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工业设计概论


作者:
王明旨
定价:
19.00元
ISBN:
978-7-04-021948-7
版面字数:
30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210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07-08-28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机械/能源类
二级分类:
工业设计专业课
三级分类:
工业设计概论

本书作为信息时代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教材,既系统地介绍了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又将学生带入本学科的学术前沿。本书的编写指导思想是“守正出新”,力求以科学的态度和研究方法为指导,在把握好课程内容基础性的前提下,挖掘新资料,提出新问题,发现新视角,做出新论断,以体现基础性、学术性、前沿性和探索性的统一。

本书共有11章。第一章点明设计、艺术设计以及工业设计的创造性本质;第二章探讨工业设计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上的演变;第三章论述工业设计与技术的关系;第四章探讨工业设计与文化、艺术方面的关系;第五章说明工业设计的不同阶段、具体步骤以及工业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和工业设计的方法;第六章关注工业设计的价值分析和设计管理;第七章分析艺术设计教育的历时性的有关问题,阐明信息时代设计教育观念、目的等,探讨了设计教育中的素质问题以及创造性思维在其中的核心地位;第八章论述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意义、局限性以及当代设计风格多元化的局面;第九章阐述工业设计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积极意义以及社会对工业设计的作用;第十章分析工业设计的新动态、新特征,并对未来的设计前景做出了展望;第十一章提出工业设计的未来走向和发展趋势。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其它类型学校相关专业使用。

  • 前辅文
  • 第一章 崇尚创造的艺术设计
    • 1.1 何谓设计
      • 1.1.1 设计的内涵与外延
      • 1.1.2 设计与工艺美术
      • 1.1.3 艺术设计是一个综合体
    • 1.2 艺术设计的范畴与工业设计的界定
      • 1.2.1 艺术设计的门类
      • 1.2.2 工业设计的界定
    • 1.3 创造生活方式的历史
      • 1.3.1 生活方式的含义
      • 1.3.2 设计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 1.3.3 生活方式与世界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历程
    • 1.4 中西方设计传统的启示
      • 1.4.1 中国传统设计文化
      • 1.4.2 中西方设计发展的启示
  • 第二章 以人为本的工业设计
    • 2.1 理解设计:人从生物性走向文化性
      • 2.1.1 设计是对人的生物性的延伸
      • 2.1.2 设计与人的需求
      • 2.1.3 设计的伦理问题
    • 2.2 人机关系:从感觉到体验
      • 2.2.1 人机工程学的提出
      • 2.2.2 人机关系的进化
    • 2.3 以人为本:从“设计”人到“关怀”人
      • 2.3.1 引入设计领域的人本主义
      • 2.3.2 “设计”人与“关怀”人
      • 2.3.3 设计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化
    • 2.4 以人为本的扩展与升华:生态设计
      • 2.4.1 生态系统观
      • 2.4.2 全球化背景下的设计生态观
  • 第三章 工业设计与技术
    • 3.1 工业设计与技术密切相关
    • 3.2 工业设计与技术互动发展
    • 3.3 人机界面
      • 3.3.1 人机界面的概念
      • 3.3.2 人机界面的发展过程
    • 3.4 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设计的原则
      • 3.4.1 有目的地选择技术
      • 3.4.2 恰当地应用技术
  • 第四章 文化、艺术与工业设计
    • 4.1 文化与工业设计
      • 4.1.1 文化是什么
      • 4.1.2 工业设计:文化的能动创造手段
      • 4.1.3 文化对工业设计的影响
    • 4.2 艺术与工业设计
      • 4.2.1 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 4.2.2 艺术与工业设计的历史渊源
      • 4.2.3 艺术与设计的比较
    • 4.3 设计中的功能与形式
      • 4.3.1 功能和形式的概念
      • 4.3.2 功能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 4.4 装饰与工业设计
      • 4.4.1 装饰的含义与作用
      • 4.4.2 工业设计中的装饰
      • 4.4.3 装饰的发展
    • 4.5 流行、时尚与设计
      • 4.5.1 流行与时尚——商业化背景下的大众文化
      • 4.5.2 流行、时尚与设计之间的内在和外在关联
  • 第五章 设计程序与方法
    • 5.1 设计程序概说
      • 5.1.1 设计的三个阶段
      • 5.1.2 设计程序新的发展和变化
    • 5.2 设计的具体步骤
      • 5.2.1 接受项目,制定计划
      • 5.2.2 市场调研,寻找问题
      • 5.2.3 分析问题,提出概念
      • 5.2.4 设计构思,解决问题
      • 5.2.5 设计展开,优化方案
      • 5.2.6 深入设计,模型制作
      • 5.2.7 设计制图,编辑报告
      • 5.2.8 完成设计,综合评价
    • 5.3 产品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
      • 5.3.1 关于创造性思维
      • 5.3.2 创造性思维的几种类型
      • 5.3.3 设计思维的打开与奥斯本设问法
      • 5.3.4 几种常见的创新设计方法
    • 5.4 设计方法概说
      • 5.4.1 关于设计方法
      • 5.4.2 设计方法的几个层面
      • 5.4.3 几类常见的设计方法
  • 第六章 工业设计中的价值分析
    • 6.1 价值分析
      • 6.1.1 价值分析的产生与发展
      • 6.1.2 价值分析与价值工程
      • 6.1.3 价值分析与工业设计
      • 6.1.4 提高产品价值的有效途径
      • 6.1.5 价值分析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的程序
    • 6.2 设计管理
      • 6.2.1 设计管理的主要内容
      • 6.2.2 设计部门内的管理
      • 6.2.3 设计部门与其它部门的协调与管理
  • 第七章 关于工业设计教育
    • 7.1 从工艺美术教育到艺术设计教育
      • 7.1.1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特点与局限
      • 7.1.2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萌芽与发展
      • 7.1.3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历程
    • 7.2 信息时代的教育指向
      • 7.2.1 信息时代对艺术设计人才的新需求
      • 7.2.2 艺术设计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
      • 7.2.3 信息时代教育观念的转变
      • 7.2.4 新的技术手段促进教学创新和课堂的改革
    • 7.3 创造力的培养
      • 7.3.1 艺术设计教育与创造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 7.3.2 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加强创造力的培养
  • 第八章 艺术设计的风格探索
    • 8.1 全球化视野与设计自觉
      • 8.1.1 全球化对设计的影响
      • 8.1.2 设计的民族之路
      • 8.1.3 走向“中国设计”
    • 8.2 后现代:设计的狂欢
      • 8.2.1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
      • 8.2.2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
      • 8.2.3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意义
      • 8.2.4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局限性
    • 8.3 当代设计风格的多元化
      • 8.3.1 设计风格的产生
      • 8.3.2 汇合与延伸:设计风格之比较
  • 第九章 工业设计与社会
    • 9.1 工业设计的社会价值
      • 9.1.1 改造人类生活方式
      • 9.1.2 认识世界
      • 9.1.3 沟通和交流
      • 9.1.4 推进民主化进程
      • 9.1.5 对社会的区隔作用
      • 9.1.6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 9.2 社会对工业设计的作用
      • 9.2.1 工业设计产生的外部条件
      • 9.2.2 推动工业设计的发展
      • 9.2.3 动力、原料与技术
      • 9.2.4 制约设计内容以及产品的功能与形式
      • 9.2.5 培养设计师,影响消费者
  • 第十章 进入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
    • 10.1 变革的时代
      • 10.1.1 信息社会的发展阶段
      • 10.1.2 经济形态的变化
      • 10.1.3 信息科技的进步
      • 10.1.4 信息文化的影响
    • 10.2 设计特征的转变
      • 10.2.1 主体的间性化
      • 10.2.2 对象的数字化
      • 10.2.3 环境的网络化
      • 10.2.4 方法的过程化
      • 10.2.5 表现的情景化
    • 10.3 基于交互的设计方向
      • 10.3.1 交互的理念与模型
      • 10.3.2 智能化的互动界面
      • 10.3.3 协作化的网络空间
    • 10.4 信息化的设计趋势
      • 10.4.1 关注情感的设计理念
      • 10.4.2 基于体验的设计方法
      • 10.4.3 人与物之间的互动关系设计
  • 第十一章 作为创意文化产业而发展的工业设计
    • 11.1 工业设计的历史转型
      • 11.1.1 文化产业的提出与意义
      • 11.1.2 创意文化产业的内涵
      • 11.1.3 设计的产业化发展
      • 11.1.4 工业设计内涵的拓展
    • 11.2 设计的文化发掘
      • 11.2.1 品牌的一半是文化
      • 11.2.2 文化:设计竞争力的主导因素
      • 11.2.3 设计的文化内涵:商业文化与生活文化
    • 11.3 创意文化产业的核心
      • 11.3.1 创意:可持续的经济和文化增长点
      • 11.3.2 学院教育:创意产生的孵化器
      • 11.3.3 企业:创意形成的加速器
    • 11.4 走向新时代的工业设计
      • 11.4.1 信息时代:工业设计转型的背景与要求
      • 11.4.2 新世纪工业设计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 11.4.3 创意文化产业: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