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医学心理学(第2版)


作者:
刘传新 薛云珍
定价:
48.60元
ISBN:
978-7-04-063145-6
版面字数:
510.00千字
开本:
特殊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25-09-04
物料号:
63145-0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医药
二级分类:
临床医学

本教材分为基础篇、临床篇和技能篇三篇,共十二章。基础篇包括绪论、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基本理论、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心理应激五章,临床篇包括心身疾病、异常心理、患者心理、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四章,技能篇包括心理评估、心理干预、心理治疗主要方法与技术三章。每章以关键词和导语开端,同时辅以知识导图,从而对本章结构层次和知识脉络进行明晰的展示。全书纸质内容与数字资源一体化设计,数字资源包括视频、拓展阅读、基础链接、研究进展、本章小结、自测题、教学PPT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本教材适用于高等学校临床、基础、预防、护理、检验、口腔、药学等专业学生,也是学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参考资料,还可供临床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研究人员阅读借鉴。

  • 前辅文
  • 基础篇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概述
        • 一、医学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
        • 二、医学心理学相关学科
        • 三、学习医学心理学课程的意义
      • 第二节 医学模式转变与医学心理学的发展
        • 一、医学模式的变迁
        • 二、现代医学模式与医学心理学
        • 三、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 第三节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基本观点
        • 一、医学心理学研究范围
        • 二、医学心理学具体研究任务
        • 三、医学心理学关于健康和疾病的观点
        • 四、医学心理学工作方向
      • 第四节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应用
        • 一、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 二、医学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 三、医学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 四、医学心理学研究的应用
    •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 第一节 心理现象与实质
        • 一、心理现象
        • 二、心理实质
      • 第二节 认知过程
        • 一、感觉
        • 二、知觉
        • 三、记忆
        • 四、思维
        • 五、注意
      • 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
        • 一、情绪和情感的性质与功能
        • 二、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 三、情绪和情感分类
        • 四、情绪理论
        • 五、情绪调节
      • 第四节 意志过程
        • 一、意志的概念及特征
        • 二、意志行动的基本过程
        • 三、意志的品质
      • 第五节 需要与动机
        • 一、需要
        • 二、动机
      • 第六节 人格
        • 一、人格的概念
        • 二、人格的特征
        • 三、人格的心理结构
        • 四、人格理论
        • 五、能力与智力
        • 六、气质
        • 七、性格
        • 八、人格的形成
    • 第三章 心理学基本理论
      • 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
        • 一、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 二、精神分析理论述评
      • 第二节 行为主义理论
        • 一、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 二、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 三、社会学习理论
        • 四、行为主义理论述评
      • 第三节 认知主义理论
        • 一、信息加工理论
        • 二、认知情绪理论
        • 三、认知行为理论
        • 四、认知理论的意义与局限
      • 第四节 人本主义理论
        • 一、自我实现理论
        • 二、需要层次理论
        • 三、积极心理学
        • 四、人本主义理论述评
      • 第五节 其他理论
        • 一、心理生理学理论
        • 二、中医情志理论
        • 三、感觉统合理论
        • 四、人性主义理论
    • 第四章 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 第一节 概述
        • 一、心理发展概述
        • 二、心理健康概述
      • 第二节 婴儿及幼儿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 一、婴儿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 二、幼儿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 第三节 学龄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 一、学龄期心理发展特点
        • 二、学龄期心理健康与保健
      • 第四节 青少年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 一、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特点
        • 二、青少年期心理健康与保健
      • 第笫五节 青年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 一、青年期心理发展特点
        • 二、青年期心理健康与保健
      • 第六节 中年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 一、中年期心理发展特点
        • 二、中年期心理健康与保健
      • 第七节 老年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 一、老年期心理发展特点
        • 二、老年期心理健康与保健
    • 第五章 心理应激
      • 第一节 概述
        • 一、应激的概念及发展
        • 二、一般适应综合征
      • 第二节 应激源
        • 一、应激源的分类
        • 二、应激源(生活事件)的评估
      • 第三节 生理中介机制
        •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 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 三、中枢神经递质系统的调节
        • 四、免疫系统的调节
      • 第四节 心理中介因素
        • 一、认知评价
        • 二、应对方式
        • 三、社会支持
        • 四、个性特征
      • 第五节 应激反应
        • 一、应激的生理反应
        • 二、应激的心理反应
      • 第六节 应激的管理与干预
        • 一、应激管理一般原则
        • 二、认知评价的管理
        • 三、应对方式的选择
        • 四、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 临床篇
    • 第六章 心身疾病
      • 第一节 概述
        •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 二、心身疾病的研究简史
        • 三、心身疾病的范围
      • 第二节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
        • 二、心理生理学理论
        • 三、行为学习理论
      • 第三节 心身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 一、心身疾病的诊断
        • 二、心身疾病的治疗
      • 第四节 常见的心身疾病
        • 一、原发性高血压
        • 二、冠心病
        • 三、糖尿病
        • 四、哮喘
        • 五、消化性溃疡
        • 六、功能性胃肠病
        • 七、经前期综合征
        • 八、肿瘤
    • 第七章 异常心理
      • 第一节 概述
        • 一、异常心理的概念
        • 二、异常心理的性质
        • 三、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 第二节 异常心理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一、生物学模型
        • 二、心理学模型
        • 三、社会学模型
        • 四、整合模型——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 第三节 异常心理的分类、评估与诊断
        • 一、分类的基本原则
        • 二、主要分类系统
        • 三、异常心理的评估与诊断
      • 第四节 常见的心理障碍
        • 一、应激相关障碍
        • 二、焦虑障碍
        • 三、强迫性障碍
        • 四、恐惧症
        • 五、抑郁障碍
        • 六、人格障碍
        • 七、性心理障碍
        • 八、精神分裂症
        • 九、非自杀性自伤
    • 第八章 患者心理
      • 第一节 概述
        • 一、患病、病感与患者
        • 二、患者角色
        • 三、患者的权利和义务
        • 四、患者的行为
      • 第二节 患者的一般心理特征
        • 一、患者的心理需要
        • 二、患者的心理冲突
        • 三、患者的心理特征
        • 四、影响患者心理反应的因素及干预
      • 第三节 临床不同类型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干预
        • 一、急诊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干预
        • 二、住院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干预
        • 三、手术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干预
        • 四、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干预
        • 五、临终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干预
        • 六、器官移植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干预
        • 七、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干预
    • 第九章 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
      • 第一节 医患关系概述
        • 一、人际关系
        • 二、医患关系
        • 三、医患角色
      • 第二节 医患关系模式及发展
        • 一、医患关系的模式
        • 二、医患关系的发展
        • 三、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
      • 第三节 医患沟通理论、技术及常见问题处理
        • 一、医患沟通的概念和重要性
        • 二、医患沟通的模式和理论
        • 三、医患沟通的实践建议
        • 四、医患沟通中常见的沟通错误
        • 五、医患沟通中的常用技巧
        • 六、医患沟通中的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
        • 七、网络信息化下医患关系的改善措施
        • 八、医患冲突后的心理千预
  • 技能篇
    • 第十章 心理评估
      • 第一节 概述
        • 一、心理评估的概念
        • 二、心理评估的应用
        • 三、心理评估的程序及方法
        • 四、心理测验的基本知识
      • 第二节 智力测验
        • 一、概述
        • 二、常用智力测验
      • 第三节 人格测验
        • 一、概念及学科性质
        • 二、常用人格测验
        • 三、其他人格测量方法
      • 第四节 神经心理测验
        • 一、概述
        • 二、筛选测验
        • 三、成套测验
        • 四、神经心理测验中需注意的问题
      • 第五节 临床评定量表
        • 一、概述
        • 二、临床常用自评量表
        • 三、临床常用他评量表
    • 第十一章 心理干预
      • 第一节 概述
        • 一、心理干预的概念
        • 二、心理干预的内容和方式
        • 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 第二节 心理治疗
        • 一、心理治疗的概念
        • 二、心理治疗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 三、心理治疗的适应证
        • 四、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
        • 五、心理治疗的设置
        • 六、心理治疗的阶段
        • 七、心理治疗的主要变项
      • 第三节 心理咨询
        • 一、心理咨询的概念
        • 二、心理咨询的历史与现状
        • 三、心理咨询的方式
        • 四、心理咨询的服务对象与内容
        • 五、对心理咨询人员的要求
        • 六、心理咨询的程序
      • 第四节 心理危机干预
        • 一、概述
        •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步骤
        •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技术
        • 四、心理危机干预的注意事项
        • 五、自杀的心理危机干预
      • 第五节 心理护理与心理康复
        • 一、心理护理
        • 二、心理康复
    • 第十二章 心理治疗主要方法与技术
      • 第一节 精神分析疗法
        • 一、概述
        • 二、方法及技术
        • 三、适应证及评价
      • 第二节 行为疗法
        • 一、概述
        • 二、方法及技术
      • 第三节 认知疗法
        • 一、概述
        • 二、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
        • 三、贝克的认知疗法
      • 第四节 以人为中心疗法
        • 一、概述
        • 二、治疗方法
        • 三、适应证
      • 第五节 家庭治疗
        • 一、概述
        • 二、基本程序及技术
        • 三、适应证
      • 第六节 其他治疗
        • 一、暗示和催眠疗法
        • 二、森田疗法
        • 三、婚姻治疗
        • 四、沙盘疗法
        • 五、绘画治疗
        • 六、叙事疗法
        • 七、音乐疗法
        • 八、团体心理治疗
        • 九、中医心理治疗
  • 参考文献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