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图书目录

农业气象



  本书是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在保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够用的前提下,力求反映学科发展的新知识、新成果,增补了农业气象在农业生产及实践中的应用内容。
  本书内容包括:太阳辐射与农业、土壤温度与空气温度、大气水分与农业、气压与风、农业天气、气候与农业气候资源、农业小气候及气象实训指导等。
  本教材适合高职高专农学、林学、园艺、植保、土壤等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农业生产、管理人员参考。


作者:
奚广生 姚运生

定价:
19.80元

出版时间:
2005-02-28

ISBN:
978-7-04-014633-2

物料号:
14633-00

读者对象:
高等职业教育

一级分类:
农林牧渔大类

二级分类:
农业技术类

重点项目:
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

版面字数:
26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162页

装帧形式:
平装
  • 概述
    • 第一节 农业气象的基本概念
      • 一、气象学的概念及其研究领域
      • 二、农业气象学的概念、任务和研究方法
      • 三、农业气象发展简史
    • 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及垂直结构
      • 一、大气的组成和大气污染
      • 二、大气的垂直结构
  • 第一章 太阳辐射与农业
    • 第一节 节气、季节和日照时间
      • 一、昼夜及四季的形成
      • 二、可照时数与光照时间
      • 三、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
      • 四、季节与农业生产
    • 第二节 辐射与太阳辐射
      • 一、辐射的一般知识
      • 二、大气上界太阳辐射
      • 三、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
    • 第三节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 一、太阳直接辐射与天空散射辐射
      • 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光谱的变化
      • 三、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吸收
      • 四、地面和大气辐射、地面有效辐射
    • 第四节 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 一、太阳辐射光谱对植物的影响
      • 二、光照强度与作物生长发育
      • 三、光照时间与作物生长发育
      • 四、光能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径
  • 第二章 土壤温度与空气温度
    • 第一节 土壤温度
      • 一、影响土壤温度的因子
      • 二、土壤温度的变化
      • 三、土壤冻结和解冻对植物的影响
    • 第二节 空气温度
      • 一、大气的主要热源及热量传递
      • 二、气温的时间变化
      • 三、气温的垂直分布
      • 四、空气绝热变化和大气稳定度
    • 第三节 温度与农业生产
      • 一、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温度
      • 二、周期性变温对植物的影响
      • 三、农业界限温度
      • 四、土温对植物的影响
      • 五、积温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 第一节 空气湿度
      • 一、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
      • 二、空气湿度的时间变化
    • 第二节 蒸发、蒸腾与蒸散
      • 一、水面蒸发
      • 二、土壤蒸发
      • 三、植物蒸腾
      • 四、农田蒸散
    • 第三节 水汽凝结和大气降水
      • 一、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
      • 二、水汽凝结物
      • 三、大气降水
    • 第四节 水分与农业
      • 一、空气湿度与作物
      • 二、降水与作物
      • 三、作物水分临界期和关键期
      • 四、土壤水分状况与作物的关系
      • 五、水分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径
  • 第四章 气压与风
    • 第一节 气压和气压场
      • 一、气压的概念
      • 二、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 三、气压场
    • 第二节 空气的水平运动
      • 一、作用于运动空气的力
      • 二、自由大气中空气的水平运动
      • 三、摩擦层中的风
    • 第三节 大气环流
      • 一、大气环流形成的基本因子
      • 二、地表性质的作用
    • 第四节 风与农业
      • 一、调节农田小气候
      • 二、传播花粉、种子
      • 三、风对农业的危害
  • 第五章 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
    • 第一节 主要的天气系统和天气特征
      • 一、气团
      • 二、锋
      • 三、气旋
      • 四、反气旋
      • 五、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暖高压
    • 第二节 天气预报简介
      • 一、天气预报的种类
      • 二、天气预报的方法
    • 第三节 我国主要的农业灾害天气
      • 一、低温灾害
      • 二、旱涝灾害
      • 三、干热风
      • 四、梅雨
      • 五、台风
  • 第六章 气候与农业气候
    • 第一节 气候形成的因素
      • 一、太阳辐射
      • 二、大气环流
      • 三、下垫面特性
      • 四、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 第二节 气候带与气候型
      • 一、气候带
      • 二、气候型
    • 第三节 中国气候
      • 一、中国气候的地理因素
      • 二、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 第四节 农业气候区划及农业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
      • 一、中国农业气候区划
      • 二、农业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
  • 第七章 农业小气候
    • 第一节 农业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
      • 一、作用面和作用层
      • 二、作用面的辐射差额
      • 三、作用面的热量平衡
      • 四、作用面的湍流交换
      • 五、作用面的水分平衡
    • 第二节 农田小气候
      • 一、农田小气候的特征
      • 二、农田耕作与栽培措施的小气候效应
    • 第三节 地形小气候
      • 一、坡地小气候
      • 二、谷地小气候
    • 第四节 设施农业小气候
      • 一、地膜覆盖小气候
      • 二、塑料大棚小气候
    • 第五节 护田林带小气候
      • 一、林带的防风效应
      • 二、林带对田间温、湿度的改善
      • 三、护田林网的防干热风作用
  • 农业气象实验实训题目
    • 实习一 气象观测工作简介
    • 实习二 温度观测
    • 实习三 空气湿度观测
    • 实习四 降水量和蒸发量观测
    • 实习五 气压和风的观测
    • 实习六 农业气候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 实习七 农业小气候观测
  • 附表1 日照日间表
  • 附表2 太阳赤纬
  • 附表3 空气相对湿度相算表
  • 主要参考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