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风景园林生态学


作者:
王锦 王昌命
定价:
78.00元
ISBN:
978-7-04-061666-8
版面字数:
62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24-06-25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农林
二级分类:
园艺/园林/林学

暂无
  • 前辅文
  • 第一章 生态学与风景园林生态学概述
    • 第一节 生态学的定义与学科范畴
      • 一、生态学的定义
      • 二、生态学的研究尺度
    • 第二节 风景园林学的含义与发展
      • 一、风景园林学的含义
      • 二、风景园林学的发展
    • 第三节 风景园林生态学的产生
    • 第四节 风景园林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 一、景观与景观生态学
      • 二、风景园林生态系统
  • 第二章 景观与景观生态学概述
    • 第一节 景观的含义
      • 一、景观的美学含义
      • 二、景观的地理学含义
      • 三、景观的生态学含义
    • 第二节 景观生态学
    • 第三节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 一、系统论
      • 二、等级理论与尺度效应
      • 三、岛屿地理学理论与异质种群理论
      • 四、渗透理论
      • 五、地域分异规律
    • 第四节 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与基本原理
      • 一、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
      • 二、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 第三章 景观结构
    • 第一节 景观空间单元
      • 一、斑块
      • 二、廊道
      • 三、基质
      • 四、网络
      • 五、生态交错带
    • 第二节 空间异质性及其测度
    • 第三节 景观空间格局
      • 一、景观组分构型
      • 二、景观构型的确定
      • 三、景观对比度
      • 四、景观粒径
      • 五、附加结构
    • 第四节 景观空间格局定量分析
      • 一、尺度分析
      • 二、景观指数
      • 三、景观格局分析模型
  • 第四章 景观功能
    • 第一节 反映景观功能的生态流
      • 一、流的产生机制
      • 二、景观中的生态流
      • 三、物种在景观中的运动
    • 第二节 生态流与景观结构
      • 一、廊道与流
      • 二、基质与流
      • 三、网络与流
    • 第三节 干扰过程
      • 一、干扰的概念
      • 二、干扰的类型与常见的干扰现象
      • 三、干扰的生态学意义
    • 第四节 景观连接度与连通性
      • 一、景观连接度与连通性的概念
      • 二、景观连接度与连通性的特征
      • 三、景观连接度与连通性的生态学意义
  • 第五章 景观变化
    • 第一节 景观变化的规律性
      • 一、景观变化的基本参数
      • 二、景观变化的基本类型
    • 第二节 景观稳定性
      • 一、景观稳定性的概念
      • 二、景观稳定性的尺度问题
      • 三、景观稳定性的本质
    • 第三节 景观变化的驱动力
      • 一、自然驱动力
      • 二、人为驱动力
      • 三、景观变化的作用力强度
    • 第四节 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与空间模式
      • 一、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
      • 二、景观变化的空间模式
      • 三、“颌状”空间模式
    • 第五节 景观变化带来的生态问题
      • 一、大气质量下降
      • 二、土壤侵蚀和土地沙化
      • 三、湿地减少
      • 四、水资源短缺
      • 五、非点源污染
    • 第六节 景观变化的利用和调整
    • 第七节 景观变化时空动态模型
  • 第六章 景观生态学研究技术与方法
    • 第一节 景观信息
      • 一、景观信息的概念
      • 二、景观信息的数据表达形式
    • 第二节 S及其集成技术
      • 一、遥感技术
      • 二、地理信息系统
      • 三、全球定位系统
      • 四、S技术集成
    • 第三节 基于S的景观信息采集
      • 一、遥感数据采集
      • 二、GPS、全站仪测量
      • 三、地形图及其他纸质图件的输入
      • 四、属性数据的采集
      • 五、地理数据库的建立
    • 第四节 景观信息分析
      • 一、地理信息查询
      • 二、基于GIS数据库的景观单元
      • 数量及关系分析
      • 三、叠置分析
      • 四、缓冲区分析
      • 五、网络分析
    • 第五节 景观信息可视化
      • 一、景观信息的二维可视化
      • 二、景观信息的三维输出
      • 三、虚拟景观
    • 第六节 景观模型
      • 一、生态学模型的种类及构建过程
      • 二、景观模型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 第七节 景观实验模拟系统
  • 第七章 景观的文化性
    • 第一节 文化景观
      • 一、景观与文化
      • 二、文化景观的概念、起源与发展
      • 三、中国人的理想景观模式
      • 四、文化景观的研究
    • 第二节 文化景观的基本特征
      • 一、文化景观的空间与非空间性
      • 二、文化景观的分异与趋同
      • 三、文化景观的稳定与变化
      • 四、文化景观的扩展与跃迁
    • 第三节 地域文化景观与生态系统
      • 一、土地利用与区域生态系统维持
      • 二、文化景观资源的保护
  • 第八章 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
    • 第一节 景观生态分类
      • 一、景观生态分类的原则
      • 二、主要景观分类系统
    • 第二节 景观生态评价体系
      • 一、景观的传统七度评价体系
      • 二、景观的现代七度评价体系
    • 第三节 自然度与原生度评价
    • 第四节 旷奥度与美景度评价
    • 第五节 敏感度评价
    • 第六节 相容度与适宜度评价
    • 第七节 连通度与可达度评价
    • 第八节 健康度与持续度评价
    • 第九节 可居度评价
  • 第九章 景观生态规划
    • 第一节 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历程
      • 一、景观生态规划的产生与发展
      • 二、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趋势
    • 第二节 景观生态规划
      • 一、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与内涵
      • 二、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
      • 三、景观生态规划的步骤
      • 四、景观生态规划模型
    • 第三节 景观生态规划的应用
      • 一、城市景观生态规划
      • 二、乡村景观生态规划
      • 三、旅游区的景观生态规划
      • 四、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生态规划
  • 第十章 景观生态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
      •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 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求
    • 第二节 景观多样性
      • 一、景观多样性的类型划分
      • 二、斑块多样性及其生态意义
      • 三、斑块类型多样性及其生态意义
      • 四、景观格局多样性及其生态意义
    • 第三节 景观结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 一、斑块与生物多样性
      • 二、廊道与生物多样性
    • 第四节 景观破碎化与异质种群动态
    • 第五节 物种多样性与景观格局多样性的关系
      • 一、物种多样性
      • 二、景观格局多样性
    • 第六节 景观生态学在自然保护区设计中的应用
      • 一、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过程
      • 二、景观生态学与自然保护区研究
      • 三、自然保护区规划与设计
  • 第十一章 景观生态学在土地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
    • 第一节 景观生态学与土地持续利用评价
      • 一、土地持续利用的基本概念
      • 二、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景观生态学基础
    • 第二节 土地质量指标
    • 第三节 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
      • 一、生态指标体系
      • 二、经济指标体系
      • 三、社会指标体系
      • 四、环境效应指标体系
      • 五、景观指标体系
    • 第四节 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方法与过程
      • 一、初步商讨
      • 二、土地利用方式评价
      • 三、土地利用系统评价
      • 四、景观或区域评价
      • 五、综合评价、成果与监测
  • 第十二章 风景园林生态系统
    •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概念
    •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
      • 一、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 二、风景园林生态系统的定义及组成特点
    • 第三节 风景园林生态系统的结构
      • 一、风景园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 二、风景园林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
      • 三、风景园林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
      • 四、风景园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 第四节 风景园林生态系统的功能
      • 一、风景园林生态系统的基础功能
      • 二、风景园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 第五节 风景园林生态系统的调控
      • 一、风景园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 二、风景园林生态失调
      • 三、风景园林生态系统的调控
  • 第十三章 风景园林植物群落
    • 第一节 植物群落概述
      • 一、植物群落的概念
      • 二、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 三、植物群落的主要类型
    • 第二节 植被区划
      • 一、植被区划的原则与依据
      • 二、我国植被区划单位和系统
    • 第三节 风景园林植物群落概念与类型
      • 一、我国栽培植被的分类
      • 二、风景园林植物群落的分类
      • 三、风景园林植物群落的常见类型
    • 第四节 风景园林植物群落的结构
      • 一、风景园林植物群落的物种结构
      • 二、风景园林植物群落的空间结构
      • 三、风景园林植物群落的时间结构
  • 第十四章 风景园林植物的生存环境
    • 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的尺度
      • 一、环境的概念和环境要素
      • 二、环境的尺度分类
    • 第二节 环境因子的分类
    • 第三节 环境因子的生态学分析
      • 一、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 二、限制因子与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 第四节 光与风景园林植物的生态关系
      • 一、光的性质
      • 二、光的变化
      • 三、城市的光照条件
      • 四、光污染
      • 五、光与风景园林植物
    • 第五节 温度与风景园林植物的生态关系
      • 一、城市温度环境
      • 二、温度对风景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 三、风景园林植物对温度的适应
      • 四、风景园林植物对气温的调节作用
    • 第六节 水分与风景园林植物的生态关系
      • 一、水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 二、不同形态的水及其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 三、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
      • 四、风景园林植物群落对水分的调节作用
      • 五、水分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调控和利用
    • 第七节 土壤与风景园林植物的生态关系
      • 一、土壤的质地和结构
      • 二、土壤的化学性质对植物生态的影响
      • 三、土壤水分和空气对植物生态的影响
      • 四、土壤有机质对植物生态的影响
      • 五、土壤无机元素对植物生态的影响
      • 六、土壤的生物性质对植物生态的影响
      • 七、土壤污染对植物生态的影响
    • 第八节 大气与风景园林植物的生态关系
      • 一、大气的组成
      • 二、大气的组成成分的变化
      • 三、大气主要组成成分的生态作用
      • 四、大气污染对风景园林植物的伤害
      • 五、风景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
      • 六、风景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 七、风与风景园林植物的生态关系
  • 第十五章 风景园林生态设计与生态修复
    • 第一节 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的含义
    • 第二节 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 一、风景园林生态设计的原则
      • 二、风景园林的设计方法
    • 第三节 风景园林生态设计实践
    • 第四节 风景园林生态修复
      • 一、生态修复的概念
      • 二、山体生态修复
      • 三、河流生态修复
      • 四、棕地生态修复
  • 第十六章 风景园林植物生态配置
    • 第一节 风景园林植物生态配置的概念及作用
      • 一、风景园林植物生态配置的概念及发展
      • 二、风景园林植物配置的作用
    • 第二节 风景园林植物生态配置的原则与基础
      • 一、风景园林植物生态配置原则
      • 二、风景园林植物生态配置基础
    • 第三节 风景园林植物生态配置的方法
      • 一、以群体美为观赏对象的造景形式
      • 二、以个体美为观赏对象的造景形式
      • 三、以形式美为观赏对象的造景形式
    • 第四节 风景园林植物生态配置实践
      • 一、居住区风景园林植物生态配置
      • 二、单位附属绿地风景园林植物生态配置
      • 三、道路附属绿地风景园林植物生态配置
      • 四、公园绿地风景园林植物生态配置
      • 五、风景名胜区风景园林植物生态配置
      • 六、室内植物生态配置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