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第1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适应新工科建设、高等教育改革,对本书进行了修订。本书着重讲述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内容除包含“电路分析”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外,适当地作了加深拓宽。体系与内容均较新颖,适合应用型院校选用。
全书共分七章,具体包括电路分析的基础、系统分析法、时域分析法、相量法、零极点法、网络参数分析法和图解分析法。配合正文内容有适量的例题,各章末有小结和习题。教材配有助教助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有利于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附录部分增加了课程项目实例,辅助学生自主开展电路设计实验。
本书可作为应用型院校本科电类各专业“电路分析”课程的教材,也可供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 前辅文
- 绪论
- 第一章 分析的基础
- 1.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2 公理、假设及基本变量
- 1.3 器件的建模
- 1.4 两类约束
- 1.5 电路的等效化简
- 1.6 匹配的概念
- 1.7 受控源
- 1.8 线性和叠加定理
- 1.9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 小结
- 习题一
- 第二章 系统分析法
- 2.1 图论的基础知识
- 2.2 求解变量的选择
- 2.3 回路法和网孔法
- 2.4 节点法
- 2.5 改进节点法和稀疏表格法
- 2.6 对偶性
- 2.7 解的存在与唯一性
- 2.8 特勒根定理
- 小结
- 习题二
- 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
- 3.1 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
- 3.2 电路的状态和状态变量
- 3.3 低阶网络的分析方法
- 3.4 一阶网络的三要素法
- 3.5 阶跃函数和冲激函数
- 3.6 电路状态的跃变
- 3.7 任意激励的时域响应
- 小结
- 习题三
- 第四章 相量法
- 4.1 正弦信号及其表示方法
- 4.2 时域模型变换成相量模型
- 4.3 阻抗、导纳及等效电路
- 4.4 耦合电感与理想变压器
- 4.5 实际元件在正弦稳态时的模型
- 4.6 复杂电路稳态响应的求解
- 4.7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 4.8 非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
- 4.9 三相交流电路的分析
- 小结
- 习题四
- 第五章 零极点分析
- 5.1 网络函数和频率特性
- 5.2 零极点法
- 5.3 LC电路的频率特性
- 5.4 LC谐振电路
- 5.5 RC电路的频率特性
- 5.6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
- 5.7 有源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 小结
- 习题五
- 第六章 网络参数分析法
- 6.1 二端口网络的矩阵表示
- 6.2 参数的测定和物理意义
- 6.3 二端口网络的互易性和对称性
- 6.4 用网络参数分析电路
- 6.5 二端口网络的特性阻抗和传输常数
- 6.6 二端口网络实现各种变换功能
- 6.7 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
- 小结
- 习题六
- *第七章 图解分析法
- 7.1 非线性元件
- 7.2 电路工作点的图解
- 7.3 转移特性图
- 小结
- 习题七
- 全书总结
- 课程项目
- 课程项目一 延时灯控制电路设计
- 课程项目二 无线充电电路
- 课程项目三 电蚊拍的升压电路
- 课程项目四 恒流源电路设计
- 参考书目
- 中英名词对照
- 部分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