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通论


作者:
马瑞映、杨松
定价:
38.00元
ISBN:
978-7-04-057434-0
版面字数:
39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21-12-27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文化素质教育
二级分类:
安全教育

本书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贯彻落实教育部《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体系、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体系和保障机制、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新型领域安全以及努力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立意深远、内容翔实,有助于大学生系统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树立国家安全底线思维,将国家安全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强化责任担当。

  • 前辅文
  • 导论
    • 一、安全与国家安全
    • 二、学习国家安全的目的和意义
    • 三、学习国家安全的方法
  • 第一章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体系
    • 第一节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形成背景
      • 一、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安全战略文化思想
      • 二、发展升华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家安全思想
      • 三、顺应了新时代国家安全环境的新变化
      • 四、批判吸收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安全思想和实践经验
    • 第二节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
      •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
      •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本质特征
    • 第三节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伟大意义
      •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国家安全的最新理论成果
      •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承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的历史使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维护和塑造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的行动指南,具有伟大的实践意义
      • 四、总体国家安全观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深远的世界意义
  • 第二章 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 第一节 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
    • 第二节 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
      • 一、党的绝对领导是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政治原则
      • 二、保证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是国家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
      • 三、党领导国家安全工作的主要形式
    • 第三节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 一、国家利益的内涵与特性
      • 二、国家利益至上是指导国家安全工作的首要原则
      • 三、国家安全工作中坚决捍卫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
    • 第四节 坚持以人民安全为根本宗旨
      • 一、贯彻群众路线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保证
      • 二、国家安全工作要不断提高保障人民安全的水平
    • 第五节 坚持以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终极目标
      • 一、以共同安全为依托是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必然要求
      • 二、维护共同安全需要有关各方相向而行
      • 三、维护共同安全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障
  • 第三章 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体系和保障机制
    • 第一节 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体系
      • 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设立及其职能
      • 二、维护国家安全的五大制度体系
      • 三、国家安全制度体系的运转原则
    • 第二节 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保障机制
      • 一、国家安全的军事保障
      • 二、国家安全的法治保障
      • 三、国家安全的财政和物质保障
      • 四、国家安全的科技和人才保障
    • 第三节 统筹好国家安全与发展
      • 一、统筹安全与发展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
      • 二、安全与发展相互促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基本保证
      • 三、统筹安全与发展要坚持系统思维和科学思维,将其贯穿到各领域的发展之中
  • 第四章 政治安全
    • 第一节 政治安全的重要性
      • 一、政治安全攸关党和国家安危,是国家安全的根本
      • 二、政治安全是维护人民安全和国家利益的根本保证
      • 三、政治安全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前提
      • 四、政治安全是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根本要求
    • 第二节 政治安全的主要内容
      • 一、政权安全
      • 二、制度安全
      • 三、意识形态安全
    • 第三节 政治安全面临的威胁和挑战
      • 一、反华敌对势力对我国开展意识形态渗透和“颜色革命”
      • 二、国际反华敌对势力对我国发展道路、社会制度等歪曲诬蔑、遏制打压加剧
      • 三、政治认同与政治信仰弱化
      • 四、“三股势力”的严重破坏
      • 五、党内“四风”等腐败现象威胁我国政治安全
      • 六、社会矛盾交织、演变、传导等风险加剧
    • 第四节 维护政治安全的途径与方法
      • 一、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 二、强化意识形态工作
      • 三、坚决抵御“颜色革命”
  • 第五章 国土安全
    • 第一节 国土安全的重要性
      • 一、国土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 二、国土安全与其他领域的安全息息相关
      • 三、国土安全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
    • 第二节 国土安全的主要内容
      • 一、国土安全的基本内涵
      • 二、领土
    • 第三节 国土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 一、国土边境、海洋安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二、反分裂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 三、国土安全面临严峻的国际舆论环境
    • 第四节 维护国土安全的途径与方法
      • 一、完善国土安全法律和教育体系
      • 二、坚持兴边富民,强边、固边、稳边
      • 三、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强国
      • 四、加强国防和外交能力建设
  • 第六章 军事安全
    • 第一节 军事安全的重要性
      • 一、军事手段始终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保底手段
      • 二、军事安全是建设巩固国防的重要前提
    • 第二节 军事安全的主要内容
      • 一、军事安全的定义
      • 二、战争的内涵与国家战略
      • 三、武装力量组成
      • 四、领导指挥体制
      • 五、军事科技与武器装备
      • 六、军事秘密
      • 七、军事外交
    • 第三节 军事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 一、世界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带来新挑战
      • 二、军事秘密泄密
      • 三、缺乏忧患意识
    • 第四节 维护军事安全的途径与方法
      • 一、加强领导指挥体制与武装力量建设
      • 二、贯彻强军思想,革新军事战略指导
      • 三、加强军事保密教育
      • 四、拓展军事外交
  • 第七章 经济安全
    • 第一节 经济安全的重要性
    • 第二节 经济安全的主要内容
      • 一、基本经济制度安全
      • 二、经济秩序安全
      • 三、经济主权安全
      • 四、经济发展安全
    • 第三节 经济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 一、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动荡加剧
      • 二、国际经济秩序面临变革
      • 三、主要经济领域安全存在风险
    • 第四节 维护经济安全的途径与方法
      • 一、维护基本经济制度安全的途径与方法
      • 二、维护经济秩序安全的途径与方法
      • 三、维护经济主权安全的途径与方法
      • 四、维护经济发展安全的途径与方法
  • 第八章 文化安全
    • 第一节 文化安全的重要性
      • 一、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 二、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 三、文化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
      • 四、文化安全是国际博弈的重要领域
    • 第二节 文化安全的主要内容
      • 一、国家文化主权
      •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安全
      • 三、文化价值观安全
    • 第三节 文化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 一、西方文化和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蚀
      • 二、文化自信和文化向心力弱化
      • 三、消极娱乐、享乐和消费文化盛行
      • 四、不良网络文化的威胁
    • 第四节 维护文化安全的途径与方法
      • 一、加强文化认同教育
      •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文化的领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 四、防范和抵制不良文化影响,推进文化安全防线建设
      • 五、营造文化安全的国际环境
  • 第九章 社会安全
    • 第一节 社会安全的重要性
      • 一、社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 二、社会安全是国家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
      • 三、社会安全是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的基本前提
    • 第二节 社会安全的主要内容
      • 一、社会治安
      • 二、社会突发公共事件
      • 三、社会舆情
    • 第三节 社会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 一、社会群体性事件时常发生
      • 二、社会治安问题和新型违法犯罪增多
      • 三、暴力恐怖活动事件时有发生
      • 四、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日益严重
      • 五、社会舆情依然严峻复杂
    • 第四节 维护社会安全的途径与方法
      • 一、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 二、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 三、加强处理社会治安问题的能力
      • 四、加强反暴力反恐怖斗争
      • 五、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民族分裂活动和非法宗教的渗透
      • 六、强化社会舆情引导管控
  • 第十章 科技安全
    • 第一节 科技安全的重要性
      • 一、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标志
      • 二、科技安全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础
      • 三、科技安全是提升国家实力的前提
      • 四、科技安全是保障其他领域安全的技术条件
    • 第二节 科技安全的主要内容
      • 一、科技人才
      • 二、科研设施设备
      • 三、科技活动
      • 四、科技成果应用
    • 第三节 科技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 一、科技基础相对薄弱
      • 二、面临重大科技信息风险
      • 三、科技安全风险防范
      • 四、科技人才风险
    • 第四节 维护科技安全的途径与方法
      • 一、落实战略规划
      • 二、突破重点领域
      • 三、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 四、加强科技安全治理
  • 第十一章 网络安全
    • 第一节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 一、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
      • 二、网络安全事关国家网络空间主权
      • 三、网络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活
      • 四、网络安全事关经济社会稳定运行
    • 第二节 网络安全的主要内容
      • 一、网络及其安全历史
      • 二、网络运行安全
      • 三、网络信息安全
    • 第三节 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 一、外部势力通过互联网进行侵犯,危害我国政治安全
      • 二、网络信息影响民众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侵蚀我国文化安全
      • 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遭到攻击破坏,严重威胁我国经济安全
      • 四、网络违法犯罪呈现高发态势,破坏我国社会安全
    • 第四节 维护网络安全的途径与方法
      • 一、坚持依法治网
      • 二、网络安全管理
      • 三、核心技术支持
      • 四、宣传培训
      • 五、国际合作
  • 第十二章 生态安全
    • 第一节 生态安全的重要性
      • 一、生态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 二、生态安全是经济安全的基本保障
      • 三、生态安全是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坚固基石
      • 四、生态安全是国土安全的重要屏障
      • 五、生态安全是资源安全的重要基础
    • 第二节 生态安全的主要内容
      • 一、水安全
      • 二、土地生态安全
      • 三、大气安全
      • 四、生物物种安全
    • 第三节 生态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 一、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退化严重
      • 二、水资源严重短缺
      • 三、森林、草原等灾害频发
      • 四、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外来物种不断入侵
      • 五、气候变化威胁人类生存发展
      • 六、城乡人居环境恶化
    • 第四节 维护生态安全的途径与方法
      • 一、完善国家生态安全法律法规建设
      • 二、加快国家生态安全体制机制建设
      • 三、加强国家生态安全评估预警体系建设
      • 四、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 五、推进重点环境问题治理
      • 六、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绿色生活方式
      • 七、积极开展并参与国际生态环境治理
  • 第十三章 资源安全
    • 第一节 资源安全的重要性
      • 一、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
      • 二、资源安全是国家其他安全领域的依托
    • 第二节 资源安全的主要内容
      • 一、可再生资源安全
      • 二、不可再生资源安全
    • 第三节 资源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 一、资源供需矛盾形势严峻
      • 二、资源对外依存度高
      • 三、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
    • 第四节 维护资源安全的途径与方法
      • 一、建立资源安全的保障机制
      • 二、合理利用和有效管控资源开发
      • 三、加强战略资源储备
      • 四、完善资源运输通道的建设
      • 五、全面促进节约资源
      • 六、加强国际资源合作
  • 第十四章 核安全
    • 第一节 核安全的重要性
    • 第二节 核安全的主要内容
      • 一、核材料安全
      • 二、核设施安全
      • 三、核技术安全
      • 四、核扩散安全
      • 五、核事故风险
    • 第三节 核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 一、核事故风险
      • 二、核扩散形势严峻与核武器扩散阴影
    • 第四节 维护核安全的途径与方法
      • 一、践行“四个强化”理念
      • 二、确保核设施始终处于安全运行水平
      • 三、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 四、信息公开和舆论引导
      • 五、核安全的监督检查
      • 六、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国际核安全体系
  • 第十五章 海外利益安全
    • 第一节 海外利益安全的重要性
      • 一、捍卫并发展海外利益是新一轮对外开放格局的必然要求
      • 二、捍卫并发展海外利益是保护国家利益、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保障
      • 三、捍卫并发展海外利益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时代召唤
    • 第二节 海外利益安全的主要内容
      • 一、海外中国公民、机构及企业合法权益安全
      • 二、海外战略性利益安全
    • 第三节 海外利益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 一、地区冲突和外部政局动荡冲击我国海外利益
      • 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多发,冲击我国海外利益
      • 三、重大自然灾害,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冲击我国海外利益
    • 第四节 维护海外利益安全的途径与方法
      • 一、健全维护海外利益安全的体制机制
      • 二、加强维护海外利益安全的国际合作
      • 三、强化海外非战争军事行动
  • 第十六章 新型领域安全
    • 第一节 新型领域安全的重要性
      • 一、太空安全的重要性
      • 二、深海安全的重要性
      • 三、极地安全的重要性
      • 四、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 第二节 新型领域安全的主要内容
      • 一、太空安全
      • 二、深海安全
      • 三、极地安全
      • 四、生物安全
    • 第三节 新型领域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 一、太空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 二、深海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 三、极地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 四、生物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 第四节 维护新型领域安全的途径与方法
      • 一、推进新型领域安全的顶层设计
      • 二、加快新型领域安全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 三、开展新型领域安全国际合作
  • 第十七章 努力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
    • 第一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 一、要深入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
      • 二、要始终有忧患意识
      • 三、要有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
      • 四、要有保密意识
    • 第二节 积极参加国家安全知识的宣传与教育
      • 一、利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 二、充分利用好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等重要社会实践平台
      •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国家安全知识和法律的宣传普及
      • 四、做好维护国家安全的对外宣传
    • 第三节 依法维护国家安全
      • 一、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 二、学好《国家安全法》及相关的国家安全法律法规
    • 第四节 主动承担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
      • 一、胸怀爱国之心,坚定报国之志
      • 二、遵守国家法律,自觉履行维护安全之责
      • 三、珍爱和平、尊重自然
  • 附录
  • 参考文献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