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地球生物学


作者:
谢树成
定价:
109.00元
ISBN:
978-7-04-058072-3
版面字数:
75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23-02-28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地质学类
二级分类:
地质学类核心课
三级分类:
古生物学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地球生物学中文教材,共四篇二十章。第一篇系统介绍了地球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第二篇和第三篇分别论述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协同演化这两大核心内容,第四篇则全面阐述了地球生物学在气候环境、资源能源和工农业生产上的实际应用。地球生物学作为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融合形成的新学科,近年在国际上得到迅猛发展。本书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化、注重技术方法的介绍、注重理论前沿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注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地质学、地球化学、海洋科学、地理科学、生命科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参考书,还可供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 前辅文
  • 第一篇 原理方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地球生物学概述
      • 第二节 地球生物学基本任务
      • 第三节 地球生物学发展简史
    • 第二章 地球生物学原理
      • 第一节 生物适应环境的策略
      •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不同层次的影响机制
      •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地质作用
      • 第四节 生物演化的有关学说及其规律
    • 第三章 地球生物学的形态分类学技术方法
      • 第一节 地球生物学研究的一般工作方法
      • 第二节 生物化石的形态分类学方法
      • 第三节 微体古生物化石重建古气候古环境
      • 第四节 地球生物学的形态学技术
      • 第五节 地球生物学的大数据
      • 第六节 地球生物学的模拟观测技术
    • 第四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
      • 第一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
      •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三节 微生物演化及其地质作用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五章 分子古生物学技术方法
      • 第一节 古DNA 技术方法
      • 第二节 地质脂类的种类
      • 第三节 地质脂类的分析测试技术
      • 第四节 地质脂类的生物学意义
      • 第五节 地质脂类的气候环境意义
    • 第六章 地球生物学的同位素技术方法
      • 第一节 同位素方法基本知识
      • 第二节 全岩及其特定矿物相的同位素
      • 第三节 生物化石的同位素
      • 第四节 生物有机分子的同位素
      • 第五节 地球生物学的同位素分析技术
  • 第二篇 相互作用
    • 第七章 地质微生物功能群与元素循环
      • 第一节 从微生物类群到地质微生物功能群
      • 第二节 自养微生物功能群与碳循环
      • 第三节 甲烷代谢微生物功能群与甲烷循环
      • 第四节 与氮代谢相关微生物功能群及其作用
      • 第五节 与硫和铁代谢相关的微生物功能群及其作用
    • 第八章 极端环境微生物及其适应策略
      • 第一节 微生物对极端环境条件的适应策略
      • 第二节 地下深部生物圈
      • 第三节 天体生物学与地外生命探测
    • 第九章 生物与矿物的相互作用
      • 第一节 生物矿物和生物矿化
      • 第二节 趋磁细菌的生物矿化作用
      • 第三节 微生物形成白云石
      • 第四节 微生物与黏土矿物的相互作用
      • 第五节 微生物与天然半导体矿物的相互作用
      • 第六节 真菌与矿物的相互作用
      • 第七节 真核生物的矿化作用
    • 第十章 生态系统的地质作用
      • 第一节 海洋生态系统的地质作用
      •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的地质作用
      • 第三节 湿地生态系统的地质作用
      • 第四节 陆地生态系统的其他地质作用
  • 第三篇 协同演化
    • 第十一章 微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
      • 第一节 地质时期的微生物记录
      • 第二节 前寒武纪微生物与大气- 海洋含氧量的协同演化
      • 第三节 前寒武纪微生物功能群与海洋水化学的协同演化
      • 第四节 显生宙微生物功能群与海洋环境的协同演化
      • 第五节 海洋初级生产力结构的地质演化
    • 第十二章 无脊椎动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
      • 第一节 地质时期的生物多样性
      • 第二节 动物门类大爆发及其与环境的协同演化
      • 第三节 动物大辐射及其与环境的协同演化
      • 第四节 动物大灭绝及其与环境的协同关系
      • 第五节 动物残存及其与环境的协同关系
      • 第六节 动物复苏及其与环境的协同关系
    • 第十三章 高等植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
      • 第一节 陆地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 第二节 重要植物类群的多样性演化
      • 第三节 陆地植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
    • 第十四章 脊椎动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
      • 第一节 古生代鱼类和两栖类与环境的协同演化
      • 第二节 中生代爬行动物和鸟类与环境的协同演化
      • 第三节 新生代哺乳动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
    • 第十五章 生物与矿物的协同演化
      • 第一节 生物与矿物协同演化的阶段性
      • 第二节 地质时期真核生物的矿化
      • 第三节 显生宙真核生物矿化与海水成分的协同演化
      • 第四节 生物礁的地质演化
    • 第十六章 生物圈与地球系统的协同演化
      • 第一节 生物圈与地球表层系统的协同演化
      • 第二节 生物圈与地球内部系统的协同演化
      • 第三节 生物圈革新的控制因素
      • 第四节 生物圈与地球系统协同演化的阶段性
  • 第四篇 实际应用
    • 第十七章 全球变化地球生物学
      • 第一节 古温度重建的地球生物学方法及其应用
      • 第二节 干湿古气候重建的地球生物学方法及其应用
      • 第三节 地球生物学分离古温度和干湿古气候
      • 第四节 古大气CO2 浓度估算的地球生物学方法及其应用
    • 第十八章 环境地球生物学
      • 第一节 关键带地球生物学
      • 第二节 深地微生物与地下环境
      • 第三节 深地微生物对地球早期生命和太空生命的启示
    • 第十九章 资源地球生物学
      • 第一节 地球生物学与常规油气资源
      • 第二节 地球生物学与非常规油气资源
      • 第三节 深地生物圈与资源勘探开发
      • 第四节 微生物在金属矿床的形成、勘探和开发中的应用
    • 第二十章 工业应用地球生物学
      • 第一节 低温和高温微生物的工业应用
      • 第二节 嗜酸碱微生物的工业应用
      • 第三节 其他嗜极微生物的工业应用

本数字课程与谢树成主编的《地球生物学》一体化设计,紧密配合。数字课程涵盖重点图片,对关键知识点增设了可视化动图和延伸阅读材料,有助于学生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