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环境生态学导论(第2版)(换封面)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作者:
盛连喜
定价:
38.80元
ISBN:
978-7-04-025645-1
版面字数:
50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419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出版时间:
2018-12-19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二级分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通识课
三级分类:
环境生态学导论

本书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是专门为非生态学专业本科生的生态教育而编写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包括生态过程的基本规律、自然界生命系统与其支持系统间的相互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及生产活动对生物圈各类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人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对生态系统的保育,对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所开展的生态建设等知识。

全书共10章,第一章介绍环境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学科任务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至四章介绍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重点是生态系统生态学;第五至第十章分别介绍人类在自然景观破碎化中的作用,环境污染的监测与评价、生态修复、生态系统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等内容。

本书内容丰富,注重生态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不仅是非生态学专业本科生的通用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环境保护与管理等专业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 前辅文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环境生态学的诞生和发展
      • 一、生态圈
    • 二、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演变
      • 三、环境生态学的诞生及学科发展
    • 第二节 环境生态学的研究范畴与学科任务
      • 一、环境生态学的研究范畴
      • 二、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
    • 第三节 环境生态学与相关学科
      • 一、环境生态学与生态学
      • 二、环境生态学与环境科学
      • 三、环境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
      • 四、环境生态学与恢复生态学
      • 五、环境生态学与其他相关学科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 第一节 地球上的生物
      • 一、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 二、生物多样性
      • 三、地球自我调节理论——Gaia假说
    • 第二节 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 一、环境的概念
      • 二、环境的类型
      • 三、环境因子的分类
    • 第三节 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
      • 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 二、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 三、水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 四、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 五、其他环境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 六、环境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
    • 第一节 生命系统的层次性
      • 一、分子
      • 二、基因
      • 三、细胞
      • 四、组织与器官
      • 五、个体
      • 六、种群
      • 七、生物群落
    • 第二节 生物种群的特征及动态
      • 一、种群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 二、种群的增长及其数量变动
      • 三、种群调节理论
    • 第三节 种群关系
      • 一、种内关系
      • 二、种间关系
      • 三、种群的遗传与生活史对策
      • 四、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
    • 第四节 生物群落及其动态
      • 一、生物群落的定义及特征
      • 二、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 三、生物群落的结构
      • 四、生物群落的演替
      • 五、影响群落组成与结构变化的因素
    • 第五节 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 一、群落的分类
      • 二、群落的排序及应用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
    •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功能
      • 二、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 四、生态系统的空间和时间结构
    •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 一、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
      •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四、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 五、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 第三节 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 一、基本原理
      • 二、生态系统生态学基本理论的应用
    • 第四节 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
      • 一、世界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 二、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及特点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生态系统服务
    • 第一节 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与研究进展
      • 一、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及其意义
      • 二、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发展
    • 第二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
      • 一、有机质的生产与生态系统产品
      • 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护
      • 三、调节气候
      • 四、减缓灾害
      • 五、维持土壤功能
      • 六、传粉播种
      • 七、控制有害生物
      • 八、净化环境
      • 九、感官、心理和精神调节
      • 十、美学和文化创作的源泉
    • 第三节 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价值及其评估
      • 一、环境经济学与资源价值
      • 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
      • 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分类
      • 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方法
    • 第四节 全球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价值
      • 一、全球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 二、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 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实例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景观生态学理论与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
    • 第一节 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
      • 一、景观及景观生态学
      • 二、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 三、景观生态学中常用基本术语及定义
      • 四、斑块
      • 五、廊道
      • 六、基质
    • 第二节 景观生态学中的几个重要理论
      • 一、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 二、复合种群理论
      • 三、渗透理论
      • 四、等级理论
    • 第三节 自然景观变化特征与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
      • 一、景观异质性与稳定性
      • 二、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及影响
      • 三、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
    • 第四节 干扰与干扰生态学
      • 一、干扰及其特征
      • 二、人为干扰的主要形式
      • 三、干扰的生态学意义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环境污染的监测与评价
    • 第一节 环境污染物与毒物
      • 一、污染物与毒物
      • 二、环境污染物的毒害过程和毒作用时相
      • 三、主要环境污染物及其环境毒理学效应
      • 四、影响毒作用的主要因素
    •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
      • 一、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 二、污染物的生物转化
      • 三、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传递与放大
    • 第三节 环境污染物的毒理学评价
      • 一、环境污染物的毒性
      • 二、环境污染物毒性的评价方法
      • 三、环境污染物毒理学安全评价程序
    • 第四节 生态监测与评价
      • 一、生态监测
      • 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三、生态风险评价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 第一节 受损生态系统的特征
      • 一、受损生态系统的含义
      • 二、受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 三、受损伤生态系统功能衰退的变化机制和基本规律
    • 第二节 恢复生态学与生态修复
      • 一、恢复生态学及其学科任务
      • 二、生态修复及其理论基础
      • 三、生态修复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 第三节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 一、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
      • 二、受损草地生态系统的修复
      • 三、受损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
      • 四、受损湖泊生态系统的修复
      • 五、受损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修复
      • 六、工业废弃地的修复
    • 第四节 生态工程与生态修复
      • 一、生态工程的定义
      • 二、生态工程设计的生态学理论
      • 三、生态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
      • 四、湿地生态工程与水质净化
      • 五、生态工程与农业生产环境的保护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生态系统管理
    • 第一节 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及基本原则
      • 一、生态系统管理的定义及管理内容
      • 二、生态系统管理的十大基本原则及其内涵
    • 第二节 生态系统管理的要素及途径
      • 一、生态系统管理的数据基础
      • 二、生态系统管理的要素
      • 三、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技术
    • 第三节 生态规划
      • 一、生态规划概念的发展及其特点
      • 二、生态规划的目的、任务和基本原则
      • 三、生态规划的模式和主要类型
      • 四、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
      • 五、生态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的关系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
    •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内涵
      • 一、可持续发展观提出的背景
      •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二节 实践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 一、确定可持续发展的判定指标
      • 二、人类生产活动和行为方式的转变
      • 三、发展循环经济
      • 四、生态建设
      • 五、科技文明观
    •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与进展
      • 一、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 二、世界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对策
      • 三、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