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建筑结构抗震


作者:
吕西林 熊海贝
定价:
35.70元
ISBN:
978-7-04-051834-4
版面字数:
41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9-09-25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土建水利类
二级分类:
土木工程专业课
三级分类:
结构抗震设计

本书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要求,以纸质教材与数字资源相结合的形式编写而成。

本书围绕地震和房屋的抗震减震设计方法,共分11章,包括:绪论,概念设计,抗震设计方法,场地、地基与基础,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抗震设计,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设计,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木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隔震与减震房屋抗震设计以及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抗震设计。本节纸质教材各章均有问题的提出、关键知识点、思维导图、拓展知识和思考题,各章节相互关联且各具特色。

本书设置了视频、课件、图文等数字资源,并与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以及在线开放课程“建筑结构抗震”紧密相关。

本书不仅讲授专业知识,更希望学生可将已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程综合素质。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教学、科研与管理者的专业参考用书。

  • 前辅文
  • 第1章 绪论
    • 1.1 地震成因
      • 1.1.1 地球构造
      • 1.1.2 构造地震
      • 1.1.3 火山地震和塌陷地震
      • 1.1.4 人为地震
      • 1.1.5 震源及震源深度
    • 1.2 地震波及其传播
      • 1.2.1 体波
      • 1.2.2 面波
      • 1.2.3 地震记录及其主要参数
    • 1.3 震级与烈度
      • 1.3.1 震级
      • 1.3.2 烈度
      • 1.3.3 震级与震中烈度的关系
      • 1.3.4 基本烈度与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 1.4 地震分布与震害特点
      • 1.4.1 世界范围内的地震活动与分布
      • 1.4.2 中国地震活动分布
      • 1.4.3 地震震害
      • 1.4.4 中国地震震害特点
    • 1.5 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
      • 1.5.1 抗震设计理论的四个阶段
      • 1.5.2 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
      • 1.5.3 中、美、日、欧抗震设防目标的比较
    • 思考题
  • 第2章 概念设计
    • 2.1 抗震设防目标
      • 2.1.1 抗震设防烈度的概率分布
      • 2.1.2 三水准设防与两阶段设计
      • 2.1.3 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分类
    • 2.2 房屋高度和高宽比
      • 2.2.1 砌体结构
      • 2.2.2 钢筋混凝土结构
      • 2.2.3 钢结构
    • 2.3 建筑形体及构件布置的规则性
      • 2.3.1 不规则性的定义
      • 2.3.2 防震缝设置
    • 2.4 结构延性
      • 2.4.1 砌体结构
      • 2.4.2 钢筋混凝土结构
      • 2.4.3 钢结构
    • 2.5 多道抗震防线与结构整体性
      • 2.5.1 多道抗震防线
      • 2.5.2 结构整体性
    • 2.6 抗震性能化设计
      • 2.6.1 主要思想
      • 2.6.2 破坏等级划分
      • 2.6.3 建议的四种抗震性能目标
      • 2.6.4 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具体目标
      • 2.6.5 抗震性能化设计要点
    • 思考题
  • 第3章 抗震设计方法
    • 3.1 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作用
      • 3.1.1 力学模型及运动方程
      • 3.1.2 运动方程的解
      • 3.1.3 抗震设计反应谱
    • 3.2 多自由度体系的地震作用
      • 3.2.1 运动方程
      • 3.2.2 多自由度体系的固有性质
      • 3.2.3 振型分解法
    • 3.3 多自由度体系抗震设计方法
      • 3.3.1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 3.3.2 底部剪力法
      • 3.3.3 时程分析法
      • 3.3.4 地震作用计算的规定
    • 3.4 结构抗震验算
      • 3.4.1 构件抗震承载力验算
      • 3.4.2 结构抗震变形验算
    • 思考题
  • 第4章 场地、地基与基础
    • 4.1 建筑场地
      • 4.1.1 建筑场地的选择
      • 4.1.2 建筑场地的地震影响
      • 4.1.3 建筑场地的类别划分
    • 4.2 天然地基和基础的抗震验算
      • 4.2.1 天然地基的抗震能力
      • 4.2.2 天然地基的抗震验算
    • 4.3 液化地基的判别与处理
      • 4.3.1 地基土的液化概念
      • 4.3.2 地基土的液化判别
      • 4.3.3 地基抗液化措施
      • 4.3.4 地基基础的抗震加固方法
    • 思考题
  • 第5章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抗震设计
    • 5.1 概述
      • 5.1.1 砌体房屋的震害及原因
      • 5.1.2 砌体房屋的震害总结
    • 5.2 建筑布置与结构选型
      • 5.2.1 平、立、剖面布置和结构布置
      • 5.2.2 房屋总高度与层数
      • 5.2.3 层高
      • 5.2.4 最大高宽比
      • 5.2.5 抗震横墙间距
      • 5.2.6 局部尺寸限值
    • 5.3 抗震强度验算
      • 5.3.1 多层砌体房屋
      • 5.3.2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
    • 5.4 抗震构造措施
      • 5.4.1 多层砌体房屋
      • 5.4.2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
    • 思考题
  • 第6章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 6.1 概述
    • 6.2 震害及分析
      • 6.2.1 框架梁、柱、节点震害
      • 6.2.2 抗震墙的震害
      • 6.2.3 框架填充墙震害
      • 6.2.4 其他震害
    • 6.3 结构体系与抗震等级
      • 6.3.1 结构体系的选择及结构布置原则
      • 6.3.2 结构抗震等级
    • 6.4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
      • 6.4.1 抗震设计步骤
      • 6.4.2 地震作用计算
      • 6.4.3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
      • 6.4.4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
      • 6.4.5 梁柱构件抗震承载力验算
      • 6.4.6 框架结构水平位移验算
    • 6.5 抗震墙结构抗震设计
      • 6.5.1 抗震墙分类
      • 6.5.2 抗震墙结构内力分析简化方法
      • 6.5.3 抗震墙结构的截面设计
    • 6.6 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设计
      • 6.6.1 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受力特点
      • 6.6.2 简化计算方法
      • 6.6.3 各片抗震墙和框架柱的地震内力分配及抗震承载力设计
    • 6.7 抗震构造措施
      • 6.7.1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 6.7.2 抗震墙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 6.7.3 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 思考题
  • 第7章 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 7.1 钢结构房屋的抗震设防目标
    • 7.2 多高层钢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 7.2.1 抗震概念设计
      • 7.2.2 地震作用计算
      • 7.2.3 构件和节点抗震承载力验算
      • 7.2.4 抗震构造措施
    • 7.3 单层钢结构厂房的抗震设计
      • 7.3.1 抗震概念设计
      • 7.3.2 地震作用计算
      • 7.3.3 杆件验算和构造措施
    • 思考题
  • 第8章 木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 8.1 木结构房屋抗震性能
      • 8.1.1 材料特点
      • 8.1.2 建筑特点
      • 8.1.3 抗震机理
    • 8.2 木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方法
      • 8.2.1 地震作用计算
      • 8.2.2 抗震设计基本要求
    • 8.3 方木原木结构抗震设计
      • 8.3.1 材料与结构体系
      • 8.3.2 震害及原因
      • 8.3.3 连接特点与抗震性能
      • 8.3.4 抗震构造措施
    • 8.4 轻型木结构抗震设计
      • 8.4.1 材料与结构体系
      • 8.4.2 连接特点与抗震性能
      • 8.4.3 抗震设计要点
    • 8.5 胶合木梁柱-支撑结构抗震设计
      • 8.5.1 材料与结构体系
      • 8.5.2 连接特点与抗震性能
      • 8.5.3 抗震设计要点
    • 8.6 正交胶合木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
      • 8.6.1 材料与结构体系
      • 8.6.2 连接特点与抗震性能
      • 8.6.3 抗震设计要点
    • 8.7 木-混合结构抗震设计
      • 8.7.1 材料与结构体系
      • 8.7.2 连接特点与抗震性能
      • 8.7.3 抗震设计要点
    • 思考题
  • 第9章 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
    • 9.1 概述
    • 9.2 抗震设防要求
    • 9.3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计算
      • 9.3.1 对结构整体反应的影响
      • 9.3.2 抗震计算要求
      • 9.3.3 抗震计算方法
    • 9.4 基本抗震措施
      • 9.4.1 建筑非结构构件基本抗震措施
      • 9.4.2 建筑附属机电设备支架与连接件的基本抗震措施
    • 思考题
  • 第10章 隔震与减震房屋抗震设计
    • 10.1 概述
      • 10.1.1 结构隔震
      • 10.1.2 结构减震
    • 10.2 建筑结构的基础隔震
      • 10.2.1 隔震装置
      • 10.2.2 隔震房屋的设计原理和设计要求
    • 10.3 建筑结构的消能减震
      • 10.3.1 消能减震技术的特点
      • 10.3.2 消能减震装置
      • 10.3.3 消能减震建筑工程的设计要点
    • 思考题
  • 第11章 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
    • 11.1 从抗震、减隔震到地震可恢复性
      • 11.1.1 设防目标
      • 11.1.2 可恢复功能体系层次
      • 11.1.3 可恢复功能结构技术手段
    • 11.2 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
      • 11.2.1 可恢复功能框架结构体系
      • 11.2.2 可恢复功能剪力墙结构体系
    • 11.3 可恢复功能结构工程应用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本课程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要求,与纸质教材相结合。

本课程围绕地震和房屋的抗震减震设计方法,共计11章,包括:绪论、概念设计、抗震设计方法、地基与基础、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以及非结构构件抗震、隔震与减震结构,以及自恢复功能的结构的设计方法。本章纸质教材各章均有思维导图、拓展知识、思考题和习题,各章节相互关联且各具特色。

本课程设置了动画、视频、图文等数字资源,与国家精品资源课程以及慕课课程“建筑结构抗震”紧密相关,共享数字资源。

本课程不仅讲授专业知识,更希望学生可将已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程综合素质。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学,也可作为科研与管理者的专业参考之用。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