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水质工程学------给水处理


作者:
蒋柱武 范功端 魏忠庆
定价:
28.50元
ISBN:
978-7-04-047401-5
版面字数:
40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暂无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7-03-06
物料号:
47401-0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二级分类:
环境科学专业课
三级分类:
水污染控制工程及实验

本书面向水处理工程技术应用实际,由高校教师和设计院所专家共同编写。本书依据最新的国家标准、设计规范介绍当前广泛采用的水处理工艺技术的选择、计算,工艺设备的选型,工艺系统的运行,工程图纸的绘制,着重应用性。本书分上、下两册出版,上册内容主要讲述地表水和给水水质指标,水处理反应器理论,给水处理原理,工艺技术和工程应用案例,膜处理和离子交换工艺等。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研究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 前辅文
  • 第1章 水质指标和水质标准
    • 1.1 水质指标
      • 1.1.1 水的物理水质指标
      • 1.1.2 水的化学水质指标
      • 1.1.3 水的生物学指标
    • 1.2 地表水质量标准
    • 1.3 饮用水质量标准
      • 1.3.1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 1.3.2 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 思考题
  • 第2章 水处理反应器及饮用水处理工艺
    • 2.1 反应器理论
      • 2.1.1 反应器物料衡算
      • 2.1.2 理想反应器
      • 2.1.3 非理想反应器
    • 2.2 给水处理基本方法
      • 2.2.1 生活饮用水处理工艺系统
      • 2.2.2 受污染水源水处理工艺系统
      • 2.2.3 水的除藻和除臭除味及低温低浊水处理
    • 思考题
  • 第3章 混凝
    • 3.1 水中的胶体杂质及其稳定性
      • 3.1.1 胶体颗粒的动力学稳定性
      • 3.1.2 胶体的结构形式
      • 3.1.3 胶体颗粒的聚集稳定性
    • 3.2 混凝机理和动力学
      • 3.2.1 混凝机理
      • 3.2.2 混凝动力学和混凝控制指标
      • 3.2.3 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 3.3 混凝药剂及其投加方式
      • 3.3.1 混凝剂
      • 3.3.2 助凝剂
      • 3.3.3 混凝药剂的投加
    • 3.4 混凝设备与构筑物
      • 3.4.1 混合设备及构筑物
      • 3.4.2 絮凝构筑物
    • 思考题
  • 第4章 沉淀、澄清和气浮
    • 4.1 沉淀原理
      • 4.1.1 沉淀分类
      • 4.1.2 理想沉淀池
    • 4.2 沉淀池
      • 4.2.1 沉淀池类型
      • 4.2.2 平流式沉淀池
      • 4.2.3 斜板、斜管沉淀池
      • 4.2.4 高密度沉淀池
      • 4.2.5 辐流式沉淀池
    • 4.3 澄清原理
    • 4.4 澄清池
      • 4.4.1 澄清池类型
      • 4.4.2 机械搅拌澄清池
      • 4.4.3 脉冲澄清池
    • 4.5 气浮原理
    • 4.6 气浮池
      • 4.6.1 气浮池分类
      • 4.6.2 加压溶气气浮池的特点
      • 4.6.3 溶解空气气浮设备
      • 4.6.4 气浮池计算
    • 思考题
  • 第5章 过滤
    • 5.1 过滤和过滤原理
      • 5.1.1 颗粒迁移
      • 5.1.2 颗粒粘附
      • 5.1.3 杂质在滤层中的分布
      • 5.1.4 直接过滤
    • 5.2 过滤水力学
      • 5.2.1 过滤水力学
      • 5.2.2 反冲洗
    • 5.3 快滤池
      • 5.3.1 普通快滤池的构造
      • 5.3.2 普通快滤池的设计要点
      • 5.3.3 普通快滤池的运行
    • 5.4 无阀滤池
      • 5.4.1 重力式无阀滤池的构造
      • 5.4.2 重力式无阀滤池设计计算
      • 5.4.3 压力式无阀滤池
    • 5.5 V形滤池
      • 5.5.1 构造和工艺流程
      • 5.5.2 工艺特点
      • 5.5.3 设计要点
      • 5.5.4 计算例题
    • 5.6 翻板阀滤池
      • 5.6.1 翻板阀滤池构造
      • 5.6.2 翻板阀滤池的运行
    • 思考题
  • 第6章 排泥处理系统
    • 6.1 排泥水处理的必要性
    • 6.2 排泥水处理规模确定
      • 6.2.1 干泥量计算
      • 6.2.2 排泥水处理保证率与原水浊度取值
      • 6.2.3 原水浊度设计取值的影响因素
    • 6.3 排泥水污泥性质分析
      • 6.3.1 有机物对给水污泥性质的影响
      • 6.3.2 污泥的亲水性和疏水性
      • 6.3.3 污泥可压缩性及脱水性
      • 6.3.4 污泥其他性质
    • 6.4 排泥水处理典型工艺
    • 6.5 排泥水处理构筑物设计
      • 6.5.1 排水池
      • 6.5.2 排泥池
      • 6.5.3 排泥水浓缩池
      • 6.5.4 污泥脱水
    • 思考题
  • 第7章 消毒与氧化
    • 7.1 消毒与氧化处理
      • 7.1.1 消毒方法
      • 7.1.2 消毒机理
      • 7.1.3 消毒影响因素
      • 7.1.4 消毒剂的投加点
    • 7.2 加氯消毒
      • 7.2.1 氯消毒的化学反应
      • 7.2.2 加氯量与余氯量
      • 7.2.3 氯消毒工艺
      • 7.2.4 加氯加氨设备
    • 7.3 二氧化氯消毒
    • 7.4 消毒副产物
      • 7.4.1 消毒副产物的形成
      • 7.4.2 消毒副产物的控制
    • 7.5 臭氧
      • 7.5.1 臭氧物理化学性质
      • 7.5.2 臭氧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7.5.3 臭氧的制备
      • 7.5.4 臭氧的投加
    • 思考题
  • 第8章 吸附
    • 8.1 吸附原理与方法
      • 8.1.1 吸附现象
      • 8.1.2 等温吸附模型
    • 8.2 吸附剂材料
      • 8.2.1 活性炭
      • 8.2.2 沸石
      • 8.2.3 硅藻土
      • 8.2.4 粉煤灰
    • 8.3 活性炭吸附
      • 8.3.1 活性炭的生产制造
      • 8.3.2 活性炭的性能
      • 8.3.3 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8.3.4 活性炭吸附滤池
    • 8.4 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
    • 思考题
  • 第9章 饮用水处理典型案例与工艺设计
    • 9.1 饮用水处理厂典型案例总体设计
    • 9.2 工艺方案比选与确定
      • 9.2.1 近期改造工艺流程
      • 9.2.2 远期改造工艺流程
      • 9.2.3 工艺流程高程布置
      • 9.2.4 总平布置
    • 9.3 工艺设计计算
      • 9.3.1 预臭氧接触池
      • 9.3.2 高效澄清池
      • 9.3.3 翻板滤池
      • 9.3.4 清水池
      • 9.3.5 加药间
      • 9.3.6 深度处理综合池
  • 第10章 膜处理
    • 10.1 膜处理原理与方法
      • 10.1.1 膜分离法的特点
      • 10.1.2 膜的结构和组件
    • 10.2 超滤(UF)和微滤(MF)
    • 10.3 纳滤(NF)与反渗透(RO)
      • 10.3.1 纳滤(简称NF)
      • 10.3.2 渗透现象与渗透压
      • 10.3.3 反渗透(简称RO)
      • 10.3.4 反渗透主要技术参数
      • 10.3.5 反渗透与纳滤前的预处理
    • 10.4 电渗析
      • 10.4.1 电渗析原理及过程
      • 10.4.2 电渗析器的构造与设计
    • 思考题
  • 第11章 离子交换
    • 11.1 离子交换原理与方法
      • 11.1.1 离子交换原理
      • 11.1.2 离子交换树脂的基本性能
      • 11.1.3 离子交换平衡
      • 11.1.4 树脂层离子交换过程
    • 11.2 离子交换软化和除盐设备与操作
      • 11.2.1 离子交换软化
      • 11.2.2 离子交换除盐
      • 11.2.3 离子交换设备与操作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