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书目下载
联系我们
移动端
扫码关注-登录移动端
帮助中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产品信息检索系统
图书产品
数字化产品
期刊产品
会议信息
电子书
线上书展
顶部
首页
图书产品
魏晋南北朝大文学史(中册)
收藏
魏晋南北朝大文学史(中册)
样章
作者:
刘怀荣 张新科 冷卫国
定价:
7.00元
ISBN:
978-7-04-050830-7
版面字数:
52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464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9-10-31
物料号:
50830-001
读者对象:
学术著作
一级分类:
社会科学
二级分类:
文学
三级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购买:
样章阅读
图书详情
|
图书目录
暂无
第三编 “一代之文学”——骈文
概论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骈俪之风的兴起
第二节 “骈文”界说
第三节 骈文与其他文体
第一章 骈文形式与中国文化的特质
第一节 汉语言文字的特殊性格与骈文的产生
第二节 传统民族文化心理与骈文的产生
第三节 骈文形成与发展的其他因素
第二章 先秦到两晋:骈文从滥觞到成熟的演变
第一节 先秦典籍中的骈丝俪片
第二节 秦汉时期:俪形初具
第三节 魏晋时期:骈胎俪骨
第三章 南朝文化特质与骈文创作
第一节 “文变染乎世情”
第二节 刘宋时期:骈文的新变
第三节 齐梁之际:骈文的蜕变
第四章 北朝文化特质与骈文创作
第一节 “兴废系乎时序”
第二节 北魏骈文:从萧条走向复苏
第三节 东魏、北齐骈文:在融合中走向兴盛
第五章 “徐庾体”与骈文的完美化的标志
第一节 “徐庾体”释义
第二节 徐陵及其骈文成就
第三节 庾信:兼具南北之长的集大成者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骈文的文学史价值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骈文的成就和地位
第二节 骈文对其他文体的渗透
第三节 关于骈文的理性反思
结语
第四编 与骈文平分秋色的散文
概论
第一节 思想的多元与重文的社会风气
第二节 魏晋文风发展基本态势
第三节 南北朝文风发展基本态势
第四节 建安作家在强化情采方面的示范意义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散文写景纪游功能的拓展与强化(上)
第一节 游风的盛行与山水审美观念的自觉
第二节 描写山水景物之文与情景交融的文风
第三节 六朝地记的兴盛及其文学性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散文写景纪游功能的拓展与强化(下)
第一节 集六朝地记之大成的奇书:《水经注》
第二节 寺塔记之杰作:《洛阳伽蓝记》
第三节 域外行记之珍品:《佛国记》和《宋云行记》
第四节 六朝地记的影响及其评价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散文抒情性的强化
第一节 重情风尚
第二节 一往情深的哀祭文
第三节 情味弥浓的书牍文(上)
第四节 情味弥浓的书牍文(下)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奏议、诏令、序文及其他
第一节 情理兼备的奏议、诏令
第二节 形同抒情小品或蕴含创作观念的序文及其他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论体文(上)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论体文概述
第二节 旨意深刻的魏晋南北朝史论
第三节 思辨精妙的魏晋南北朝理论文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论体文(下)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政论、杂论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子书撰作风貌的阶段差异
结语
第五编 多元推进的史传文学
概论
第一节 史传文学的历史考察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史传文学的基本成就及其对传统的继承与接受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史传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史传文学发展的重要补充——杂传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的发达与史传文学的新变化
第一节 史学的独立与史学地位的提高
第二节 史学发达与史家思想的弱化
第三节 文史分家与史学著作文学色彩的淡化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史传的新拓展
第二章 史传文学由性格化向叙事化的演变
第一节 史传文学个性化的转型
第二节 以简为美的叙事模式
第三节 叙事新方法的出现
第三章 门阀世族的出现与史传文学人物类型的变化
第一节 社会变化与史传文学人物的选择
第二节 史家的心理与贵族的家谱
第三节 人物类型的缩小与史传文学水平的下降
第四章 官方的控制与史传文学情感因素的变化
第一节 史传的官修色彩
第二节 集体编纂与史传情感的减弱
第三节 史传著作中情感与真实的同位与错位
第五章 语言学的发展与史传语言的变化
第一节 从史传论赞看史传语言的变化
第二节 史传语言变化的文化意蕴
结语
相关图书
中国文学史经典精读
陈文新
¥68.00
收藏
中国文学史经典精读
陈文新
¥68.00
收藏
魏晋南北朝大文学史(上册)
刘怀荣 张新科 冷卫国
¥298.00
收藏
魏晋南北朝大文学史(下册)
刘怀荣 张新科 冷卫国
¥7.00
收藏
选择收货地址
收货人
地址
联系方式
使用新地址
使用新地址
所在地区
请选择
详细地址
收货人
联系电话
设为默认
设为默认收货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