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实验化学(第三版)(上册)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作者:
刘约权 李敬慈 杨丽华
定价:
43.60元
ISBN:
978-7-04-052262-4
版面字数:
39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出版时间:
2019-08-26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化学类
二级分类:
农林牧渔类专业化学基础课
三级分类:
实验化学

本书在第二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第一版曾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本书是将普通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实验及仪器分析实验高度整合后,自成体系的一门全新的化学实验教材。它包含了大多数高校非化学化工类专业所开设的通用化学实验,同时吸收了部分高校的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成果,内容丰富,结构新颖、合理。全书包括绪论;实验化学基础知识;实验化学操作技能;物质的制备、分离与提纯;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定量分析;有机合成;色谱仪器分析;光谱仪器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分析与结构分析;电化学与电化学仪器分析;化学热力学、动力学及动力学仪器分析;表面化学与胶体化学及电泳仪器分析;综合实验及自行设计实验;仪器简介等内容,分上、下两册出版。

本书是农、林、水产、轻工及其他高校相关专业独立开设化学实验课程的首选教材,也可与其他化学教材配套使用。

本书在保持原版教材特色的基础上,对实验仪器和实验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增补与更新,并将精心制作的动画、微视频等教学资源有机融入相关实验中。学生可通过扫描书中二维码实时观看、自主学习。这样的出版形式,使得本书更加适合用作生物、食品、资源环境、植物保护、农学、林学、园艺、蔬菜、畜牧兽医等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社会学习者阅读。

  • 前辅文
  • 绪论
    • 0.1 实验化学的性质、任务和作用
    • 0.2 实验化学的基本要求和教学方法
    • 0.3 实验化学的课程内容
  • 第一章 实验化学基础知识(一)
    • 概述
    • 1.1 实验室规则及安全知识
    • 1.2 常用器皿及用具
    • 1.3 实验室用水的规格、制备及检验方法
    • 1.4 化学试剂及有关知识
    • 1.5 关于实验性污染与环境保护知识
    • 1.6 实验预习要求、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及分析实验结果的表达
  • 第二章 实验化学操作技能(一)
    • 概述
    • 2.1 简单玻璃工操作及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
    • 2.2 试剂的取用
    • 2.3 加热方法与制冷技术
    • 2.4 气体的发生、净化、干燥与收集
    • 2.5 常用有机溶剂的纯化
    • 2.6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及常用量器的使用与校正
    • 2.7 分离与提纯技术
      • 2.7.1 过滤
      • 2.7.2 重结晶
      • 2.7.3 蒸馏与分馏
      • 2.7.3.1 蒸馏
      • 2.7.3.2 分馏
      • 2.7.4 水蒸气蒸馏
      • 2.7.5 减压蒸馏与旋转蒸发仪
      • 2.7.6 干燥与干燥剂
      • 2.7.7 色谱法
      • 2.7.7.1 柱色谱
      • 2.7.7.2 纸色谱
      • 2.7.7.3 薄层色谱
      • 2.7.8 萃取
      • 2.7.9 升华
    • 2.8 重量分析基本操作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 2.9 物理常数的测定技术
      • 2.9.1 熔点
      • 2.9.2 沸点
      • 2.9.3 折射率
      • 2.9.4 旋光度
      • 2.9.5 相对密度
  • 第三章 物质的制备、分离与提纯
    • 概述
    • 3.1 实验一 粗食盐的提纯
    • 3.2 实验二 五水硫酸铜的制备与提纯
    • 3.3 实验三 乙酰苯胺的重结晶
    • 3.4 实验四 工业乙醇的蒸馏与分馏
    • 3.5 实验五 从烟草中提取烟碱
    • 3.6 实验六 从茴香籽中提取茴香油
    • 3.7 实验七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 3.8 实验八 油料作物中油脂的提取及油脂的性质
    • 3.9 实验九 色谱分离
      • 3.9.1 纸色谱分离氨基酸(微型实验)
      • 3.9.2 薄层色谱分离菠菜叶色素(微型实验)
      • 3.9.3 柱色谱分离有机染料(微型实验)
  • 第四章 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
    • 概述
    • 4.1 实验十 熔点的测定
    • 4.2 实验十一 液体化合物沸点的测定
    • 4.3 实验十二 旋光活性物质旋光度的测定
    • 4.4 实验十三 乙酸解离度和解离平衡常数的测定及缓冲溶液的配制
    • 4.5 实验十四 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 4.6 实验十五 二氯化铅溶度积的测定
  • 第五章 物质的化学性质
    • 概述
    • 5.1 实验十六 电解质溶液
    • 5.2 实验十七 氧化还原反应
    • 5.3 实验十八 配合物的性质
    • 5.4 实验十九 吸附与胶体
    • 5.5 实验二十 常见离子的鉴定
    • 5.6 实验二十一 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性质
    • 5.7 实验二十二 糖类和蛋白质的性质
  • 第六章 物质的定量分析
    • 概述
    • 6.1 实验二十三 物质的称量
    • 6.2 实验二十四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 6.2.1 间接法配制酸碱溶液
      • 6.2.2 酸碱滴定练习及比较滴定
      • 6.2.3 盐酸标准溶液的标定
      • 6.2.4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标定
    • 6.3 实验二十五 氨水中氨含量的测定
    • 6.4 实验二十六 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
      • 6.4.1 甲醛法
      • 6.4.2 蒸馏法
    • 6.5 实验二十七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 6.6 实验二十八 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
    • 6.7 实验二十九 重铬酸钾法测定亚铁盐中铁的含量
    • 6.8 实验三十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 6.9 实验三十一 高锰酸钾法测定水体中化学耗氧量
    • 6.10 实验三十二 高锰酸钾法测定双氧水
    • 6.11 实验三十三 胆矾中铜的测定
    • 6.12 实验三十四 水的总硬度的测定
    • 6.13 实验三十五 含碘食盐中含碘量的测定
    • 6.14 实验三十六 氯化物中氯的测定(莫尔法)
    • 6.15 实验三十七 氯化钡样品中钡含量的测定
    • 6.16 实验三十八 酱油中总酸量(度)和氨基氮的测定
    • 6.17 实验三十九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 6.18 实验四十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磷
  • 第七章 有机合成
    • 概述
    • 7.1 实验四十一 乙酸乙酯的合成
    • 7.2 实验四十二 乙酰苯胺的合成
    • 7.3 实验四十三 香豆素.3.羧酸的合成
    • 7.4 实验四十四 1.溴丁烷的合成
    • 7.5 实验四十五 乙酰二茂铁的合成
    • 7.6 实验四十六 乙酸异戊酯的合成(微型实验)
    • 7.7 实验四十七 环己烯的制备(半微量实验)
    • 7.8 实验四十八 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合成
    • 7.9 实验四十九 巴比妥酸衍生物的制备
  • 第八章 综合实验及自行设计实验(一)
    • 概述
    • 8.1 实验五十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纯度分析及含量测定
    • 8.2 实验五十一 三草酸根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及其化学式的确定
    • 8.3 实验五十二 肉桂皮中肉桂油的提取及其主要成分的鉴定
    • 8.4 实验五十三 从松节油合成樟脑
    • 8.5 实验五十四 自行设计实验(Ⅰ)——盐酸和硼酸混合溶液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 8.6 实验五十五 自行设计实验(Ⅱ)——缓冲溶液的配制和pH的测定
    • 8.7 实验五十六 自行设计实验(Ⅲ)——醇、酚、醛、酮、羧酸未知液的分析(虚拟仿真)
    • 8.8 实验五十七 自行设计实验(Ⅳ)——铅、铋混合液的测定
    • 8.9 实验五十八 自行设计实验(Ⅴ)——土壤、水中铁(Ⅱ)、铁(Ⅲ)的测定
  • 第九章 仪器简介(一)
    • 概述
    • 9.1 分析天平
    • 9.2 酸度计
    • 9.3 可见分光光度计
    • 9.4 电势滴定装置
  • 附录(一)
    • 附录一 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相对原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表
    • 附录二 常见离子和化合物的颜色
    • 附录三 几种常用酸、碱的浓度
    • 附录四 不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
    • 附录五 常用试剂的配制
    • 附录六 常用指示剂及试纸的制备
    • 附录七 常用缓冲溶液及洗涤剂
    • 附录八 滴定分析常用的基准物质
    • 附录九 溶解度与溶度积常数
    • 附录十 常用化学手册及有关文献简介(Ⅰ)
  • 参考文献

实验化学数字课程与纸质教材一体化设计,紧密配合。数字课程内有电子教案、演示实验、实验讲义、仪器图片等资源。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媒体资源,极大地丰富了知识的呈现形式,拓展了教材内容。在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提供思维与探索的空间。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