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辅文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提出
- 第二节 基本概念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的前提假设与主要内容
-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流域生态补偿研究的文献评述
- 第一节 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支付与生态补偿的研究现状
- 第二节 流域生态补偿的典型案例及其启示
- 第三节 流域生态补偿量测算方法研究
- 第三章 流域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分析
- 第一节 跨区域治理理论
- 第二节 生态补偿与生态系统服务支付的概念辨析与内涵比较
- 第三节 流域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构成
- 第四节 流域水资源价值理论分析
- 第五节 流域生态补偿评估方法
- 第六节 流域生态治理过程中的合作困境
- 第四章 流域生态补偿的动力机制与补偿机理研究——以浑河为例
- 第一节 研究现状及主要问题
- 第二节 流域生态补偿的驱动力分析
- 第三节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驱动力分析——以浑河为例
- 第四节 流域上游水源涵养与生态补偿机制——以浑河为例
- 第五节 本章总结
- 第五章 基于跨区域水质水量指标的流域生态补偿量测算方法研究
- 第一节 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
- 第二节 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的模式类别
- 第三节 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的主客体职责
- 第四节 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流程
- 第五节 基于水质水量评价指标的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量测算模型
- 第六节 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阶梯式计算标准
- 第七节 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的模拟算例分析
- 第八节 本章总结
- 第六章 水环境基尼系数的模型构建与排放量优化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标
- 第二节 基本概况和生态目标
- 第三节 研究状况与模型设计
- 第四节 辽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实证测算
- 第五节 研究结论及其分析讨论
- 第七章 基于CVM 的辽河流域生态价值评估中WTP 与WTA 差异性实证分析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标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分析
- 第三节 辽河流域生态价值的WTP 与WTA 差异性分析
- 第四节 本章总结
- 第八章 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策略研究
- 第一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进展
- 第二节 流域生态补偿中地方政府行为的博弈分析
- 第三节 本章总结
- 第九章 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制度设计的新制度经济学扩展性研究
- 第一节 流域生态环境的外部性与环境产权
- 第二节 环境产权制度的缺失与政府环境规制低效的制度根源
- 第三节 环境治理机制的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
- 第四节 生态补偿银行制度的案例分析
- 第五节 跨区域水资源管理协商机制框架
- 第六节 “费补共治”型农村环境政策制定与综合评价
- 第七节 本章总结与启示建议
- 第十章 流域生态补偿的主客体及其支付行为模式研究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流域生态补偿的主客体及其行为模式
- 第三节 流域生态补偿的个体支付行为和政府支付行为
- 第四节 流域生态补偿的支付行为模型及其特点
- 第五节 本章总结
- 第十一章 基于演化博弈的流域生态补偿利益冲突分析
- 第一节 生态补偿类型与研究现状简述
- 第二节 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三节 流域生态补偿演化博弈模型分析
- 第四节 流域生态补偿模型演化稳定策略
- 第五节 本章总结
- 第十二章 辽河流域行政区界排污权初始分配模型构建与实证测算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关于排污权交易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三节 辽河流域排污权初始分配指标体系构建
- 第四节 辽河流域排污权初始分配的AHP 模型
- 第五节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十三章 辽河流域上游山区生态补偿绩效评估研究
-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目的
- 第二节 关于生态补偿绩效研究的文献述评
- 第三节 测算方法、实证模型及数据处理
- 第四节 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计算及差异分析
- 第五节 基于倾向值分析的生态补偿政策有效性评估
- 第六节 生态补偿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七节 本章总结
- 第十四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术语索引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