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地方立法学(第二版)


作者:
石佑启 朱最新 潘高峰 黄喆
定价:
33.00元
ISBN:
978-7-04-052105-4
版面字数:
34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1900-01-01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法学
二级分类:
法学
三级分类:
法学

本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力求准确地阐述地方立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书中界定了地方立法的概念,梳理了我国地方立法的历史发展,阐释了地方立法的特征、地位、功能、类型和效力等级;探究了地方立法的一般原则和特有原则;围绕地方立法主体和权限,厘清了我国地方立法体制;结合地方立法实践,研究了地方立法的制定、解释、修改、废止、清理、汇编及立法技术等基本问题;围绕地方立法前评估、地方立法表决前评估和地方立法后评估三种类型,对地方立法评估的功能、原则、主体、对象、标准、方法和程序作了分析;基于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和推进良法之治,对地方立法监督的主体、监督的权限以及监督的方式和程序进行了探讨。全书资料新颖,反映了地方立法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地方立法实践的最新发展,是一部全面系统阐述地方立法理论的著作,是一本既有理论性又有实用性的法学教材。

  • 前辅文
  • 绪论
    • 第一节地方立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 一、地方立法学的研究对象
      • 二、地方立法学的研究范围
    • 第二节地方立法学的产生和体系构成
      • 一、地方立法学产生的条件
      • 二、我国地方立法学的产生
      • 三、地方立法学的体系构成
    • 第三节地方立法学的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 一、地方立法学的研究意义
      • 二、地方立法学的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地方立法概述
    • 第一节地方立法的概念与特征
      • 一、立法的概念
      • 二、地方立法的概念
      • 三、地方立法的特征
    • 第二节地方立法的地位与功能
      • 一、地方立法的地位
      • 二、地方立法的功能
    • 第三节地方立法的分类与效力等级
      • 一、地方立法的分类
      • 二、地方立法的效力等级
  • 第二章地方立法的历史发展
    •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地方立法
      • 一、清末的地方立法
      •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地方立法
      •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地方立法
      •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地方立法
    •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地方立法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地方立法
      • 二、计划经济时期的地方立法
      •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地方立法
  • 第三章 地方立法原则
    • 第一节地方立法原则的含义与功用
      • 一、地方立法原则的含义
      • 二、地方立法原则的功用
    • 第二节地方立法的一般原则
      • 一、合宪性原则
      • 二、依法立法原则
      • 三、民主立法原则
      • 四、科学立法原则
    • 第三节地方立法的特有原则
      • 一、不抵触原则
      • 二、有特色原则
      • 三、可操作原则
  • 第四章地方立法体制
    • 第一节地方立法体制概述
      • 一、地方立法体制的概念
      • 二、决定和影响立法体制的因素
      • 三、立法体制的模式
      • 四、我国地方立法体制
    • 第二节地方立法主体
      • 一、地方立法主体的概念与特征
      • 二、立法主体的范围和种类
      • 三、地方立法主体与地方立法权
      • 四、我国的地方立法主体
    • 第三节地方立法权限
      • 一、地方立法权限的概念与特征
      • 二、确定地方立法权限的意义
      • 三、地方立法权限划分的方式
      • 四、我国地方立法主体的权限
  • 第五章地方立法程序
    • 第一节地方立法程序概述
      • 一、地方立法程序的概念与特征
      • 二、地方立法程序的分类
      • 三、地方立法程序的功能
    • 第二节地方性法规的制定程序
      • 一、地方性法规的立项
      • 二、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起草
      • 三、地方性法规案的提出
      • 四、地方性法规案的审议
      • 五、地方性法规案的表决通过
      • 六、地方性法规的公布
      • 七、地方性法规制定的停止
    • 第三节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程序
      • 一、地方政府规章的立项
      • 二、地方政府规章草案的起草
      • 三、地方政府规章草案的审查
      • 四、地方政府规章草案的讨论决定
      • 五、地方政府规章的公布
  • 第六章地方立法解释与变更
    • 第一节地方立法解释
      • 一、地方立法解释的概念与特征
      • 二、地方立法解释的必要性和意义
      • 三、地方立法解释的原则
      • 四、地方立法解释的方法
    • 第二节地方立法的修改
      • 一、地方立法修改的概念与特征
      • 二、地方立法修改的意义
      • 三、地方立法修改的权限、程序和方式
      • 四、地方立法修改的要求
    • 第三节地方立法的废止
      • 一、地方立法废止的概念和特征
      • 二、地方立法废止的目的和意义
      • 三、地方立法废止的权限和程序
      • 四、地方立法废止的方式
      • 五、地方立法废止的要求
  • 第七章地方立法的清理、汇编与编纂
    • 第一节地方立法清理
      • 一、立法清理的概念与特征
      • 二、地方立法清理的概念和特征
      • 三、地方立法清理机制
      • 四、地方立法清理的方式
    • 第二节地方立法汇编
      • 一、立法汇编的概念与特征
      • 二、地方立法汇编的概念与特征
      • 三、地方立法汇编机制
      • 四、地方立法汇编的方法
    • 第三节地方立法编纂
      • 一、立法编纂的概念和特征
      • 二、地方立法编纂的概念和特征
      • 三、地方立法编纂的意义
      • 四、地方立法编纂机制
      • 五、地方立法编纂的方法
  • 第八章地方立法技术
    • 第一节地方立法技术概述
      • 一、立法技术、地方立法技术的含义
      • 二、地方立法技术的功能
    • 第二节地方立法技术的内容
      • 一、地方立法的结构构造技术
      • 二、地方立法的语言表达技术
    • 第三节地方立法技术的完善
      • 一、地方立法技术存在的问题
      • 二、地方立法技术的完善之策
  • 第九章地方立法评估
    • 第一节地方立法评估的概念与由来
      • 一、地方立法评估的概念及相关概念辨析
      • 二、地方立法评估的分类
      • 三、地方立法评估的由来
    • 第二节地方立法评估的功能与原则
      • 一、地方立法评估的功能
      • 二、地方立法评估的基本原则
    • 第三节地方立法评估的主体与对象
      • 一、地方立法评估主体概述
      • 二、地方立法评估实施主体
      • 三、地方立法评估参与主体
      • 四、地方立法评估对象
    • 第四节地方立法评估的标准与方法
      • 一、地方立法评估标准
      • 二、地方立法评估方法
    • 第五节地方立法评估的程序
      • 一、地方立法评估程序概述
      • 二、地方立法前评估程序
      • 三、地方立法表决前评估程序
      • 四、地方立法后评估程序
  • 第十章地方立法监督
    • 第一节地方立法监督概述
      • 一、地方立法监督的概念与特征
      • 二、地方立法监督的理论基础及意义
    • 第二节地方立法监督的主体和内容
      • 一、地方立法监督的主体
      • 二、地方立法监督的内容
    • 第三节地方立法监督的方式
      • 一、批准
      • 二、备案
      • 三、审查
      • 四、参照适用
    • 第四节地方立法监督的完善
      • 一、地方立法监督存在的问题
      • 二、地方立法监督完善的思考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