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形势与政策


作者:
代红英 谢英平
定价:
29.50元
ISBN:
978-7-04-033410-4
版面字数:
321.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240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2-08-29
物料号:
33410-A0
读者对象:
高等职业教育
一级分类:
公共课
二级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级分类:
思想政治教育

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的政治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把形势与政策教育纳入其 中,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必修课程。“形势与政策”课承载着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更高的要求和殷切期望,现已成为高等学校对大学生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 道。

  • 第一章认清形势把握政策提升素质全面发展001
    • 第一节概述002
      • 一、 形势的含义及特征002
      • 二、 政策的含义及特征004
      • 三、 形势与政策的关系006
      • 四、 “形势与政策”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007
    • 第二节观察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标准和基本方法009
      • 一、 观察分析形势的正确立场009
      • 二、 观察分析形势应遵循的基本观点010
      • 三、 判断形势的标准011
      • 四、 正确分析形势的基本方法012
    • 第三节制定和实施政策的依据、原则和程序015
      • 一、 制定政策的依据、原则和程序015
      • 二、 实施政策的原则、方法和程序019
    • 第四节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意义和方法021
      • 一、 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目的和意义021
      • 二、 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方法和途径022
  • 第二章领航中国辉煌历程024
    • 第一节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正确认识党的先进性024
      •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025
      • 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026
      • 三、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年至今)027
    • 第二节认真总结辉煌成就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029
      • 一、 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029
      • 二、 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031
      • 三、 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033
      • 四、 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成就了新中国的辉煌034
    • 第三节统一思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036
      • 一、 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向036
      • 二、 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038
      • 三、 深刻理解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040
  • 第三章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044
    • 第一节我国的经济建设044
      •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044
      • 二、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052
      • 三、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主要任务053
    • 第二节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057
      • 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057
      • 二、 推进法制建设,依法治国061
      • 三、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065
    • 第三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068
      •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提出与特点069
      •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070
      • 三、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072
    • 第四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075
      • 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075
      • 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与重大意义076
      • 三、 努力开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局面078第四章实现国家统一巩固民族团结085
    • 第一节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实现国家完全统一085
      • 一、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对台政策的演变085
      • 二、 新时期发展两岸关系的新主张和新措施093
      • 三、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重大成果096
      • 四、 展望两岸关系发展前景: 机遇与挑战并存098
    • 第二节巩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102
      • 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102
      • 二、 始终坚持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109
      • 三、 毫不动摇地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大局113
    • 第三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117
      • 一、 牢记神圣职责,担负历史使命117
      • 二、 牢固树立民族和谐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119
      • 三、 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121
  • 第五章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感恩奋进立志成才123
    • 第一节科学救灾的伟大奇迹123
      • 一、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灾区蒙受巨大损失123
      • 二、 抗震救灾精神的内容124
      • 三、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重大意义127
    • 第二节恢复重建的中国特点129
      • 一、 确立了以人为本的重建理念130
      • 二、 全国一盘棋的重建方式131
      • 三、 政府主导和市场力量有机结合的重建机制131
      • 四、 统筹兼顾的重建内容132
      • 五、 共同参与、协作共建的重建动力132
    • 第三节救灾重建取得辉煌胜利的深刻启示133
      • 一、 国力与民力强盛是救灾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的物质基础133
      • 二、 制度和机制的优势是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主要因素133
      • 三、 科学理论的指导是救灾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思想保证135
      • 四、 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推动作用138
  • 第六章中国的外交方略和国际关系140
    • 第一节当今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140
      • 一、 世界经济在调整中缓慢复苏,但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140
      • 二、 世界格局继续调整,国际关系互动更加复杂141
      • 三、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全球治理缓慢推进141
      • 四、 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国际安全威胁更加多样142
      • 五、 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142
      • 六、 单边主义倾向有新的发展,不同价值观念和发展模式的矛盾突出,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激烈143
      • 七、 我国全方位、多领域的外交蓬勃发展,国际地位继续提升143
    • 第二节中国与大国的关系144
      • 一、 中美关系144
      • 二、 中日关系149
      • 三、 中欧关系154
      • 四、 中俄关系157
    • 第三节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161
      • 一、 中印关系161
      • 二、 中国与东盟的关系165
      • 三、 中非关系166
      • 四、 中国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169
    • 第四节处理双边、多边关系主要的地区合作与沟通机制170
      • 一、 博鳌亚洲论坛170
      • 二、 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171
      • 三、 亚欧首脑会议171
      • 四、 中欧峰会172
      • 五、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72
      • 六、 东亚峰会172
      • 七、 中日韩领导人会议173
      • 八、 上海合作组织173
      • 九、 香格里拉对话会173
  • 第七章中国国家安全175
    • 第一节新的国家安全观和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175
      • 一、 新的国家安全观的内涵175
      • 二、 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177
    • 第二节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184
      • 一、 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的必要性184
      • 二、 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185
  • 第八章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187
    • 第一节我国新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187
      • 一、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188
      • 二、 我国新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础193
      • 三、 我国新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95
      • 四、 我国新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义196
    • 第二节我国新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措施和特点198
      • 一、 我国新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98
      • 二、 我国新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98
      • 三、 我国新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200
      • 四、 我国新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特点202
    • 第三节我国新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果203
      • 一、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203
      • 二、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稳步推进204
      • 三、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明显加强205
      • 四、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5
      • 五、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面启动206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