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作者:
孙津
定价:
43.50元
ISBN:
978-7-04-033846-1
版面字数:
43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357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2-04-13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法学
二级分类:
政治学
三级分类:
政治学与行政学

本书是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列教材之一,编者本着科学性、学术性和前沿性的原则,在介绍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同时,力图将历史背景及其演进和政治思想及其成因结合起来,将历史形成的政治思想和当今政治的现实结合起来;在介绍阐述相关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提供理解历史及观察和分析政治现象的方法论,启发学生的思路。相对本专业领域的其他著述来说,本书最突出的特征,也是基于作者研究结果的创新观点,就是指出了把“近代”和“现代”合为一个历史段落的根据和参照,即中国从图存求强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奋斗目标,都是如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实现现代化转型。

本书专业性和理论性较强,但表述深入浅出、通畅易懂,可以作为大学政治学、行政学、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史专业的基础教材,也可供对这些专业及相关领域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导论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基本问题
    • 第一节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内涵界说及断代根据
      • 一、政治思想史的内涵界说
      • 二、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的断代根据
      • 三、小结
    •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的历史沿革
      • 一、封建社会内部的改革
      • 二、西方现代思想的影响
      • 三、救亡图强的主义论争
      • 四、新民主主义及其社会主义方向
      • 五、小结
    • 第三节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的发展主线及特点
      • 一、发展主线
      • 二、主要特点
      • 三、小结
    • 第四节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 一、研究意义
      • 二、基本方法
      • 三、小结
    • 思考题
  • 第一章 鸦片战争时期的政治思想
    • 第一节 清朝的衰落、中外时局的变迁与新政治思想的萌生
      • 一、清朝的衰落
      • 二、中外时局的变迁
      • 三、经世济用的学风
    • 第二节 龚自珍的政治批判及改革思想
      • 一、龚自珍的生平、事迹及著述
      • 二、龚自珍的时政品评与政治批判
      • 三、龚自珍的经世之学及政治改革
    • 第三节 林则徐、魏源的“开眼看世界”
      • 一、从“经世之学”到“开眼看世界”
      • 二、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及近代中国学的开始
      • 三、魏源的《海国图志》及“师夷之长技”
    • 第四节 徐继畬对西方政制的介绍及其思想价值
      • 一、明末清初以来西方传教士介绍西方政制
      • 二、徐继畬《瀛环志略》对西方政制的介绍
      • 三、传统民本与现代民主的沟通与对接
    • 思考题
  • 第二章 太平天国运动的政治思想
    • 第一节 太平天国运动政治思想的文化及社会条件
      • 一、政治神学传统的借用
      • 二、小生产者的政治理想
      •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社会条件
    • 第二节 洪秀全的政治神学及政治理想国
      • 一、洪秀全的生平、事迹与著述
      • 二、拜上帝教的基本教义及主张
      • 三、洪秀全政治理想国的两重性
    • 第三节 太平天国的“小天堂”及反满革命思想
      • 一、人间“小天堂”及《天朝田亩制度》的均平理想
      • 二、太平天国“小天堂”的纲常化变异及其历史归宿
      •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反满革命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 思考题
  • 第三章 洋务派的政治思想
    • 第一节 洋务运动及其思想特征
      • 一、洋务运动的形成与发展
      • 二、洋务思潮的基本观点及其特征
      • 三、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 第二节 李鸿章的洋务思想
      • 一、生平与著作
      • 二、在“变局”中求“富强”
      • 三、兴洋务的改革主张
      • 四、评价
    • 第三节 郭嵩焘的政治思想
      • 一、生平与著作
      • 二、在“洋务”活动中认识西方
      • 三、对传统制度和文化的全面反思
      • 四、改革中国的主张
    • 思考题
  • 第四章 戊戌维新的政治思想
    • 第一节 康有为的变法思想
      • 一、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 二、戊戌维新的政治主张
      • 三、大同社会的政治理想
    • 第二节 梁启超的自由民权思想
      • 一、维新变法思想
      • 二、自由民权理论
    • 第三节 谭嗣同的维新思想
      • 一、谭嗣同维新思想的理论基础
      • 二、“冲决网罗”的社会批判思想
    • 第四节 严复的自由思想
      • 一、以进化论为指引的维新思想
      • 二、以法治为基础的自由思想
    • 思考题
  • 第五章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思想
    • 第一节 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与民主革命的兴起
      • 一、深重的民族危机
      • 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
      • 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 第二节 邹容、章太炎与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 一、邹容的民主革命思想
      • 二、章太炎的民主革命思想
      • 三、苏报案与革命思想的传播
    • 第三节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 一、民族主义
      • 二、民权主义
      • 三、民生主义
    • 第四节 宋教仁的政治思想
      • 一、宪政共和理论
      • 二、政党内阁制
    • 思考题
  • 第六章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启蒙
    • 第一节 思想启蒙的历史条件
      • 一、辛亥革命后的军阀政治乱象
      • 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 三、社会结构的变动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 四、新思想的传播和新知识分子的成长
    • 第二节 反封建主义的思想启蒙
      • 一、反帝制复辟
      • 二、打倒孔家店
      • 三、文学革命
    • 第三节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倡导“民主”和“科学”思想
      • 一、对“民主”思想的倡导
      • 二、对“科学”思想的倡导
      • 三、强调“民主”与“科学”并重
    • 第四节 李大钊的平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观
      • 一、李大钊的平民主义思想
      • 二、拥护并介绍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 三、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
      • 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
    • 思考题
  • 第七章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第一节 五四运动的爆发与社会主义思想的传入
      •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及其新的政治特征
      • 二、社会主义思想的传入
      • 三、与工农群众相结合
      • 四、知识分子的分野
    • 第二节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学说的介绍
      • 一、资产阶级早期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学说的最初介绍
      • 二、资产阶级改良派对社会主义学说的介绍和宣传
      •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对社会主义学说的介绍和传播
      • 四、“五四”新青年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学说的传播和选择
    • 第三节 “五四”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 一、“五四”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 二、互助论及其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影响
      • 三、新村主义及其对“五四”青年知识分子的影响
      • 四、无政府主义及其破产
    •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 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表现
      • 二、三次大论战与马克思主义传播
      •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意义
    • 思考题
  • 第八章 民国时期国民党的政治思想
    • 第一节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国共合作
      • 一、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发展
      • 二、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 三、孙中山的国民党改组与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 第二节 戴季陶主义
      • 一、戴季陶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
      • 二、戴季陶主义及其核心内容
      • 三、中国共产党人对戴季陶主义的批判
    • 第三节 以汪精卫为代表的改组派的思想
      • 一、汪精卫政治思想的演变过程
      • 二、汪精卫政治思想的主要特点
      • 三、汪精卫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歪曲和肢解
    • 第四节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的政治思想
      • 一、儒化作为国民党思想统治主流的孙中山三民主义
      • 二、抗日战争前的蒋介石
      • 三、蒋介石独裁政治的实现过程
    • 思考题
  • 第九章 五四运动以来资产阶级诸派别的政治思想
    • 第一节 自由主义代表人物的政治思想
      • 一、梁启超、张东荪、张君劢自由主义思想的演变与分化
      • 二、胡适、罗隆基反对思想专制,倡导“思想言论自由”
    • 第二节 联省自治派的政治思想
      • 一、“联省自治”兴起的背景
      • 二、“联省自治”政治思想之辩
      • 三、“联省自治”运动的评价
    • 第三节 人权派的政治思想
      • 一、人权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 二、人权派的主要政治思想和主张
      • 三、人权派政治思想分析与评价
    • 第四节 第三党的政治思想
      • 一、第三党的创建
      • 二、第三党的政治主张及思想
      • 三、对第三党创建的历史评价
    • 第五节 乡村建设派的政治思想
      • 一、乡村建设运动的缘起
      • 二、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 三、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派
    • 思考题
  • 第十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潮及救亡思想
    •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后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
      • 一、九一八事变与民族主义思潮高涨的背景
      • 二、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各界抗日救亡运动
      • 三、九一八事变后民族主义思潮的特点
    •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的抗战主张
      • 一、所谓“攘外必先安内”
      • 二、抗战与建国并行
      • 三、动员国民精神抗战
    • 第三节 中间集团的抗战救亡思想
      • 一、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的抗战救亡思想
      • 二、中国青年党的抗战救亡思想
      • 三、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抗战救亡思想
      • 四、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抗战救亡思想
    •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战的指导思想
      • 一、“抗日反蒋”
      • 二、“逼蒋抗日”
      • 三、“联蒋抗日”
      • 四、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
      • 五、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和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 思考题
  • 第十一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治思想斗争
    • 第一节 解放战争时期国内的局势与政治格局
      • 一、解放战争初期国内各方政治力量的消长
      • 二、内战危机加深与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 三、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与全面内战爆发
    • 第二节 国共两党关于战后建国的政治主张
      • 一、国民党坚持内战独裁的建国主张
      • 二、共产党和平建国的政治主张
    • 第三节 民主党派的中间路线及其破产
      • 一、中国民主同盟的建国纲领
      • 二、其他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
      • 三、中间路线的破产
    •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理论
      • 一、人民民主专政政治理论提出的背景
      • 二、人民民主专政政治理论的主要内容
      • 三、人民民主专政政治理论的意义及影响
    • 思考题
  • 第十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思想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完整提出
      •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关于国家与革命的政治思想
      • 一、关于中国社会的性质
      • 二、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阶段的总路线
      • 三、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 四、关于新民主主义国家
    • 第三节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理论
      • 一、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策略
      • 二、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 三、无产阶级的政党建设
      • 四、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政权
    •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主义政治思想
      • 一、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
      • 二、陈独秀的社会主义思想
      • 三、瞿秋白的社会主义思想
      • 四、李立三的社会主义思想
      • 五、王明的社会主义思想
    • 思考题
  • 参考书目与文献
  • 后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