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钢筋混凝土结构学


作者:
汪基伟 蒋勇
定价:
64.00元
ISBN:
978-7-04-058598-8
版面字数:
64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22-07-20
物料号:
58598-0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土建水利类
二级分类:
土木工程专业课
三级分类:
混凝土结构设计

本书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 50010—2010)、《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1—2021)、《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8—2021)、《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18)等规范编写。

本书共有10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钢筋与混凝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设计计算原理,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压构件、受拉构件与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验算、受弯构件挠度验算与结构耐久性要求,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设计,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承载力计算与正常使用验算。

本书可作为土木类专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材,亦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 前辅文
  • 绪论
    • 0.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及分类
    • 0.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
    • 0.3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特点
    • 思考题
  • 第1章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 1.1 钢筋的品种和力学性能
      • 1.1.1 钢筋的品种
      • 1.1.2 钢筋的力学性能
      • 1.1.3 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
    • 1.2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 1.2.1 混凝土的强度
      • 1.2.2 混凝土的变形
      • 1.2.3 混凝土的其他性能
    • 1.3 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
      • 1.3.1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力
      • 1.3.2 钢筋的锚固
      • 1.3.3 钢筋的连接
    • 思考题
  • 第2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原理
    • 2.1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的发展
      • 2.1.1 容许应力法
      • 2.1.2 破坏阶段法
      • 2.1.3 极限状态法
    • 2.2 结构的功能要求、作用效应与结构抗力
      • 2.2.1 结构的功能要求
      • 2.2.2 作用与作用效应
    • 2.2.3 环境影响和效应
      • 2.2.4 结构抗力
    • 2.3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的概念
      • 2.3.1 极限状态的定义与分类
      • 2.3.2 极限状态方程、失效概率和可靠指标
    • 2.4 荷载代表值和材料强度标准值
      • 2.4.1 荷载代表值
      • 2.4.2 材料强度标准值
    • 2.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实用设计表达式
      • 2.5.1 设计状况
      • 2.5.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采用的分项系数
      • 2.5.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设计表达式
      • 2.5.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表达式
    • 思考题
    • 计算题
  • 第3章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 3.1 受弯构件的截面形式和构造
      • 3.1.1 截面形式与截面尺寸
      • 3.1.2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 3.1.3 梁内钢筋的直径和净距
      • 3.1.4 板内钢筋的直径与间距
    • 3.2 受弯构件正截面的试验研究
      • 3.2.1 梁的受弯试验和应力-应变阶段
      • 3.2.2 正截面的破坏特征
    • 3.3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原则
      • 3.3.1 计算方法的基本假定
      • 3.3.2 等效矩形应力图形
      • 3.3.3 适筋和超筋破坏的界限
      • 3.3.4 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
    • 3.4 单筋矩形截面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 3.4.1 计算简图与基本公式
      • 3.4.2 截面设计
      • 3.4.3 承载力复核
    • 3.5 双筋矩形截面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 3.5.1 计算简图和基本公式
      • 3.5.2 截面设计
      • 3.5.3 承载力复核
    • 3.6 T形截面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 3.6.1 一般说明
      • 3.6.2 计算简图和基本公式
      • 3.6.3 截面设计
      • 3.6.4 承载力复核
    • 3.7 受弯构件的延性
      • 3.7.1 延性的意义
      • 3.7.2 影响受弯构件曲率延性的因素
    • 思考题
    • 计算题
  • 第4章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 4.1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力分析与破坏形态
      • 4.1.1 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力分析
      • 4.1.2 有腹筋梁斜截面受力分析
      • 4.1.3 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形态
      • 4.1.4 简支梁斜截面受剪机理
    • 4.2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 4.2.1 剪跨比λ
      • 4.2.2 混凝土强度
      • 4.2.3 箍筋配筋率及其强度
      • 4.2.4 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及其强度
      • 4.2.5 弯起钢筋及其强度
      • 4.2.6 截面形状与尺寸
      • 4.2.7 加载方式
    • 4.3 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 4.3.1 受剪承载力计算理论概况
      • 4.3.2 基本计算公式
      • 4.3.3 仅配箍筋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 4.3.4 抗剪弯起钢筋的计算
      • 4.3.5 梁截面尺寸或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下限
      • 4.3.6 防止腹筋过稀过少
      • 4.3.7 斜截面抗剪配筋计算步骤
      • 4.3.8 实心板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 4.4 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与斜截面受弯承载力
      • 4.4.1 问题的提出
      • 4.4.2 抵抗弯矩图的绘制
      • 4.4.3 如何保证正截面与斜截面的受弯承载力
    • 4.5 钢筋骨架的构造
      • 4.5.1 箍筋的构造
      • 4.5.2 纵向钢筋的构造
    • 4.6 钢筋混凝土构件施工图
    • 4.7 钢筋混凝土伸臂梁设计例题
    • 思考题
    • 计算题
  • 第5章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 5.1 受压构件的构造要求
      • 5.1.1 截面形式和尺寸
      • 5.1.2 混凝土
      • 5.1.3 纵向钢筋
      • 5.1.4 箍筋
    • 5.2 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 5.2.1 普通箍筋柱
      • 5.2.2 螺旋箍筋柱
    • 5.3 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 5.3.1 偏心受压构件试验结果
      • 5.3.2 偏心受压构件的二阶效应
      • 5.3.3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
      • 5.3.4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截面设计及承载力复核
      • 5.3.5 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承载力复核
    • 5.4 对称配筋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 5.5 偏心受压构件截面承载能力Nu与Mu的关系
    • 5.6 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 5.7 双向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 思考题
    • 计算题
  • 第6章 钢筋混凝土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
    • 6.1 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受拉承载力计算
      • 6.1.1 大、小偏心受拉构件的界限
      • 6.1.2 小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受拉承载力计算
      • 6.1.3 大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受拉承载力计算
    • 6.2 偏心受拉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 思考题
    • 计算题
  • 第7章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 7.1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破坏形态及开裂扭矩
      • 7.1.1 矩形截面纯扭构件的破坏形态
      • 7.1.2 矩形截面构件在弯、剪、扭共同作用下的破坏形态
      • 7.1.3 矩形截面纯扭构件的开裂扭矩
      • 7.1.4 T形、I形和箱形截面纯扭构件的开裂扭矩
    • 7.2 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 7.2.1 受扭构件的配筋形式和构造要求
      • 7.2.2 矩形截面纯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 7.2.3 带翼缘截面纯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 7.2.4 抗扭配筋的上下限
    • 7.3 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弯、剪、扭共同作用下的承载力计算
      • 7.3.1 构件在剪、扭作用下的承载力计算
      • 7.3.2 抗扭配筋的上下限
      • 7.3.3 构件在弯、扭作用下的承载力计算
      • 7.3.4 构件在弯、剪、扭作用下的承载力计算
    • 思考题
    • 计算题
  • 第8章 钢筋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与耐久性极限状态验算与设计
    • 8.1 裂缝宽度验算
      • 8.1.1 裂缝成因
      • 8.1.2 裂缝宽度控制验算方法的分类
      • 8.1.3 裂缝宽度计算理论概述
      • 8.1.4 裂缝出现的过程及出现过程中应力状态的变化
      • 8.1.5 裂缝宽度的影响因素
      • 8.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裂缝宽度控制验算方法
    • 8.2 受弯构件变形验算
      • 8.2.1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试验曲线
      • 8.2.2 受弯构件的短期抗弯刚度Bs
      • 8.2.3 受弯构件的抗弯刚度B
      • 8.2.4 最小刚度原则与受弯构件的挠度验算
    • 8.3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极限状态设计
      • 8.3.1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概念
      • 8.3.2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内容
      • 8.3.3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要求
    • 思考题
    • 计算题
  • 第9章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 9.1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布置和计算简图
      • 9.1.1 梁格布置
      • 9.1.2 计算简图
    • 9.2 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的计算
      • 9.2.1 利用图表计算连续梁(板)的内力
      • 9.2.2 连续梁(板)的内力包络图
    • 9.3 单向板肋梁楼盖考虑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的计算
      • 9.3.1 基本原理
      • 9.3.2 按考虑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连续梁(板)的内力
    • 9.4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和构造要求
      • 9.4.1 连续梁(板)的截面设计
      • 9.4.2 连续梁(板)的构造要求
      • 9.4.3 单向板肋梁楼盖例题
    • 9.5 双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
      • 9.5.1 双向板试验结果
      • 9.5.2 双向板按弹性方法计算内力
      • 9.5.3 双向板的截面设计与构造
      • 9.5.4 双向板支承梁的计算特点
    • 9.6 楼梯的设计
      • 9.6.1 板式楼梯的设计
      • 9.6.2 梁式楼梯的设计
      • 9.6.3 现浇楼梯的一些构造处理
    • 9.7 雨篷的设计
    • 思考题
    • 计算题
  • 第10章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 10.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 10.2 施加预应力的方法、预应力混凝土的材料与锚(夹)具
      • 10.2.1 施加预应力的方法
      • 10.2.2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材料
      • 10.2.3 锚具与夹具
    • 10.3 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及预应力损失
      • 10.3.1 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σcon
      • 10.3.2 预应力损失
    • 10.4 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应力分析
      • 10.4.1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应力分析
      • 10.4.2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应力分析
      • 10.4.3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与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力性能比较
    • 10.5 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设计
      • 10.5.1 使用阶段承载力计算
      • 10.5.2 使用阶段裂缝控制验算
      • 10.5.3 施工阶段的验算
      • 10.5.4 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例题
    • 10.6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应力分析
      • 10.6.1 开裂内力计算方法与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
      • 10.6.2 先张法受弯构件的应力分析
      • 10.6.3 后张法受弯构件的应力分析
    • 10.7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设计
      • 10.7.1 使用阶段承载力计算
      • 10.7.2 使用阶段裂缝控制验算与挠度验算
      • 10.7.3 施工阶段验算
      • 10.7.4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例题
    • 10.8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一般构造要求
      • 10.8.1 受弯构件形状与尺寸
      • 10.8.2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措施
      • 10.8.3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措施
    • 思考题
    • 计算题
  • 附录1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划分
  • 附录2 材料强度设计值、弹性模量及强度标准值
  • 附录3 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
  • 附录4 一般构造规定
  • 附录5 构件裂缝控制验算、挠度验算中的有关限值及系数值
  • 附录6 均布荷载作用下等跨连续梁(板)跨中弯矩、支座弯矩及支座剪力的计算系数表
  • 附录7 端弯矩作用下等跨连续梁(板)各截面的弯矩和剪力计算系数表
  • 附录8 按弹性理论计算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矩形双向板的弯矩系数表
  • 参考文献

钢筋混凝土结构学数字课程与纸质教材一体化设计,紧密配合。数字课程包括课程思政案例、重难点讲解视频、教学课件、思考题及计算题详解等,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极大地丰富了知识的呈现形式,拓展了教材内容,为学生学习提供思维与探索的空间。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