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第三版)

“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作者:
谢庆奎
定价:
45.70元
ISBN:
978-7-04-044956-3
版面字数:
41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352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十五”国家规划教材
出版时间:
2016-05-04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法学
二级分类:
政治学
三级分类:
政治学与行政学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也是研究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重要文献。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制度渊源、制度框架、制度主体、制度功能、制度改革及制度发展。它在对基本理论和宪法规范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政党组织、立法机关、国家主席、中央行政机关、地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协机关、第三部门等政治主体,并就政治主体的结构—功能以及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本书注重从变迁和发展的角度研究问题,力求为读者展现真实、客观的中国政府与政治过程。

第三版旨在跟踪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反映中国政府改革与政治发展的新进展,吸收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在此目标下所做修改和调整可区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局部增减,在原绪论、第八章、第九章、附录等处增减节目和内容。第二类为拆分重组,拆分原第二章、第十章,重组为现第二章、第九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力图通过知识的新陈代谢(删旧增新),使读者了解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新发展。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政治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公务员等读者群体学习之用。

  • 前辅文
  • 导论
    • 第一节 政府
      • 一、一般意义的政府
      • 二、国家机构的政府
      • 三、非国家机构的政府
    • 第二节 政治
      •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 二、中外历史上的政治观
      • 三、中外近现代的政治观
      • 四、当代中国学者的政治观
    • 第三节 中国政府与政治
      • 一、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演进
      • 二、中国政府与政治的研究
      • 三、中国政府与政治的研究方向
      • 四、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的意义
    • 第四节 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方法
      • 一、方法论:发展与脉络
      • 二、质性方法与案例分析
      • 三、定量方法的四个方向
  • 第一章 宪法
    • 第一节 宪法的演进
      • 一、“五四宪法”
      • 二、“七五宪法”
      • 三、“七八宪法”
      • 四、“八二宪法”
    • 第二节 宪法的结构与功能
      • 一、宪法的结构
      • 二、宪法的功能
    • 第三节 宪法的性质、原则和特点
      • 一、宪法的性质
      • 二、宪法的原则
      • 三、宪法的特点
    • 第四节 宪法对国家制度和公民权利的规定
      • 一、国家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
      •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第二章 执政党与政党体制
    • 第一节 中国政党制度发展
      • 一、中国政党制度演进
      • 二、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 一、执政党与参政党关系的变迁
      • 二、多党合作:形式与途径
      • 三、多党合作制度:完善与发展
    • 第三节 中西政党制度比较
      • 一、中西政党理论比较
      • 二、利益表达与利益代表功能比较
      • 三、利益统合功能比较
      • 四、执政绩效功能比较
      • 五、政党制度与国家竞争力
  • 第三章 立法机关
    •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和代表团
      • 一、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作用
      • 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特点和程序
      • 三、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与义务
      • 四、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团的职权职责
    •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机构
      •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 第三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一、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机构
      • 二、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 三、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机构和职权
      • 四、人民代表大会的上下级关系
    • 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形式与议事程序
      • 一、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形式
      • 二、人民代表大会的议事程序
  • 第四章 国家元首
    • 第一节 国家元首的历史发展
      • 一、国家元首的概念
      • 二、中国国家元首制度的历史演进
    • 第二节 国家主席的地位与职权
      • 一、国家主席的地位
      • 二、国家主席的职权
    • 第三节 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
      • 一、国家主席的产生
      • 二、国家主席的任期
  • 第五章 中央政府
    • 第一节 国务院的法律地位
      • 一、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 二、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 第二节 国务院的机构设置
      • 一、国务院机构设置沿革
      • 二、国务院现行机构设置
    • 第三节 国务院的职权配置
      • 一、国务院的领导体制
      • 二、总理的产生与任期
      • 三、国务院的职权配置
    • 第四节 行政体制改革
      • 一、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 二、行政体制改革的具体目标
      • 三、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
  • 第六章 地方政府
    • 第一节 地方行政建制沿革
      • 一、1949—1954 年的四级建制
      • 二、1954—1966 年的三级建制
      •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方建制
      •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地方建制
    • 第二节 省级人民政府
      • 一、省制的沿革与现状
      • 二、省级政府的地位与职权
      • 三、省级政府的派出机关
    • 第三节 市级人民政府
      • 一、市制的沿革与现状
      • 二、市级政府的机构与职权
      • 三、市政府的行政级别
    • 第四节 县级人民政府
      • 一、县级政府的组织体制
      • 二、县级政府的机构与职权
      • 三、县级政府的派出机关
      • 四、城市居民委员会
    • 第五节 乡级人民政府
      • 一、乡镇建制的沿革
      • 二、乡级政府的机构和职权
      • 三、农村村民委员会
    • 第六节 民族区域自治政府
      •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沿革
      • 二、民族区域自治政府的设置原则
      • 三、民族区域自治政府的地位和机构设置
      • 四、民族区域自治政府的自治权
    • 第七节 特别行政区政府
      • 一、“一国两制”构想与特别行政区
      • 二、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及其职权
      • 三、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及其职权
  • 第七章 府际关系
    • 第一节 府际关系的历史变迁
      • 一、封建王朝的府际关系
      • 二、民国时期的府际关系
      • 三、新中国的府际关系抉择
      •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府际关系
    • 第二节 构建中央选择性集权体制
      • 一、中国府际关系的现实问题
      • 二、实施中央选择性集权
    • 第三节 推进地方分权改革
      • 一、完善制度化分权
      • 二、推进地方自治建设
      • 三、完善府际合作治理
    • 第四节 地方行政体制改革
      • 一、地方行政层级的现状和问题
      • 二、国外地方行政层级设置状况
      • 三、市县关系与“省管县”改革
  • 第八章 司法机关
    • 第一节 司法机关的沿革
      • 一、改革开放前的司法机关
      • 二、改革开放后的司法机关
    • 第二节 人民法院
      • 一、人民法院的组成与机构设置
      • 二、人民法院的职权
      • 三、人民法院的工作原则
    • 第三节 人民检察院
      • 一、人民检察院的组成与机构设置
      • 二、人民检察院的职权
      • 三、地方人大与地方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
    • 第四节 司法程序与司法原则
      • 一、诉讼程序
      • 二、非诉讼程序
      • 三、司法原则
    • 第五节 司法改革与司法公正
      • 一、司法改革目标
      • 二、司法改革措施
  • 第九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人民政协的发展过程
      • 一、人民政协的诞生
      • 二、曲折发展的人民政协
      • 三、改革开放以后的人民政协
    • 第二节 人民政协的性质与组织机构
      • 一、人民政协的性质
      • 二、人民政协的组织机构
    • 第三节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
      • 一、政治协商
      • 二、民主监督
      • 三、参政议政
    • 第四节 人民政协的改革与发展
      • 一、理论争论
      • 二、人民政协的改革与发展
  • 第十章 社会治理
    • 第一节 社会治理的理论分析
      • 一、社会治理的相关理论
      • 二、社会治理的主要特征
      • 三、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推进
    • 第二节 村民自治
      • 一、村民自治的产生和发展
      • 二、村民自治的组织结构
      • 三、村民自治的内容
      • 四、村民自治的梗阻
    • 第三节 居民自治
      • 一、居民自治的形成和发展
      • 二、居民委员会与居民代表会议
      • 三、居民自治模式
      • 四、居民自治的问题分析
    • 第四节 第三部门与社会治理
      • 一、第三部门的概念与分类
      • 二、第三部门的必要性
      • 三、中国第三部门与社会治理
  • 第十一章 政府创新与政府发展
    • 第一节 政府创新、政府发展与政府能力
      • 一、政府创新与政府发展的内涵
      • 二、政府创新与政府能力
    • 第二节 政府发展:中国特色的区域治理
      • 一、区域治理的理论发展
      • 二、区域治理形态发展
      • 三、中国特色区域治理体制创新
    • 第三节 政府发展: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 一、公共政策建构的理论发展
      •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建构
  • 第十二章 政治改革与政治发展
    • 第一节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
      • 一、20 世纪80 年代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 二、20 世纪80 年代以后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 第二节 政治改革与政治发展:内涵与目标
      • 一、政治体制与政治改革
      • 二、政治改革与政治发展
      • 三、中国政治改革的内容和政治发展的目标
    • 第三节 当代中国民主与法治建设
      • 一、人民民主与党内民主的发展
      • 二、中国特色的法治建设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宪法规定的中央国家机构简表
    • 附录二 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机构图
    • 附录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组织系统表
    • 附录四 新中国成立之际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领导人名单
    • 附录五 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名单
    • 附录六 历任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名单
    • 附录七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署、院检察长名单
    • 附录八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领导人及领导机构名单
    • 附录九 中国各民主党派历任主席名单
    • 附录十 中国地方政府的行政层级系统图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