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金融监管


作者:
胡继晔
定价:
38.00元
ISBN:
978-7-04-060223-4
版面字数:
35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23-04-26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经济
二级分类:
金融学
三级分类:
金融学

本书是基于自2007年起为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学专业硕士生、成思危现代金融菁英班本科生“金融监管”课程授课的讲义,经过十多年教研改进、学生反馈而完成的教材。全书以化解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主线,以金融法为底线和红线,以法经济学和监管理论为基础,通过有效监管来防范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诸行业的风险。同时本书辟专章介绍数字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监管问题,以期织就全方位化解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致密网络。

本书适合高等学校经济类、法学类相关专业作为本科生、研究生“金融监管”课程教材。

  • 前辅文
  • 第一篇 金融监管理论基础
    • 第一章 金融监管导论
      • 第一节 金融监管课程先导
      • 第二节 金融监管的经济学和法学理论基础
      • 第三节 信息经济学: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 第二章 法和经济学理论
      • 第一节 法和经济学的定义
      • 第二节 法和经济学的方法论
      • 第三节 不完备法律理论
      • 第四节 金融监管博弈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第三章 法律金融理论
      • 第一节 法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 第二节 法律金融理论
      • 第三节 对法律金融理论的补充和质疑
      • 第四节 法律金融理论在中国
    • 第四章 新比较经济学和监管型国家的兴起
      • 第一节 新比较经济学假说
      • 第二节 监管型国家的兴起
    • 第五章 国际金融与全球监管合作
      • 第一节 汇率理论
      • 第二节 国际金融体系
      • 第三节 次贷、欧债危机对金融监管的挑战
      • 第四节 国际金融监管合作
    • 第六章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 第一节 消费函数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 第二节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及其实施
      • 第三节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 第四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
  • 第二篇 金融行业的监管实践
    • 第七章 中央银行监管
      •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职能与基本理论
      •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业务
      • 第三节 《中国人民银行法》及其修订
      • 第四节 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的“双支柱”框架
    • 第八章 商业银行的准入和退出监管
      • 第一节 商业银行监管理论
      • 第二节 商业银行准入监管制度
      • 第三节 商业银行退出、接管、重组、撤销的监管
      • 第四节 《商业银行法》涉及的监管
    • 第九章 商业银行运营监管
      • 第一节 《巴塞尔协议》核心原则
      • 第二节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的主要监管制度
      • 第三节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
    • 第十章 证券监管的理论与实践
      • 第一节 证券监管理论
      • 第二节 证券监管国际经验
      • 第三节 我国《证券法》的修法
    • 第十一章 证券监管前沿问题与案例
      • 第一节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
      • 第二节 科创板监管
      • 第三节 股权众筹的监管与立法
      • 第四节 期货监管
    • 第十二章 保险法及其监管
      • 第一节 保险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 保险的基本原则
      • 第三节 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问题
      • 第四节 保险监管的内容
    • 第十三章 信托及其监管
      • 第一节 信托制度演进
      • 第二节 信托中的受托人义务
      • 第三节 信托中的双重所有权
      • 第四节 证券投资基金与养老金
      • 第五节 中国的信托监管
  • 第三篇 数字金融与地方金融监管
    • 第十四章 数字金融及其监管
      • 第一节 数字金融的法学、经济学特征
      • 第二节 国际数字金融监管的发展
      • 第三节 数字金融法律与监管的难题
      • 第四节 我国对数字金融的沙盒监管
    • 第十五章 地方金融监管
      • 第一节 地方金融监管概述
      • 第二节 我国央地金融监管的行为模式
      • 第三节 我国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的激励与问责机制
      • 第四节 我国地方金融监管未来展望
    • 第十六章 金融综合监管
      • 第一节 分业、混业经营的理论争议
      • 第二节 中国的金融综合监管
      • 第三节 中国金融综合监管展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