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储能功能材料


作者:
韩杰才
定价:
44.70元
ISBN:
978-7-04-063915-5
版面字数:
32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25-06-09
物料号:
63915-0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机械/能源类
二级分类:
能源动力类专业课
三级分类:
能源概论

随着世界能源结构的加速变革,国内外储能技术蓬勃发展,储能专业知识构架以及研究对象的前沿性、复杂性以及学科交叉性日益显著。其中,储能功能材料的设计、研发和性能优化为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本书是储能科学与工程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之一。本书详细介绍储能功能材料的基础理论、储能功能材料的分类以及典型应用案例,为读者展现一个丰富多彩、蓬勃发展的储能材料世界,使读者感受到能源、材料以及化工等多学科交叉带来的知识融合之美。

本书还配有网络电子资源,收集整理了储能功能材料最新前沿进展,旨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时代实现专业教学内容的有效更新,提升教材专业化程度,助力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

本书主要面向高等学校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希望了解储能功能材料全貌的同等学力者。

  • 前辅文
  • 第一部分 储能功能材料概论
    • 第一章 “走进宏观储能世界、认识储能功能材料”——绪论
      • 1.1 储能技术概述
        • 1.1.1 能源的分类
        • 1.1.2 储能的基本特性及评价指标
        • 1.1.3 储能技术的意义
        • 1.1.4 储能技术的分类
      • 1.2 储能功能材料的分类
        • 1.2.1 储热/储冷功能材料
        • 1.2.2 电化学储能功能材料
        • 1.2.3 储氨功能材料
        • 1.2.4 新型储能材料
      • 本章小结
      • 思考题
      • 习题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储能功能材料从哪来?”——储能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
      • 2.1 储热/储冷功能材料主要制备方法
        • 2.1.1 固相法
        • 2.1.2 液相法
        • 2.1.3 气相法
      • 2.2 电化学储能功能材料主要制备方法
        • 2.2.1 固相法
        • 2.2.2 液相法
        • 2.2.3 气相法
      • 2.3 储氢功能材料主要制备方法
        • 2.3.1 固相法
        • 2.3.2 液相法
        • 2.3.3 气相法
      • 2.4 其他储能功能材料制备方法
        • 2.4.1 固相法
        • 2.4.2 液相法
        • 2.4.3 气相法
      • 2.5 人工智能赋能储能功能材料的制备与研发
      • 本章小结
      • 思考题
      • 习题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如何了解储能功能材料”——储能功能材料的表征与分析
      • 3.1 成分分析
        • 3.1.1 化学分析法
        • 3.1.2 原子吸收光谱法
        • 3.1.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3.1.4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 3.1.5 质谱分析
        • 3.1.6 分光光度计法
        • 3.1.7 火花直读光谱分析
      • 3.2 结构分析
        • 3.2.1 X射线衍射分析
        • 3.2.2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 3.2.3 拉曼光谱分析
        • 3.2.4 核磁共振波谱法
        • 3.2.5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 3.2.6 穆斯堡尔谱分析
        • 3.2.7 洛伦兹力显微镜
      • 3.3 形貌分析
        • 3.3.1 原子力显微镜分析
        • 3.3.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3.3.3 金相分析
        • 3.3.4 背散射电子探针
        • 3.3.5 电子背散射衍射
      • 3.4 热性能分析
        • 3.4.1 热重分析法
        • 3.4.2 差热分析法
        • 3.4.3 差示扫描量热法
        • 3.4.4 热机械分析法
      • 3.5 电化学分析
        • 3.5.1 循环伏安法
        • 3.5.2 电化学阻抗法
        • 3.5.3 差分脉冲伏安法
        • 3.5.4 计时电流法
      • 3.6 其他分析方法
      • 本章小结
      • 思考题
      • 习题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储热/储冷功能材料
    • 第四章 “热量的升降梯”——显热储热/储冷材料
      • 4.1 显热储热储冷原理
      • 4.2 显热储热储冷材料的分类与特性
        • 4.2.1 固态显热储热/储冷材料
        • 4.2.2 液态显热储热/储冷材料
        • 4.2.3 其他显热储热/储冷材料
      • 4.3 显热储热储冷材料的应用
        • 4.3.1 固态显热储热/储冷材料的应用
        • 4.3.2 液态显热储热/储冷材料的应用
        • 4.3.3 其他显热储热/储冷材料的应用
      • 本章小结
      • 思考题
      • 习题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会变形的储能材料”——相变储热/储冷材料
      • 5.1 相变储热/储冷原理
        • 5.1.1 相平衡特性
        • 5.1.2 相变储热/储冷过程
        • 5.1.3 相变材料关键物性参数
      • 5.2 相变储热储冷材料的分类与特性
        • 5.2.1 有机相变材料
        • 5.2.2 无机相变材料
        • 5.2.3 共晶相变材料
        • 5.2.4 复合相变材料
      • 5.3 相变储热储冷材料的应用
        • 5.3.1 光-热转化领域
        • 5.3.2 医疗健康领域
        • 5.3.3 催化反应领域
        • 5.3.4 红外隐身领域
        • 5.3.5 电子设备热管理领域
      • 本章小结
      • 思考题
      • 习题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循环可逆的储热材料”——热化学储热/储冷材料
      • 6.1 热化学储热/储冷原理
        • 6.1.1 热化学吸附储热/储冷原理
        • 6.1.2 热化学反应储热/储冷原理
      • 6.2 热化学储热/储冷材料的分类与特性
        • 6.2.1 热化学吸附储热/储冷材料
        • 6.2.2 热化学反应储热/储冷材料
      • 6.3 热化学储热/储冷材料的应用
        • 6.3.1 热化学吸附制冷技术
        • 6.3.2 太阳能高温热化学储能技术
        • 6.3.3 化学热泵
        • 6.3.4 热化学储热系统
      • 本章小结
      • 思考题
      • 习题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电化学储能功能材料
    • 第七章 “摇椅式电池”——锂离子电池材料
      • 7.1 锂离子电池储能原理
        • 7.1.1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
        • 7.1.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7.2 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分类与特性
        • 7.2.1 正极材料
        • 7.2.2 负极材料
        • 7.2.3 电解质材料
        • 7.2.4 隔膜材料
      • 7.3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
        • 7.3.1 便携式电子设备
        • 7.3.2 新能源交通
        • 7.3.3 大规模储能系统
      • 本章小结
      • 思考题
      • 习题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三明治电池”——钠离子电池材料
      • 8.1 钠离子电池储能原理
        • 8.1.1 钠离子电池的组成
        • 8.1.2 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8.2 钠离子电池材料的分类与特性
        • 8.2.1 正极材料
        • 8.2.2 负极材料
        • 8.2.3 电解质材料
        • 8.2.4 隔膜材料
      • 8.3 钠离子电池的应用
        • 8.3.1 便携式电子设备
        • 8.3.2 新能源交通
        • 8.3.3 大规模储能系统
      • 本章小结
      • 思考题
      • 习题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流动的储能电池”——液流电池材料
      • 9.1 液流电池储能原理
        • 9.1.1 液流电池的组成
        • 9.1.2 液流电池的工作原理
      • 9.2 液流电池材料的分类与特性
        • 9.2.1 电极材料
        • 9.2.2 电解液材料
        • 9.2.3 隔膜材料
        • 9.2.4 双极板材料
      • 9.3 液流电池的应用
        • 9.3.1 大规模储能系统
        • 9.3.2 电力系统削峰填谷
        • 9.3.3 用户侧储能设备
        • 9.3.4 液流电池的新型应用
      • 本章小结
      • 思考题
      • 习题
      • 参考文献
    • 第十章 “能量的弹簧”——超级电容器材料
      • 10.1 超级电容器储能原理
        • 10.1.1 超级电容器的组成
        • 10.1.2 超级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 10.2 超级电容器材料的分类与特性
        • 10.2.1 电极材料
        • 10.2.2 电解质材料
        • 10.2.3 隔膜材料
      • 10.3 超级电容器的应用
        • 10.3.1 新能源交通
        • 10.3.2 智能电网
        • 10.3.3 先进电子设备
      • 本章小结
      • 思考题
      • 习题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储氢功能材料
    • 第十一章 “会呼吸的金属”——金属储氢材料
      • l1.1 金属储氢材料储氢原理
        • 11.1.1 合金氢化物储氢原理
        • 11.1.2 金属配位氢化物储氢原理
      • 11.2 金属储氢材料的分类与特性
        • 11.2.1 合金氢化物储氢材料
        • 11.2.2 金属配位氢化物储氢材料
      • 11.3 金属储氢材料的应用
        • 11.3.1 二次电池
        • 11.3.2 氢气分离与净化
        • 11.3.3 能量转换与存储
      • 本章小结
      • 思考题
      • 习题
      • 参考文献
    • 第十二章 “有容乃大的多孔骨架”——碳质储氢材料
      • 12.1 碳质储氢材料储氢原理
        • 12.1.1 吸附质与吸附剂相互作用力
        • 12.1.2 吸附基本方程
        • 12.1.3 等温吸附方程
      • 12.2 碳质储氢材料的分类与特性
        • 12.2.1 活性炭储氢材料
        • 12.2.2 碳纳米管储氢材料
        • 12.2.3 石墨烯储氢材料
      • 12.3 碳质储氢材料的应用
        • 12.3.1 氢气存储与运输
        • 12.3.2 燃料电池
      • 本章小结
      • 思考题
      • 习题
      • 参考文献
    • 第十三章 “潜力无限的液体”——有机液体储氢材料
      • 13.1 有机液体储氢材料储氢原理
      • 13.2 有机液体储氢材料的分类与特性
        • 13.2.1 苯与环已烷储氢体系
        • 13.2.2 甲苯与甲基环已烷储氢体系
        • 13.2.3 菜与十氢化萘储氢体系储
        • 13.2.4 新型有机液体储氢体系
      • 13.3 有机液体储氢材料的应用
      • 本章小结
      • 思考题
      • 习题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