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年版)为依据,吸纳了吉林大学公共物理教学与研究中心多年从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教师们的宝贵经验及近年来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本书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全书总体架构设计仍然按照模块的方式对实验进行分类,并增加一个新的模块———预科实验。因此,第二版的实验部分由预科实验、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五个模块组成。
本书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科学研究能力为目标,在教学内容上做了精心的设计,增加了一些新的实验内容,同时也删减了一些陈旧的实验内容,尤其是对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这两个模块的实验内容做了较大的改动。创新性实验融入了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的研究成果,除此之外,为了突出“以学生为中心” “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本书还融入思政元素、数字教学资源、虚拟仿真实验等,以二维码的形式植入,在不增加篇幅的情况下,使内容更加丰富。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理工科非物理学类专业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
- 前辅文
- 绪论
- 第1章 误差和数据处理
- 1.1 测量及其分类
- 1.2 误差及其分类
- 1.3 随机误差的统计分布
- 1.4 实验的不确定度评定
- 1.5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
- 1.6 实验数据处理的其他常用方法
- 习题
- 第2章 预科实验
- 实验2.1 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 实验2.2 三线摆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
- 实验2.3 模拟法测绘静电场
- 实验2.4 电学基本仪器与训练
- 附录 电学基本仪器简介和电学实验操作规程
- 第3章 基础性实验
- 实验3.1 光学基本仪器与训练
- 附录 光学实验基本知识
- 实验3.2 电子基本仪器与训练
- 实验3.3 气轨上的力学实验
- 实验3.4 杨氏模量测定
- 实验3.5 准稳态法测导热系数和比热容
- 实验3.6 电表的改装与校准
- 实验3.7 电势差计实验
- 实验3.8 电桥测电阻实验
- 实验3.8.1 单臂电桥测电阻
- 实验3.8.2 双臂电桥测低电阻
- 实验3.9 霍尔效应的研究
- 实验3.10 数字示波器的原理和使用
- 实验3.11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 实验3.12 等厚干涉
- 实验3.13 衍射光栅
- 实验3.14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整与应用
- 实验3.15 偏振光的研究
- 实验3.16 用旋光仪测旋光性溶液的旋光率和浓度
- 实验3.17 弗兰克-赫兹实验
- 实验3.18 光电效应实验
- 第4章 综合性实验
- 实验4.1 声速的测量
- 实验4.2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
- 实验4.3 RLC串联电路的稳态特性的研究
- 实验4.4 质子旋进磁力仪测地磁场
- 实验4.5 铁磁材料居里温度的测定
- 实验4.6 LED综合特性实验
- 实验4.7 双棱镜测光波波长
- 实验4.8 微波光学综合实验
- 实验4.8.1 微波传输特性实验
- 实验4.8.2 微波的反射定律
- 实验4.8.3 微波的折射定律
- 实验4.8.4 偏振实验
- 实验4.8.5 双缝干涉实验
- 实验4.8.6 驻波测量波长实验
- 实验4.8.7 劳埃德镜实验
- 实验4.8.8 法布里-珀罗干涉实验
- 实验4.8.9 迈克耳孙干涉实验
- 实验4.8.10 纤维光学实验
- 实验4.8.11 布儒斯特角测定实验
- 实验4.8.12 布拉格衍射实验
- 实验4.9 红外通信原理及应用
- 实验4.10 电光效应实验
- 实验4.11 液晶电光效应实验
- 实验4.12 法拉第效应实验
- 实验4.13 CCD特性综合实验
- 实验4.14 光电器件特性研究实验
- 实验4.15 数字信号光纤通信技术实验
- 实验4.16 密立根油滴法测定电子电荷量
- 实验4.17 利用塞曼效应测定电子荷质比
- 实验4.18 波尔共振实验
- 实验4.19 空气热机实验
- 第5章 设计性实验
- 实验5.1 太阳能电池板室外特性研究及应用
- 实验5.2 无线输电、充电装置设计制作及特性研究
- 实验5.3 燃料电池综合特性实验
- 实验5.4 风力发电实验
- 实验5.5 热敏电阻特性及应用实验
- 实验5.6 光栅传感实验
- 实验5.7 光脉冲法测量光速
- 第6章 创新性实验
- 实验6.1 光谱技术应用研究
- 实验6.2 X射线性质研究及晶体结构分析
- 实验6.3 传感器应用技术研究
- 实验6.3.1 气敏电阻(MQ3)特性及应用实验
- 实验6.3.2 湿敏电阻(RH)特性及应用实验
- 实验6.4 注水瓶的声音特性研究
- 实验6.5 酱油薄膜激光热透镜效应焦距测量的研究
- 实验6.6 莫尔条纹法测量织物密度的研究
- 实验6.7 径向磁场中陀螺仪运动阻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