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广州中医药大学百年史略(1924—2024)


作者:
陈文锋、王伟
定价:
100.00元
ISBN:
978-7-04-062837-1
版面字数:
622.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24-09-30
物料号:
62837-0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文化素质教育
二级分类:
文化素质教育

本书通过深入挖掘史料、严谨考证史实,并结合社会变迁、时代变化,以及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的特殊区位,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广中医”百年发展历程和办学成就。全书将校史分为六个阶段:专校沧桑(1924 —1955)、学院肇基(1956 —1977)、改革前行(1978 —1994)、大学宏业(1995 —2003)、跨越发展(2004 —2014)、一流之路(2015至今)。每个阶段皆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跨境交流与合作等五大职能,全景式展示广州中医药大学百年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和优势,彰显学校始终赓续“上医医国、先觉觉民”创校精神,始终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奋进的世纪征程和风采。

  • 第一章 专校沧桑(1924—1955) 001
    • 第一节 上医医国:兴办中医学校教育的笃志与毅行 003
      • 一、古今大变局下的中医困境与路向 003
      • 二、兴教育存中医的广东实践之路 005
    • 第二节 先觉觉民:培植中医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015
      • 一、构建中医药学校教育课程体系 015
      • 二、成效卓著的教材编写及书刊出版 018
      • 三、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和成长的摇篮 024
    • 第三节 大德济世:附属广东中医院的创建 027
      • 一、赠医施诊与前期医学实践教育 027
      • 二、首创南粤中医留医机构 028
    • 第四节 转型启航:继续教育与专科教育的并存发展 032
      • 一、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的初建 032
      • 二、两校合并后的进修学校 034
      • 三、中医政策调整后的中医教育实践 036
      • 四、附属医院的改制和发展 040
  • 第二章 学院肇基(1956—1977) 043
    • 第一节 云程发轫:广州中医学院的建立和曲折发展 045
      • 一、高规格创办广州中医学院 045
      • 二、曲折起伏的成长之路 051
    • 第二节 高教新启: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初建 054
      • 一、积极参与构建中医高等教育体系 055
      • 二、汇聚优秀师资,推动学术传承 062
      • 三、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形成 064
    • 第三节 医教相长:附属医院和医疗服务的新发展 068
      • 一、附属广东省中医院的发展 069
      • 二、广州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建设 072
    • 第四节 百花齐放:理论争鸣和科学研究显风采 073
      • 一、生机勃勃的学术争鸣与研究成果 073
      • 二、科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076
  • 第三章 改革前行(1978—1994) 081
    • 第一节 云霁风清:在拨乱反正中揭开学校发展新篇章 083
      • 一、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083
      • 二、尊重人才,优化队伍 086
      • 三、建设校园,改善条件 091
    • 第二节 乘风破浪:改革奋进中的教学与人才培养 093
      • 一、不断拓展专业设置,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094
      • 二、开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着力培养高层次人才 098
      • 三、不断丰富办学形式,开展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103
    • 第三节 奋楫笃行:稳步发展的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104
      • 一、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研攻关 105
      • 二、围绕强优势创特色,开展学科建设 110
      • 三、加强学术交流,各类学术期刊相继创刊发行 115
    • 第四节 生机勃发:探索前行的附属医院建设与社会服务 117
      • 一、实行“院系合一”管理体制,增强附属医院医教研能力 117
      • 二、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激发医院发展活力 119
      • 三、创建附属骨伤科医院,发展岭南骨伤科学 124
      • 四、创建附属粤海医院,传承“青蒿抗疟精神” 126
    • 第五节 风气之先:充满活力的跨境交流与合作 128
      • 一、跨境学术交流与友好往来 128
      • 二、境外教育与境外合作办学 132
  • 第四章 大学宏业(1995—2003) 137
    • 第一节 逾山越海:在不断深化改革中进入新时代 139
      • 一、坚持以党的建设引领学校发展 139
      • 二、“科教兴国”战略下的师资队伍建设 143
      • 三、学校管理与文化建设 146
    • 第二节 砥砺深耕: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内涵发展 153
      • 一、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本科教学质量提升 153
      • 二、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 157
      • 三、服务地方建设,发展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 161
    • 第三节 弥高弥坚: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的全面提升 164
      • 一、以“ 211工程”建设为契机,大力加强学科建设 164
      • 二、以创新驱动为引擎,不断推进科学研究 169
    • 第四节 大医精诚:附属医院发展进入深化改革阶段 174
      • 一、变革图强,附属医院事业迅猛发展 174
      • 二、勇于担当,在抗击“非典”战疫中建功勋 181
      • 三、大力推进非直属附属医院建设 185
    • 第五节 水击三千:国际及港澳台教育交流合作的持续深化 188
      • 一、对外文化交流与外事往来 188
      • 二、与港澳台友好往来和交流合作 190
      • 三、合作办学特色突显 192
  • 第五章 跨越发展(2004—2014) 197
    • 第一节 开疆拓宇:进驻大学城的跨越发展新时期 199
      • 一、开启“一校两区”办学新征程 199
      • 二、人才强校战略与师资队伍建设 201
      • 三、学校管理与党群工作 205
    • 第二节 通才广识: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全面拓展 209
      • 一、本科教学“双量”发展,全面建设新兴学科体系 209
      • 二、优化结构,开创研究生教育办学新格局 211
      • 三、助力地方发展,革新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系统 214
    • 第三节 踔厉奋发: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的跨越式发展 218
      • 一、步入学科建设深水区,以优异成绩完成省“ 211工程”项目 218
      • 二、以自主创新为引擎,加强科研技术攻坚 221
    • 第四节 杏林南风:医疗服务助力中医药强省建设 228
      • 一、继往开来,附属医院事业迈上新台阶 229
      • 二、辐射深广,龙头附属医院成为建设中医药强省的中坚力量 233
      • 三、协同发展,非直属附属医院建设取得新成就 236
    • 第五节 大道同行:跨境教育与境外合作深入推进 238
      • 一、中医药团体友好往来与交流 238
      • 二、学术交流与跨境重点合作项目建设 240
      • 三、打造教、医、研协同型中医药跨境教育体系 243
  • 第六章 一流之路(2015至今) 245
    • 第一节 凝心聚力: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247
      • 一、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制定事业发展规划 247
      •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做好统战群团工作 249
      • 三、传承创新文化建设,推进校园民生工程 251
    • 第二节 济济有众:多形式培养卓越中医药人才 254
      •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三全育人”新格局 254
      •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256
      • 三、推动规模质量协调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成效显著 261
      • 四、重视人才外引内培,师资队伍持续优化 265
      • 五、提升生源质量水平,加强学生就业指导 268
    • 第三节 内涵发展:优势学科建设与科研成效显著 272
      • 一、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学科结构日趋完善 272
      • 二、完善科研机制改革,推进科研平台建设 273
      •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科研实力大幅提升 277
    • 第四节 精诚济世:中医临床服务输出“广东经验” 279
      • 一、医院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引领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 279
      • 二、坚守抗疫一线,发挥中西医组合拳优势 284
      • 三、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优质医疗资源赋能协作医院 287
    • 第五节 香播万邦:围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扩大中医药境外交流 289
      • 一、深化文化交流合作,着力增强中医药影响力 289
      • 二、构建跨境交流合作平台,推进境外中医药学历教育 290
      • 三、深化跨境医疗卫生合作,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293
    • 结语 298
  • 附录 299
    • 附录1:学校大事记 301
    • 附录2:历任领导一览表 324
    • 附录3: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 328
    • 附录4:国家、省重点学科、一流学科 332
    • 附录5:学校校舍、资产分类统计、藏书情况表(2016—2023) 333
  • 后记 335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