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方言与中国文化


作者:
阮桂君
定价:
36.80元
ISBN:
978-7-04-061099-4
版面字数:
32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23-09-2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中文
二级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三级分类:
汉语言文学

本教材是与“方言与中国文化”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相配套研发的,在梳理方言体系及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与中国文化内涵相结合,既有在线开放课程内容的延伸,亦有专题知识点的纵深研究,旨在将课程与教材,知识点与方言区域文化紧密相连。每章还设计了思维导图、结语、思考题、方言释词、方言标本试听、方言趣事、延伸阅读、论坛撷英和课堂讨论板块,以二维码形式贯通教材、课程等资源,力求立体化、整体性呈现知识要点,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实用性,便于读者自主学习与阅读。

本书适用于中文本科专业相关课程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以作为地理、历史、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研究参考或通识教材以及社会人员素质教育读物使用。

  • 前辅文
  • 第一章 引论
    • 1.1 语言
      • 1.1.1 语言的定义
      • 1.1.2 语言的属性
      • 1.1.3 语言的构成要素
      • 1.1.4 语言的发展变化
      • 1.1.5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 1.2 方言
      • 1.2.1 地域方言
      • 1.2.2 社会方言
      • 1.2.3 方言的功能
    • 1.3 现代汉语
      • 1.3.1 共同语的形成和确立
      • 1.3.2 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
    • 1.4 现代汉语方言
      • 1.4.1 汉语方言的分区
      • 1.4.2 汉语方言的历史形成
    • 1.5 汉族的形成
      • 1.5.1 多民族融合
      • 1.5.2 从血缘性方言到地域性方言
    • 1.6 上古汉语的共同语和方言
      • 1.6.1 地域性部族兼并与语言扩散
      • 1.6.2 部族语言差异的历史记录
      • 1.6.3 先秦汉语的地理格局
      • 1.6.4 汉语方言分化的历史背景
    • 【结语】
    • 【思考题】
    • 【方言释词·官话】
    • 【官话方言标本试听】
    • 【官话方言趣事】
    • 【延伸阅读】
    • 【论坛撷英】
    • 【课堂讨论】
  • 第二章 方言与地名
    • 2.1 少数民族地名
      • 2.1.1 壮侗地名
      • 2.1.2 土家地名
      • 2.1.3 蒙满地名
      • 2.1.4 铜鼓地名
      • 2.1.5 生肖地名
    • 2.2 水利、井泉和“市”字地名
      • 2.2.1 水利地名
      • 2.2.2 井泉地名
      • 2.2.3 “市”字地名
    • 2.3 地名与移民
      • 2.3.1 明代军屯对地名的影响
      • 2.3.2 取自千字文的地名
      • 2.3.3 使用与原居地同类的通名
      • 2.3.4 北方特色的“胡同”与“房窑”地名
    • 2.4 地名与经济
      • 2.4.1 商贸活动留下来的地名
      • 2.4.2 制瓷手工工业留下来的地名
      • 2.4.3 农业生产留下来的地名
      • 2.4.4 林业经济留下来的地名
      • 2.4.5 渔业生产留下来的地名
    • 2.5 地名与历史交通地理
      • 2.5.1 “驿”地名
      • 2.5.2 “铺”地名
      • 2.5.3 “站”地名
      • 2.5.4 其他跟交通有关的地名
    • 【结语】
    • 【思考题】
    • 【方言释词·吴语】
    • 【吴方言标本试听】
    • 【吴方言趣事】
    • 【延伸阅读】
    • 【论坛撷英】
    • 【课堂讨论】
  • 第三章 方言与民俗
    • 3.1 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
      • 3.1.1 同名异物
      • 3.1.2 同物异名
    • 3.2 亲属称谓的差异
      • 3.2.1 “爷爷”“奶奶”与“娭毑”“姑姑”
      • 3.2.2 外婆与姥姥
      • 3.2.3 新妇与媳妇
      • 3.2.4 挑担与姨抬
      • 3.2.5 女性称谓缺失
      • 3.2.6 永宁纳西人的阿注制度
      • 3.2.7 黔东苗族女前男后的对举称呼
    • 3.3 方言绰号称谓的特色
      • 3.3.1 根据性情习惯起的绰号
      • 3.3.2 根据生理特征起的绰号
      • 3.3.3 根据职业起的绰号
    • 3.4 詈语
      • 3.4.1 詈语的禁忌规则
      • 3.4.2 詈语的内容
      • 3.4.3 詈语的等级
      • 3.4.4 不同地区詈语枚举
    • 3.5 方言俏皮话
      • 3.5.1 歇后语
      • 3.5.2 缩脚语
      • 3.5.3 刁语
      • 3.5.4 俗谚
    • 3.6 方言禁忌词
      • 3.6.1 动物禁忌
      • 3.6.2 生理禁忌
      • 3.6.3 病、死忌讳
      • 3.6.4 破财忌讳
    • 3.7 方言吉利词
      • 3.7.1 吉利词的内容
      • 3.7.2 吉利词的使用场合
    • 【结语】
    • 【思考题】
    • 【方言释词·湘语】
    • 【湘方言标本试听】
    • 【湘方言趣事】
    • 【延伸阅读】
    • 【论坛撷英】
    • 【课堂讨论】
  • 第四章 方言与移民
    • 4.1 三次大规模“北民南迁”的浪潮
      • 4.1.1 永嘉南渡及其余波
      • 4.1.2 安史之乱后北民南迁
      • 4.1.3 靖康之乱后北民南迁
    • 4.2 移民对方言演变的影响
      • 4.2.1 移民方言不变
      • 4.2.2 移民方言“半变”
      • 4.2.3 移民方言“全变”
    • 4.3 移民对方言地理分布的影响
      • 4.3.1 大面积片状方言分布
      • 4.3.2 较大面积多区片方言分布
      • 4.3.3 较小面积单点状方言分布
    • 【结语】
    • 【思考题】
    • 【方言释词·赣语】
    • 【赣方言标本试听】
    • 【赣方言趣事】
    • 【延伸阅读】
    • 【论坛撷英】
    • 【课堂讨论】
  • 第五章 外来文化与汉语外来词
    • 5.1 中亚文化对汉语的影响
      • 5.1.1 食物
      • 5.1.2 饰品
      • 5.1.3 乐器
      • 5.1.4 舞蹈
    • 5.2 佛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
      • 5.2.1 佛教专用词
      • 5.2.2 哲学用词
      • 5.2.3 生活用语
    • 5.3 近代西方文化对汉语的影响
      • 5.3.1 鸦片战争前来自西洋的外来词
      • 5.3.2 近代日本对汉语的影响
      • 5.3.3 五四以来的现代外来词
      • 5.3.4 方言中的外来词
    • 5.4 外来词的中国化
    • 【结语】
    • 【思考题】
    • 【方言释词·客家话】
    • 【客家话标本试听】
    • 【客家话趣事】
    • 【延伸阅读】
    • 【论坛撷英】
    • 【课堂讨论】
  • 第六章 汉语官话方言的现状与历史形成
    • 6.1 北京官话
      • 6.1.1 北京官话的形成
      • 6.1.2 北京官话的分布及特点
    • 6.2 东北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
      • 6.2.1 东北官话
      • 6.2.2 冀鲁官话
      • 6.2.3 胶辽官话
    • 6.3 中原官话
      • 6.3.1 中原官话的形成
      • 6.3.2 近代以来中原雅音到北京音的转变
      • 6.3.3 中原官话的分布及特点
    • 6.4 西南官话
      • 6.4.1 西南官话的形成
      • 6.4.2 西南官话的分布及特点
    • 6.5 江淮官话
      • 6.5.1 江淮官话的形成
      • 6.5.2 江淮官话的分布及特点
    • 【结语】
    • 【思考题】
    • 【方言释词·粤语】
    • 【粤方言标本试听】
    • 【粤方言趣事】
    • 【延伸阅读】
    • 【论坛撷英】
    • 【课堂讨论】
  • 第七章 汉语东南方言的现状与历史形成
    • 7.1 吴语
      • 7.1.1 吴语源流
      • 7.1.2 现代吴语的分布与特点
    • 7.2 湘语
      • 7.2.1 湘语的形成
      • 7.2.2 湘语的分布与特点
    • 7.3 赣语
      • 7.3.1 赣语的形成
      • 7.3.2 赣语的分布与特点
    • 7.4 客家话
      • 7.4.1 客家话的形成
      • 7.4.2 客家话的分布与特点
    • 7.5 粤语
      • 7.5.1 粤语的形成
      • 7.5.2 粤语的分布与特点
    • 7.6 闽语
      • 7.6.1 闽语的形成
      • 7.6.2 闽语的分布与特点
    • 【结语】
    • 【思考题】
    • 【方言释词·闽语】
    • 【闽方言标本试听】
    • 【闽方言趣事】
    • 【延伸阅读】
    • 【论坛撷英】
    • 【课堂讨论】
  • 第八章 方言的记录与传承
    • 8.1 汉语方言使用的现状
      • 8.1.1 汉语方言在城市的使用现状
      • 8.1.2 汉语方言在乡村的使用状况
    • 8.2 方言消逝带来的危害
      • 8.2.1 方言消逝将带来交际上的障碍
      • 8.2.2 方言消逝使特定区域历史文化失去载体
      • 8.2.3 方言消逝意味着人类一种认识世界的认知模式的消逝
      • 8.2.4 方言消逝使精细情感沟通失去依托
      • 8.2.5 方言消逝使身份定位陷入困境
    • 8.3 方言记录的途径
      • 8.3.1 方言文化典藏
      • 8.3.2 方言纪录片
      • 8.3.3 方言词典
    • 8.4 方言传承的方式
      • 8.4.1 家庭是方言使用的最佳场所
      • 8.4.2 方言传承的其他途径
    • 【结语】
    • 【思考题】
    • 【方言释词·方言网络语】
    • 【延伸阅读】
    • 【论坛撷英】
    • 【课堂讨论】
  • 参考书目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