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计算机网络(第3版)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作者:
胡亮 徐高潮 魏晓辉 车喜龙
定价:
45.00元
ISBN:
978-7-04-050382-1
版面字数:
56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出版时间:
2018-09-03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计算机/教育技术类
二级分类:
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
三级分类:
计算机网络

本书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全书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概论、数据通信基础、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和新型网络技术。

本书在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力求取材新颖,反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本科教材以及研究生参考用书,也可供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 前辅文
  • 第1章 概论
    • 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 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及拓扑结构
      • 1.2.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 1.2.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 1.2.3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 1.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1.3.1 网络协议和分层
      • 1.3.2 ISO OSI参考模型
      • 1.3.3 层间通信与对等层间通信
      • 1.3.4 服务和数据单元
      • 1.3.5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服务
    • 1.4 TCP/IP网络体系结构
      • 1.4.1 TCP/IP协议栈
      • 1.4.2 TCP/IP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 1.4.3 TCP/IP的网络层
      • 1.4.4 TCP/IP的传输层
      • 1.4.5 TCP/IP的应用层
    • 习题1
  •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 2.1 数据通信系统
      • 2.1.1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
      • 2.1.2 数据通信系统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 2.1.3 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
    • 2.2 信号和数据编码
      • 2.2.1 模拟与数字信号
      • 2.2.2 数字—数字编码
      • 2.2.3 数字—模拟编码
      • 2.2.4 奈奎斯特准则
      • 2.2.5 香农定理
    • 2.3 线路配置和传输模式
      • 2.3.1 线路配置
      • 2.3.2 传输模式
    • 2.4 多路复用技术
      • 2.4.1 频分多路复用
      • 2.4.2 时分多路复用
      • 2.4.3 波分多路复用
      • 2.4.4 码分多路复用
    • 2.5 传统数据交换技术
      • 2.5.1 电路交换
      • 2.5.2 报文交换
      • 2.5.3 分组交换
    • 2.6 错误检测编码
      • 2.6.1 奇偶校验码
      • 2.6.2 循环冗余校验(CRC)码
      • 2.6.3 检查和
    • 习题2
  • 第3章 物理层
    • 3.1 物理层功能
    • 3.2 物理层的接口
      • 3.2.1 RJ45接口标准
      • 3.2.2 USB接口标准
      • 3.2.3 EIA-232接口标准
    • 3.3 传输介质
      • 3.3.1 双绞线
      • 3.3.2 同轴电缆
      • 3.3.3 光缆
      • 3.3.4 无线传输介质
    • 3.4 物理层互连设备
    • 习题3
  • 第4章 数据链路层
    • 4.1 线路规程
      • 4.1.1 询问/应答模式
      • 4.1.2 轮询/选择模式
    • 4.2 流量控制与差错控制
      • 4.2.1 停止等待协议
      • 4.2.2 滑动窗口协议
    • 4.3 HDLC通信协议
      • 4.3.1 HDLC支持的站点类型、链路配置和通信方式
      • 4.3.2 HDLC帧格式
      • 4.3.3 S-帧的使用方式
      • 4.3.4 U-帧的种类
      • 4.3.5 HDLC协议通信实例
    • 4.4 IEEE局域网通信协议
      • 4.4.1 IEEE局域网标准
      • 4.4.2 IEEE局域网参考模型
      • 4.4.3 逻辑链路控制
    • 4.5 以太网
      • 4.5.1 以太网访问模式:CSMA/CD
      • 4.5.2 以太网MAC帧格式
      • 4.5.3 以太网种类
    • 4.6 无线局域网
      • 4.6.1 无线局域网标准
      • 4.6.2 802.11协议族MAC帧格式
      • 4.6.3 CSMA/CA协议
      • 4.6.4 802.11b标准
    • 4.7 数据链路层网络互连
      • 4.7.1 网桥
      • 4.7.2 网桥路由算法
      • 4.7.3 二层交换机
      • 4.7.4 帧中继
    • 习题4
  • 第5章 网络层
    • 5.1 网络层的功能和服务
      • 5.1.1 网络层的功能
      • 5.1.2 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
      • 5.1.3 无连接的网络服务
    • 5.2 网络层互连设备
      • 5.2.1 路由器
      • 5.2.2 三层交换机
      • 5.2.3 网关
    • 5.3 路由选择原理
      • 5.3.1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
      • 5.3.2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 5.4 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
      • 5.4.1 拥塞控制
      • 5.4.2 流量控制
    • 5.5 IP协议
      • 5.5.1 IP地址
      • 5.5.2 IPv4报文格式
      • 5.5.3 子网编址与子网掩码
      • 5.5.4 IP路由选择
    • 5.6 ARP:地址解析协议
      • 5.6.1 ARP工作过程
      • 5.6.2 ARP缓存
      • 5.6.3 ARP报文格式
    • 5.7 ICMP: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
      • 5.7.1 ICMP报文格式和类型
      • 5.7.2 ICMP地址掩码请求与应答
      • 5.7.3 使用ICMP协议的实例
    • 5.8 IGMP:Internet组管理协议
      • 5.8.1 多播的基本概念
      • 5.8.2 IGMP报文格式
      • 5.8.3 IGMP协议功能
    • 5.9 Internet路由问题
      • 5.9.1 内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OSPF
      • 5.9.2 外部网关路由选择协议:BGPv4
    • 习题5
  • 第6章 传输层
    • 6.1 传输层服务
      • 6.1.1 传输层功能与服务概述
      • 6.1.2 传输层寻址
      • 6.1.3 传输层复用
      • 6.1.4 可靠传输
      • 6.1.5 传输层流量控制
      • 6.1.6 传输连接
    • 6.2 用户数据报协议
      • 6.2.1 UDP 报文格式
      • 6.2.2 UDP检查和
    • 6.3 传输控制协议
      • 6.3.1 TCP提供的服务
      • 6.3.2 TCP的报头格式
      • 6.3.3 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
      • 6.3.4 传输层拥塞控制
    • 6.4 socket程序设计
      • 6.4.1 传输层端口
      • 6.4.2 面向连接编程模型
      • 6.4.3 面向无连接编程模型
      • 6.4.4 传输层协议模拟实现实例
    • 习题6
  • 第7章 应用层
    • 7.1 客户/服务器模型
    • 7.2 域名服务
      • 7.2.1 DNS的历史
      • 7.2.2 DNS的工作原理
      • 7.2.3 DNS报文格式
      • 7.2.4 DNS与ARP的比较
    • 7.3 电子邮件服务
      • 7.3.1 电子邮件系统的组成
      • 7.3.2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 7.3.3 邮件读取协议
      • 7.3.4 多用途Internet邮件扩充
    • 7.4 文件传输服务
      • 7.4.1 FTP的工作原理
      • 7.4.2 FTP的主要命令
      • 7.4.3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 7.5 万维网服务
      • 7.5.1 超文本
      • 7.5.2 超文本传输协议
      • 7.5.3 Web浏览器的结构
      • 7.5.4 Web网站的软件构架
      • 7.5.5 HTTP报文格式
    • 习题7
  • 第8章 网络管理
    • 8.1 网络管理基础
      • 8.1.1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和功能
      • 8.1.2 网络管理标准
      • 8.1.3 网络管理总体模型
      • 8.1.4 网络管理组织模型
      • 8.1.5 网络管理信息模型
      • 8.1.6 网络管理通信模型
      • 8.1.7 抽象语法标号1
    • 8.2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 8.2.1 SNMP管理模型
      • 8.2.2 管理信息结构
      • 8.2.3 对象标识符
      • 8.2.4 管理信息库
      • 8.2.5 MIB组
      • 8.2.6 SNMPv2和SNMPv3
    • 8.3 网络管理平台
      • 8.3.1 网络管理平台介绍
      • 8.3.2 网络管理平台实例
    • 习题8
  • 第9章 网络安全
    • 9.1 网络安全概述
      • 9.1.1 网络安全的必要性
      • 9.1.2 网络安全的评价标准
      • 9.1.3 网络安全的基本配置
    • 9.2 网络攻击技术
      • 9.2.1 网络扫描
      • 9.2.2 网络监听
      • 9.2.3 网络入侵
      • 9.2.4 网络病毒
    • 9.3 加密技术与数字签名
      • 9.3.1 对称密钥加密方法
      • 9.3.2 公开密钥加密方法
      • 9.3.3 数字签名
    • 9.4 安全通信
      • 9.4.1 应用层安全加密技术PGP
      • 9.4.2 传输层安全加密技术SSL
      • 9.4.3 网络层安全加密技术IPSec
    • 9.5 防火墙技术
      • 9.5.1 防火墙的分类
      • 9.5.2 常见的防火墙系统模型
      • 9.5.3 创建防火墙的步骤
    • 9.6 入侵检测系统
      • 9.6.1 入侵检测系统的概念
      • 9.6.2 入侵检测的方法
      • 9.6.3 入侵检测的步骤
    • 习题9
  • 第10章 新型网络技术
    • 10.1 新型网络协议—IPv6
      • 10.1.1 IPv6基本报头
      • 10.1.2 IPv6扩展报头
      • 10.1.3 IPv6地址
      • 10.1.4 IPv6地址类型
    • 10.2 新型体系结构—软件定义网络
      • 10.2.1 软件定义网络概论
      • 10.2.2 SDN系统结构
      • 10.2.3 Openflow
      • 10.2.4 SDN控制系统
    • 10.3 新型通信理论—量子通信
      • 10.3.1 量子
      • 10.3.2 量子比特
      • 10.3.3 量子比特的几何表示
      • 10.3.4 量子比特的特性
      • 10.3.5 量子通信的基本模型与量子通信网
      • 10.3.6 量子通信的典型应用技术
    • 习题10
  • 参考文献

本数字课程与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第3版)》纸质教材一体化设计,紧密配合,为读者提供教学视频、电子教案、演示动画等资源。充分运用多种形式的媒体资源,丰富知识的呈现形式,拓展教材内容。在有效帮助读者提升课程学习效果的同时,也为读者自主学习学习提供思维与探索的空间。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