      • 4.3.5 HDLC协议通信实例
    • 4.4 数据链路层网络互连
      • 4.4.1 网桥
      • 4.4.2 网桥路由算法
      • 4.4.3 第二层交换机
  • 习题
  • 第5章 网络层
    • 5.1 网络层的功能和服务
      • 5.1.1 网络层的功能
      • 5.1.2 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
      • 5.1.3 面向无连接的网络服务
    • 5.2 网络层互连设备
      • 5.2.1 路由器
      • 5.2.2 第三层交换机
      • 5.2.3 网关
    • 5.3 路由选择策略
      • 5.3.1 路由选择的基本要求
      • 5.3.2 路由选择策略
    • 5.4 基本的路由算法
      • 5.4.1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
      • 5.4.2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 5.5 基本的网关路由协议
      • 5.5.1 互连网络的路由问题
      • 5.5.2 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OSPF)
      • 5.5.3 外部网天路田选择协议(BGPv4)
    • 5.6 虚电路中数据包的传输
    • 5.7 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
      • 5.7.1 拥塞控制
      • 5.7.2 流量控制
  • 习题
  • 第6章 传输层
    • 6.1 传输层服务
      • 6.1.1 传输层功能与服务概述
      • 6.1.2 传输服务质量和服务原语
    • 6.2 传输协议
      • 6.2.1 传输层地址
      • 6.2.2 传输层复用
      • 6.2.3 可靠传输
      • 6.2.4 传输层流量控制
      • 6.2.5 传输层拥塞控制
      • 6.2.6 传输连接
    • 6.3 OSI传输协议
      • 6.3.1 OSI传输协议的类型
      • 6.3.2 OSI传输协议数据单元
  • 习题
  • 第7章 局域网和广域网技术
    • 7.1 IEEE局域网通信协议
      • 7.1.1 IEEE局域网标准
      • 7.1.2 IEEE局域网参考模型
      • 7.1.3 逻辑链路控制(LLC)
    • 7.2 以太网
      • 7.2.1 以太网访问模式
      • 7.2.2 以太网MAC帧格式
      • 7.2.3 以太网种类
    • 7.3 无线局域网
      • 7.3.1 无线局域网标准
      • 7.3.2 802.11协议族MAC帧结构
      • 7.3.3 CSMA/CA协议
      • 7.3.4 802.11b标准
    • 7.4 其他局域网技术
      • 7.4.1 令牌环网
      • 7.4.2 令牌总线网
      • 7.4.3 FDDI
    • 7.5 异步传输模式(ATM)
      • 7.5.1 ATM的设计目标
      • 7.5.2 ATM应用适配层
      • 7.5.3 ATM层
    • 7.6 帧中继
      • 7.6.1 帧中继的层次结构
      • 7.6.2 帧中继的操作
      • 7.6.3 帧中继的实现
  • 习题
  • 第8章 TCP/IP协议
    • 8.1 TCP/IP网络体系结构
    • 8.2 网际协议(IP)
      • 8.2.1 IP地址
      • 8.2.2 IPv4报文格式
      • 8.2.3 子网编址与子网掩码
      • 8.2.4 IP路由选择
    • 8.3 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
      • 8.3.1 ICMP报文格式和类型
      • 8.3.2 ICMP地址掩码请求与响应
    • 8.4 Intemet组管理协议(IGMP)
      • 8.4.1 多播的基本概念
      • 8.4.2 IGMP报文格式
      • 8.4.3 IGMP协议功能
    • 8.5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 8.5.1 UDP报头
      • 8.5.2 UDP校验和
    • 8.6 传输控制协议(TCP)
      • 8.6.1 TCP提供的服务
      • 8.6.2 TCP的报头格式
      • 8.6.3 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
    • 8.7 IPv6基础
      • 8.7.1 IPvb报头
      • 8.7.2 IPv6扩展报头
      • 8.7.3 IPv6地址
      • 8.7.4 IPv6地址类型
  • 习题
  • 第9章 网络程序设计基础
    • 9.1 传输层端口
      • 9.1.1 寻址
      • 9.1.2 套接字
    • 9.2 面向连接编程模型
      • 9.2.1 面向连接编程模型使用的主要系统调用
      • 9.2.2 面向连接服务流程
      • 9.2.3 面向连接服务编程实例
    • 9.3 面向无连接编程模型
      • 9.3.1 发送和接收数据
      • 9.3.2 面向无连接服务流程
      • 9.3.3 面向无连接服务编程实例
      • 9.3.4 两种模型的区别
    • 9.4 进程通信原语
      • 9.4.1 报文传递
      • 9.4.2 远程过程调用
      • 9.4.3 进程通信原语的实现
      • 9.4.4 RPC实例——SUNRPC
    • 9.5 Inetd超级服务器
      • 9.5.1 守护进程
      • 9.5.2 Inetd守护进程原理
      • 9.5.3 Inetd超级服务器的工作流程
  • 习题
  • 第10章 Internet服务
    • 10.1 DNS服务
      • 10.1.1 DNS的历史
      • 10.1.2 DNS的工作原理
      • 10.1.3 DNS与ARP的比较
    • 10.2 电子邮件服务
      • 10.2.1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 10.2.2 接收邮件协议
      • 10.2.3 多用途因特网邮件扩充协议(MIME)
    • 10.3 FTP服务
      • 10.3.1 FTP的工作原理
      • 10.3.2 FTP的主要命令
      • 10.3.3 普通文件传输协议
      • 10.3.4 文件传输软件简介
    • 10.4 Web服务
      • 10.4.1 超文本
      • 10.4.2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 10.4.3 Web浏览器的结构
      • 10.4.4 万维网网站的软件构架
  • 习题
  • 第11章 网络管理
    • 11.1 网络管理基础
      • 11.1.1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和功能
      • 11.1.2 网络管理标准
      • 11.1.3 网络管理总体模型
      • 11.1.4 网络管理组织模型
      • 11.1.5 网络管理信息模型
      • 11.1.6 网络管理通信模型
      • 11.1.7 抽象语法记法一
    • 11.2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Q)
      • 11.2.1 SNMP管理模型
      • 11.2.2 管理信息结构
      • 11.2.3 对象标识符
      • 11.2.4 管理信息库
      • 11.2.5 MIB组
      • 11.2.6 SNMPv2和SNMPv3
    • 11.3 网络管理平台
      • 11.3.1 网络管理平台介绍
      • 11.3.2 网络管理平台实例
  • 习题
  • 第12章 网络安全
    • 12.1 网络安全概述
      • 12.1.1 网络安全的必要性
      • 12.1.2 网络安全的评价标准
      • 12.1.3 网络安全的基本配置
    • 12.2 网络攻击技术
      • 12.2.1 网络扫描
      • 12.2.2 网络监听
      • 12.2.3 网络入侵
      • 12.2.4 网络病毒
    • 12.3 密码理论与技术
      • 12.3.1 对称密钥加密技术
      • 12.3.2 公开密钥加密技术
      • 12.3.3 数字签名
    • 12.4 防火墙技术
      • 12.4.1 防火墙的分类
      • 12.4.2 常见防火墙系统模型
      • 12.4.3 构建防火墙的步骤
    • 12.5 入侵检测系统
      • 12.5.1 入侵枪测系统的概念
      • 12.5.2 入侵检测的方法
      • 12.5.3 入侵检测的步骤
  • 习题
  • 附录 常用网络缩略语
  • 参考文献
如无法打开或下载资源,请在电脑端(xuanshu.hep.com.cn)进行下载操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