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分析化学(第八版)


作者:
华东理工大学 四川大学
定价:
58.00元
ISBN:
978-7-04-065179-9
版面字数:
62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25-07-25
物料号:
65179-0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化学类
二级分类:
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公共课
三级分类:
分析化学及实验

本书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是根据近年来分析化学的学科发展和教学情况,在《分析化学》(第七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本次修订,进一步理顺了教材内容,提升表达的准确性。删减了部分陈旧的内容,增加了一些方法的新进展、新概念。为提升教材的先进性,紧跟学科发展,适应教学改革需求,以二维码的形式增加了多种资源供教学使用,主要包括电子课件、案例导入、科学家小传、视频动画、知识前沿、拓展阅读、参考答案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分析化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师生和相关检验工作人员参考。

  • 前辅文
  • 第1章 绪论
    • §1-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 §1-2 分析方法的分类
      • 化学分析法
      • 仪器分析法
    • §1-3 分析化学的进展简况
  • 第2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 §2-1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 误差与准确度
      • 偏差与精密度
      •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 误差的分类及减免误差的方法
      • 随机误差的
      • 正态
      • 分布
      • t分布出线
      • 公差
    • §2-2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 可疑数据的取舍
      • 平均值与标准值的比较
      • 两个平均值的比较
    • §2-3 误差的传递
      • 系统误差的传递公式
      • 随机误差的传递公式
    • §2-4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 有效数字
      • 修约规则
      • 运算规则
    • §2-5 标准曲线的回归分析
    • 思考题
    • 习题
  • 第3章 滴定分析
    • §3-1 滴定分析概述
    • §3-2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与滴定反应的条件
    • §3-3 标准溶液的配制
    • §3-4 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法
      • 物质的量浓度
      • 滴定度
    • §3-5 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 特测组分的物质的量nA与滴定剂的
      • 物质的量nB的关系
      • 特测组分质量分数的计算
      • 计算示例
    • 思考题
    • 习题
  • 第4章 酸碱滴定法
    • §4-1 酸碱平衡的理论基础
      • 酸碱质子理论
      • 酸碱解离平衡
    • §4-2 不同pH溶液中酸碱存在形式的分布情况——分布曲线
    • §4-3 酸碱溶液pH的计算
      • 质子条件式
      • 一元弱酸(碱)溶液pH的计算
      • 多元酸溶液pH的计算
      • 两性物质溶液pH的计算
      • 酸碱缓冲溶液
    • §4-4 酸碱滴定终点的指示方法
      • 指示剂法
      • 电位滴定法
    • §4-5 酸碱滴定曲线
      • 一元强碱(酸)滴定强酸(碱)
      • 一元强碱(酸)滴定弱酸(職)
      • 多元酸的滴定
      • 混合酸的滴定
      • 多元碱的滴定
    • §4-6 酸碱滴定法应用示例
    • §4-7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 酸标准溶液
      • 碱标准溶液
    • §4-8 酸碱滴定法结果计算示例
    • §4-9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
      • 溶剂的种类和性质
      • 物质的酸碱性与溶剂的关系
      • 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
      • 标准溶液和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
      • 非水滴定的应用
    • 思考题
    • 习题
  • 第5章 配位滴定法
    • §5-1 配位滴定中的配位剂
    • §5-2 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及其稳定性
      • EDTA的性质
      • 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
    • §5-3 外界条件对EDTA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 EDTA的酸效应及酸效应系数
      • 金属离子的配位效应及共副反应系数
      • 条件稳定常数
      • 配位滴定中适宜pH条件的控制
    • §5-4 滴定曲线
    • §5-5 金属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
      • 全属指示剂的性质和作用原理
      • 全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
      • 常用的金属指示剂
    • §5-6 混合离子的分别滴定
      • 分别滴定的判别式
      • 用控制溶液酸度的方法进行分别滴定
      • 用掩蔽和解蔽的方法进行分别滴定
      • 预先分离
      • 用其他配位剂滴定
    • §5-7 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 直接滴定
      • 返滴定
      • 置换滴定
      • 间接滴定
    • 思考题
    • 习题
  • 第6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 §6-1 氧化还原反应平衡
      • 条件电极电位
      • 外界条件对电极电位的影响
    • §6-2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 条件平街常数
      • 化学计量点时反应进行的程度
    • §6-3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与影响因素
    • §6-4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及终点的确定
      •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 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
    • §6-5 氧化还原滴定中的预处理
      • 预氧化和预还原
      • 有机物的除去
    • §6-6 高锰酸钾法
      • 概述
      •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
      • 应用示例
    • §6-7 重铬酸钾法
      • 概速
      • 应用示例
    • §6-8 碘量法
      • 概述
      •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 碘标准溶液
      • 应用示例
      • 费休法测定徽量水分
    • §6-9 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
      • 硫酸铈法
      • 溴酸钾法
      • 亚种酸钠-亚硝酸钠法
    • §6-10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 思考题
    • 习题
  • 第7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 §7-1 重量分析法概述
    • §7-2 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
      • 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 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 沉淀剂的选择
    • §7-3 沉淀完全的程度与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 沉淀平衡与溶度积
      • 影响沉淀淳解度的因素
    • §7-4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 共沉淀
      • 后沉淀
      • 获得纯净沉淀的措施
    • §7-5 沉淀的形成与沉淀的条件
      • 沉淀的形成
      • 沉淀条件的选择
    • §7-6 重量分析的计算和应用示例
      • 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 应用示例
    • §7-7 沉淀滴定法概述
    • §7-8 银量法滴定终点的确定
      • 莫尔法——用铬酸钾作指示剂
      • 福尔哈德法——用铁铵矾作指示剂
      • 法扬斯法——用吸附指示剂
    • 思考题
    • 习题
  • 第8章 电位分析法
    • §8-1 概述
    • §8-2 参比电极
      • 标准氢电板
      • 甘汞电极
      • Ag-AgCl电校
      • 硫酸亚汞电极
    • §8-3 指示电极
      • 第一类电极
      • 第二类电极
      • 第三类电极
      • 零类电板
      • 离子选择性电极
    • §8-4 电位测定法
      • pH的电位测定
      • 离子活(浓)度的测定
      •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应用
    • §8-5 电位滴定法
      • 电位滴定法的基本仪器装置
      • 电位滴定终点的确定
      • 电位滴定法的应用
    • §8-6 电位分析法计算示例
    • 思考题
    • 习题
  • 第9章 吸光光度法
    • §9-1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朗伯-比尔定律
      • 偏离朗伯一比尔定律及其原因
    • §9-2 分光光度计及其基本部件
    • §9-3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 显色反应的选择
      • 显色条件的选择
      • 显色剂
      • 三元配合物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特性简介
    • §9-4 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
      • 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 参比溶液的选择
      • 吸光度读数范围的选择
    • §9-5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 多组分分析
      • 酸碱解离常数的测定
      • 配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 §9-6 紫外吸收光谱法简介
      • 有机化合物电子跃迁的类型
      • 影响紫外吸收光谱的因素
      • 紫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 §9-7 分子发光分析法简介
      • 分子黄光分析法
      • 基本原理
      • 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 荧光分析仪器
      • 分子荧光分析法的应用
      • 化学发光分祈法
    • 思考题
    • 习题
  • 第10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 §10-1 概述
    • §10-2 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
      • 基态和基态原子
      • 共振线和特征谱线
      • 热激发时基态原子和激发态原子的关系
      •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定量基础
    • §10-3 原子吸收光谱仪
      • 光源——空心阴权灯
      • 原子化系统
      • 分光系统
      • 检测系统
      • 仪器类型
    • §10-4 定量分析方法
      • 标准曲线法
      • 标准加入法
    • §10-5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干扰及其抑制
      • 电离千扰
      • 化学干扰
      • 物理干扰
      • 光谱干扰
    • §10-6 灵敏度、检出限、测定条件的选择
      • 买敏度
      • 检出限
      • 测定条件的选择
    • §10-7 原子发射光谱法简介
      • 基本原理和特点
      • 原子发射光谱仪
      • 定性和定量分析
    • §10-8 原子荧光光谱法简介
      • 基本原理和特点
      • 原子黄光光谱仪
      • 定量分析
    • 思考题
    • 习题
  • 第11章 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 §11-1 色谱分析理论基础
      • 概述
      • 色谱分析基本原理
      • 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
      • 色谱柱效能
      • 分离度
    • §11-2 色谱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 色谱定性分析方法
      • 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 §11-3 气相色谱法概述
      • 气相色谱法的特点和应用
      • 气相色谱分析流程
    • §11-4 气相色谱固定相
      • 气相色谱柱
      • 气-固色谱固定相
      • 气-液色谱固定相
    • §11-5 气相色谱检测器
      • 热导检测器
      •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 其他检测器
    • §11-6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 §11-7 气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
      • 载气种类及流速的选择
      • 柱温的选择
      • 柱长和柱内径的选择
      • 进样量和进样时间的选择
      • 汽化温度的选择
    • §11-8 高效液相色谱法概述
      •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与应用
      • 影响色谱峰扩展及色谱分高的因素
    • §11-9 高效液相色谱仪
    • §11-10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分离类型
      • 液-液分配色谱法和化学键合相色谱法
      • 液-固吸附色谱法
      • 离子交换色谱法和离子色谱法
      • 尺寸排阻色谱法
    • §11-11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类型的选择
    • 思考题
    • 习题
  • 第12章 波谱分析法简介
    • §12-1 红外光谱
      • 基本原理
      • 红外光谱仪
      • 红外光谱的应用
    • §12-2 核磁共振波谱
      • 基本原理
      • 核磁共振氢谱及其提供的信息
      • 核磁共报波谱仪
    • §12-3 有机质谱
      • 基本原理
      • 质谱限离子的类型及提供的结构信息
    • §12-4 波谱的综合应用
    • 思考题
    • 习题
  • 第13章 分析化学中的分离与富集方法
    • §13-1 沉淀分离法
      • 无机沉淀剂分离法
      • 有机沉淀剂分离法
      • 共沉淀分离法
    • §13-2 溶剂萃取分离法
      • 分配系数、分配比和萃取效率、分离因数
      • 萃取体系的分类和萃取条件的选择
      • 有机物的萃取分离
      • 双水相萃取
    • §13-3 色谱法
      • 薄层色谱法
      • 柱色谱法
    • §13-4 电泳分离法
      • 基本原理
      • 分类
      • 毛细管电泳
    • §13-5 其他分离技术简介
      • 国相萃取
      • 固相微萃取
      • 液膜分离法
      • 超临界流体萃取
    • 思考题
    • 习题
  • 第14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 §14-1 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 取样的基本原则
      • 取样操作方法
      • 湿存水的处理
    • §14-2 试样的分解
      • 无机物的分解
      • 有机物的分解
    • §14-3 测定方法的选择
    • §14-4 分析结果准确度的保证和评价
    • 思考题
  • 附录
    • 附录一 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和应用
    • 附录二 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常数
    • 附录三 常用的酸溶液和碱溶液的相对密度和浓度
    • 附录四 常用的缓冲溶液
    • 附录五 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 附录六 金属离子与氨羧配位剂形成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lgKMY)
    • 附录七 一些金属离子的lgαM(OH)值
    • 附录八 标准电极电位(18℃~25℃)
    • 附录九 条件电极电位φΘ'
    • 附录十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
    • 附录十一 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2009年)
    • 附录十二 一些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 附录十三 气相色谱常用固定液
  • 参考文献
  • 索引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