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新结构经济学导论(下册,单黑挖改)


作者:
林毅夫 付才辉
定价:
0.00元
ISBN:
978-7-04-052342-3
版面字数:
65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592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9-08-08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经济
二级分类:
经济学
三级分类:
经济学

理论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工业化、现代化以消除贫困,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让人民过上繁荣富足的生活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共同追求,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能够实现这一愿望的发展中国家凤毛麟角。新的理论来自新的现象,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是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是理论创新的金矿,新结构经济学是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总结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成败经验以进行理论创新的一个努力。本教材系统介绍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其实践应用,包括新结构经济学的来龙去脉与学科体系、基本原理与方法论、各个领域的前沿进展、中国及世界的鲜活案例等;在理论上,从一个经济体每一个时点给定但随着时间可以变化的要素禀赋及其结构切入,来研究决定此经济体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的产业和技术,以及决定交易费用的硬的基础设施和作为上层建筑的软的制度安排等经济结构和其变迁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在实践上,提出以反映发展阶段性的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教育、财政、货币、区域布局、创新等来提升经济运行的效率,并主张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从其自身要素禀赋结构出发,发展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竞争优势,快速积累资本, 推动比较优势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

本教材配有大量史料、文献、案例与政策实践可供新结构经济学教学、研究与智库使用。

  • 前辅文
  • 第11章 新结构政治经济学导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与生产结构的供求原理(运行原理)
    • 11.1 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到新结构政治经济学
    • 11.2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 11.2.1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 11.2.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
    • 11.3 以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为指导的生产结构的供求原理(运行原理)的重要性
      • 11.3.1 复杂的经济结构系统容易导致“盲人摸象”而“本末倒置”
      • 11.3.2 新结构范式需要避免以发达经济体为参照系的批评论范式
    • 11.4 下册内容的逻辑架构与结构安排
    • 思考题
    • 即测即评
  • 第12章 新结构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结构及其变迁
    • 12.1 从产业经济学到新结构产业经济学
    • 12.2 产业及其结构关系
    • 12.3 产业结构变迁的经验特征事实
      • 12.3.1 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产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后两百年的产业结构变迁
      • 12.3.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产业结构变迁
      • 12.3.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制造业及其细分结构变迁
      • 12.3.4 中国的产业结构变迁
    • 12.4 产业间结构变迁的理论与实证
      • 12.4.1 恩格尔法则驱动的产业结构变迁:需求结构差异的作用
      • 12.4.2 鲍莫尔法则驱动的产业结构变迁:技术结构差异的作用
      • 12.4.3 林毅夫法则驱动的产业结构变迁:禀赋结构差异的作用
    • 12.5 产业内升级的理论与实证
      • 12.5.1 禀赋异质性与产业内升级的新结构生产理论
      • 12.5.2 要素禀赋与中国制造业产业内升级的实证研究
    • 12.6 产业结构的特征维度与对其他结构安排的需求
    • 12.7 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实践
      • 12.7.1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 12.7.2 工业转型升级政策实践
      • 12.7.3 农业转型升级政策实践
      • 12.7.4 服务业转型政策实践
    • 思考题
    • 即测即评
  • 第13章 新结构金融学导论:金融结构及其变迁
    • 13.1 从金融学到新结构金融学
    • 13.2 产业结构与金融需求
    • 13.3 金融系统与金融供给
      • 13.3.1 金融系统的功能
      • 13.3.2 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的功能差异
      • 13.3.3 大银行与小银行的功能差异
    • 13.4 最优金融结构及其变迁
      • 13.4.1 金融结构变迁的基本原理
      • 13.4.2 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的结构变迁
      • 13.4.3 大银行与小银行的结构变迁
    • 13.5 资本异质性、耐心资本与基础设施融资
    • 13.6 扭曲金融结构以及阻碍金融结构转型的因素
    • 13.7 金融发展与改革政策实践
    • 思考题
    • 即测即评
  • 第14章 新 结构劳动经济学导论:劳动结构及其变迁
    • 14.1 从劳动经济学到新结构劳动经济学
    • 14.2 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本结构需求
      • 14.2.1 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对于经济发展作用的争议
      • 14.2.2 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岗位结构与人力资本结构需求
    • 14.3 教育系统与人力资本结构供给
      • 14.3.1 教育体系的结构及其功能
      • 14.3.2 培训的供给
    • 14.4 最优人力资本结构及其变迁
    • 14.5 最优人力资本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
      • 14.5.1 全球的经验分析
      • 14.5.2 中国的经验分析
    • 14.6 人力资本结构供需不匹配:结构性失业与“脑流失”
    • 14.7 产业结构变迁与就业结构变迁
      • 14.7.1 细分行业和职业的就业结构度量
      • 14.7.2 欧美的产业变迁与就业结构“极化”
      • 14.7.3 我国产业升级与就业结构升级和极化
    • 14.8 产业结构变迁与教育结构变迁
      • 14.8.1 工业化进程、教育的产业需求与欧美教育体系的形成
      • 14.8.2 发展战略与发展中经济体的教育赶超
    • 14.9 产业升级与人力资本结构升级的国家政策实践
    • 思考题
    • 即测即评
  • 第15章 新结构空间经济学导论:空间结构及其变迁
    • 15.1 从空间经济学到新结构空间经济学
    • 15.2 禀赋结构与空间结构的供求原理
    • 15.3 国土空间:禀赋结构、发展战略与主体功能区划
      • 15.3.1 改革开放前的赶超战略、三线建设与区域空间扭曲
      • 15.3.2 改革开放之后的区域发展战略变迁
      • 15.3.3 禀赋结构与主体功能区划
    • 15.4 城乡之间:发展战略与城市化
      • 15.4.1 全球城市化的经验特征事实
        • 15.4.1.1 发展阶段与城市化水平
        • 15.4.1.2 全球化与贫穷国家的超前城市化
        • 15.4.1.3 中国曲折的城市化历程:从人民公社到新型城镇化
      • 15.4.2 禀赋结构、产业结构与城市化
      • 15.4.3 赶超战略与二元经济的内生形成及其转型
    • 15.5 空间集聚:产业结构、最优城市规模与经济集聚
      • 15.5.1 禀赋结构、产业结构与最优城市规模
      • 15.5.2 结构变迁的循环累积因果原理与经济集聚
    • 15.6 渐进式经济空间结构变迁:经济开发区实践
      • 15.6.1 经济开发区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与经验
      • 15.6.2 经济开发区与产业结构变迁的实证分析
    • 思考题
    • 即测即评
  • 第16章 新 结构国际经济学导论:开放结构及其变迁
    • 16.1 从国际经济学到新结构国际经济学
    • 16.2 禀赋结构、产业结构与国际贸易
      • 16.2.1 全球贸易结构变迁的经验特征事实
      • 16.2.2 中国贸易结构变迁的经验特征事实
      • 16.2.3 全球经济结构变迁中的中美贸易关系
      • 16.2.4 关于贸易的各种理论假说与新结构贸易理论假说
        • 16.2.4.1 从李嘉图到俄林
        • 16.2.4.2 从克鲁格曼到梅利茨
        • 16.2.4.3 新结构贸易理论假说
        • 16.2.5 自生能力与贸易:全国的经验实证分析
        • 16.2.6 发展战略与贸易结构变迁:全球的经验实证分析
    • 16.3 禀赋结构、产业结构与国际资本
      • 16.3.1 世界与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动的经验特征事实
      • 16.3.2 卢卡斯之谜:已有的解释与新结构经济学的解释
      • 16.3.3 资本账户开放与经济发展
        • 16.3.3.1 资本账户开放的利弊得失
        • 16.3.3.2 资本账户开放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经验证据
    • 16.4 禀赋结构、产业结构与国际发展
      • 16.4.1 传统援助的无效性与援助成瘾
      • 16.4.2 从输血到造血:发展比较优势产业与消除基础设施瓶颈
      • 16.4.3 禀赋结构变迁引致的全球产业迁徙的发展机遇
      • 16.4.4 中国在南南合作中的“领头龙”模式
      • 16.4.5 发挥比较优势接入全球价值链
    • 16.5 新时代我国的开放政策实践
    • 思考题
    • 即测即评
  • 第17章 新结构经济周期理论导论:经济波动特征及其成因
    • 17.1 从凯恩斯主义到新古典主义再到新结构经济学
    • 17.2 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
      • 17.2.1 农业社会的马尔萨斯循环与工业社会的康德拉季耶夫长波
      • 17.2.2 大萧条:宏观经济学的圣杯
      • 17.2.3 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波动特征差异
    • 17.3 禀赋结构、生产结构与经济波动
    • 17.4 发展战略、经济波动与通货膨胀
    • 17.5 结构变迁的潮涌现象与宏观经济管理的大量新课题
    • 17.6 基于技术引进潮涌现象的一个中国经济周期模型
    • 17.7 结构变迁中的逆周期政策:超越货币中性与凯恩斯主义
    • 17.8 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经济波动与近期经济下滑的原因
    • 思考题
    • 即测即评
  • 第18章 新 结构环境经济学导论:经济发展中的环境变化
    • 18.1 从环境经济学到新结构环境经济学
    • 18.2 产业结构与环境
    • 18.3 环境治理体系与环境
      • 18.3.1 生态系统的环境功能
      • 18.3.2 人类的环境保护政策与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 18.4 发展战略与环境的理论假说与经验检验
      • 18.4.1 新结构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假说
      • 18.4.2 发展战略与能耗效率扭曲的实证检验
      • 18.4.3 发展战略与环境污染的实证检验
    • 18.5 有为政府与环境治理
    • 18.6 从资源诅咒到资源祝福
    • 18.7 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政策实践
    • 思考题
    • 即测即评
  • 第19章 新结构制度经济学导论:制度结构及其变迁
    • 19.1 从新制度经济学到新结构制度经济学
    • 19.2 产业结构与制度需求
    • 19.3 制度体系与制度功能
    • 19.4 最优制度结构及其变迁
      • 19.4.1 诱致性制度变迁
      • 19.4.2 强制性制度变迁
      • 19.4.3 禀赋结构、生产结构与制度安排及其变迁
    • 19.5 当今发达经济体“先进制度”的演进史
      • 19.5.1 民主制度变迁简史
      • 19.5.2 官僚和司法制度变迁简史
      • 19.5.3 知识产权制度变迁简史
      • 19.5.4 公司治理制度变迁简史
      • 19.5.5 社会福利与劳工制度变迁简史
    • 19.6 并未给发展中经济体带来繁荣的制度赶超:被高估的制度神话
    • 19.7 制度结构扭曲的政治经济学原因
    • 19.8 赶超战略、制度结构的系统性扭曲与后发劣势
    • 19.9 结构变迁中适宜的治理方式
      • 19.9.1 究竟何为“良政治理”?!
      • 19.9.2 治理:一个激励相容的政策框架
      • 19.9.3 在结构变迁中与时俱进地调整适宜的治理方式:东亚与拉美的比较
    • 19.10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思考题
    • 即测即评
  • 第20章 应用新结构经济学导论:知成一体
    • 20.1 知成一体:社会科学的新学风
    • 20.2 新结构经济学应用分析工具
      • 20.2.1 新结构经济学应用的思路、路径与边界
      • 20.2.2 “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模型
      • 20.2.3 五类产业因势利导应用模型
      • 20.2.4 新结构转型升级模型
      • 20.2.5 胚胎发育模型与其他特定领域的新结构应用模型
      • 20.2.6 新结构应用模型与已有的发展经济学应用模型的比较
    • 20.3 新结构经济学国别发展应用
      • 20.3.1 新结构经济学在发展中经济体的应用
      • 20.3.2 新结构经济学在转型经济体的应用
    • 20.4 新结构经济学地区发展应用
      • 20.4.1 成千上万个构成中国奇迹的区域案例
      • 20.4.2 新结构区域战略管理
    • 20.5 新结构经济学企业发展应用
      • 20.5.1 经济结构变迁与企业成长
      • 20.5.2 企业自生能力与战略管理
    • 思考题
    • 即测即评
  • 主要参考文献
  • 索引
  • 致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