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权各论》遵循解释学的研究路径,重新界定了具体人格权的研究范围,回归大陆法系民法传统,将生命权、身体权及健康权等物质性人格权排除在人格权法体系之外,具体人格权只关注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及隐私权等精神性人格权。这是对重构中国法上的人格权体系的重大创新。本书对于具体人格权的建构,遵循从概念形成到规范建构和实务运作的研究步骤,在概念形成上,以历史实证的方法,追溯概念的产生与演变,结合社会现状,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新的论证;在规范构建及实务运作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规范的解读、实务案件的梳理,总结出应对现实情形的最优规范解释,进而提出回归实务操作的规范构建。
- 前辅文
- 第1章 姓名权
- 第1节 问题的提出
- 第2节 姓名权的性质与功能
- 第3节 姓名权之基本构成
- 第4节 姓名权的自我决定利益
- 第5节 姓名权的同一性利益与个性化利益
- 第6节 姓名权的财产利益
- 第2章 肖像权
- 第1节 问题的提出
- 第2节 肖像权的客体
- 第3节 肖像权的权能
- 第4节 “以营利为目的”与肖像权侵权责任认定
- 第5节 肖像合理使用
- 第6节 侵害肖像权之损害赔偿
- 第7节 肖像权保护中的利益平衡
- 第3章 自然人名誉权
- 第1节 问题的提出
- 第2节 名誉权保护在我国的发展与规范体系
- 第3节 名誉权理论基础
- 第4节 名誉权侵权责任认定与损害赔偿
- 第5节 名誉权保护问题的类型化分析
- 第4章 法人名誉权
- 第1节 问题的提出
- 第2节 法人名誉权相关理论问题
- 第3节 法人名誉权制度发展简史
- 第4节 法人名誉权民法保护制度构建
- 第5节 法人名誉权保护的特殊问题
- 第6节 结论与展望
- 第5章 隐私权
- 第1节 问题的提出
- 第2节 隐私权在我国法上发展之历史脉络
- 第3节 隐私权的基本理论
- 第4节 隐私权侵权责任的构成及承担
- 第5节 隐私权侵权的具体类型
- 缩略语对照表
- 参考文献
- 关键词索引
-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