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中国经济地位变迁史


作者:
兰日旭
定价:
69.00元
ISBN:
978-7-04-065932-0
版面字数:
29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292页
装帧形式:
精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25-11-14
物料号:
65932-00
读者对象:
学术著作
一级分类:
社会科学
二级分类:
经济学
三级分类:
理论经济学

暂无
  • 前辅文
  • 第1章 导言
    • 1.1 问题意识
    • 1.2 几个相关问题
    • 1.3 研究结构
  • 第2章 “德治”维系的经贸交往圈
    • 2.1 “德治”维系的经贸交往圈的形成及内涵
      • 2.1.1 经贸交往圈的形成
      • 2.1.2 经贸交往圈的交往特征
    • 2.2 “德治”维系的经贸交往圈的内在经济条件
      • 2.2.1 “重本抑末”下的农业体系
      • 2.2.2 “官办”企业的产品体系
      • 2.2.3 “泛行政化”的国内市场体系
      • 2.2.4 “德治”维系的经贸交往圈的财政基础
    • 2.3 “德治”辉煌的例证:丝绸之路与郑和下西洋
      • 2.3.1 “德治”维系下的经贸交往状况
      • 2.3.2 “德治”维系的巅峰——郑和下西洋
    • 小结
  • 第3章 “军政”体系下的边缘化格局
    • 3.1 “军政”体系对“德治”维系的替代
    • 3.2 “闭关”背景下的边缘化宿命
      • 3.2.1 农业发展中的困境——人地关系紧张下的“内敛化”
      • 3.2.2 商品化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困境
      • 3.2.3 一关一张的中西分化
    • 3.3 边缘化下中国经济的表现
      • 3.3.1 现代与传统赋税体系博弈下的中西分化
      • 3.3.2 中国贸易条件渐趋恶化
      • 3.3.3 外国对华的单向投资
      • 3.3.4 城市与农村的双重对立体制
    • 小结
  • 第4章 自我重塑的历程
    • 4.1 自我重塑中的经济地位变化
    • 4.2 自我重塑的初次探索
      • 4.2.1 从“求强”“求富”到“实业救国”
      • 4.2.2 要素积累的中国困境
      • 4.2.3 “城市—农村”对立体制的短暂“中断”与“进口替代”
    • 4.3 复杂背景下的再探索
      • 4.3.1 中央工业化与地方工业化
      • 4.3.2 工业化策略“倒逼”下的“三农”问题
      • 4.3.3 “中国制造”的“神话”
    • 4.4 探索中的策略
      • 4.4.1 “韬光养晦”
      • 4.4.2 “有所作为”
    • 小结
  • 第5章 重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策略选择
    • 5.1 被“误读”的中国
      • 5.1.1 总量与人均量的比较
      • 5.1.2 数量背后的问题
    • 5.2 世界体系的“余威”:来自国外的阻力
      • 5.2.1 “中国威胁论”
      • 5.2.2 经济压力
      • 5.2.3 对策
    • 5.3 “有所作为”的困境:来自国内的挑战
      • 5.3.1 资源瓶颈
      • 5.3.2 收入分配困境
      • 5.3.3 环境压力
    • 5.4 公正、合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构建
      • 5.4.1 “军政”维系的世界体系的不可持续性
      • 5.4.2 “和谐共赢”的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策略
      • 5.4.3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策略选择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索引
  • 后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