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组合结构设计原理


作者:
赵鸿铁
定价:
29.00元
ISBN:
978-7-04-017764-0
版面字数:
46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295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3-12-02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土建水利类
二级分类:
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
三级分类:
组合结构设计原理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同时是新世纪土木工程系列教材之一,根据最新的专业技术规范编写而成。

本教材共分7章,内容包括:绪论、钢与混凝土的连接与组合、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板、钢与混凝土组合梁、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柱、混合结构设计概论等。主要讲述组合结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计算原理与设计方法,并配有必要的例题、习题与思考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材,也可供该专业专科学生、研究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前辅文
  • 第一章 绪论
    • 1.1 组合结构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 1.1.1 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板
      • 1.1.2 组合梁
      • 1.1.3 型钢混凝土结构
      • 1.1.4 钢管混凝土结构
      • 1.1.5 方钢管混凝土结构
    • 1.2 组合结构的发展与应用
      • 1.2.1 组合板
      • 1.2.2 组合梁
      • 1.2.3 型钢混凝土结构
      • 1.2.4 钢管混凝土结构
      • 1.2.5 方钢管混凝土结构
  • 第二章 钢与混凝土的连接与组合
    • 2.1 概述
    • 2.2 剪切连接方式
    • 2.3 剪切连接件的计算
      • 2.3.1 试验研究
      • 2.3.2 剪切连接件的承载力计算
    • 2.4 剪切连接件的构造要求
    • 本章小结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板
    • 3.1 概述
    • 3.2 压型钢板型号及允许偏差
      • 3.2.1 压型钢板的型号
      • 3.2.2 压型钢板制作尺寸的允许偏差
    • 3.3 压型钢板的截面特征
      • 3.3.1 截面特征的计算
      • 3.3.2 压型钢板受压翼缘的有效计算宽度
    • 3.4 组合板的计算
      • 3.4.1 设计荷载
      • 3.4.2 组合板的有效宽度
      • 3.4.3 组合板的破坏模式
      • 3.4.4 组合板的计算方法和原则
      • 3.4.5 组合板的承载力计算
      • 3.4.6 组合板的变形计算
      • 3.4.7 组合板的自振频率控制
      • 3.4.8 组合板的裂缝宽度计算
    • 3.5 确定组合板承载力的试验方法
    • 3.6 构造要求
    • 本章小结
    • 思考题
    • 习题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
    • 4.1 概述
    • 4.2 组合梁的试验研究
      • 4.2.1 组合梁的受力过程
      • 4.2.2 截面的平均应变
      • 4.2.3 混凝土板与钢梁之间的水平滑移
      • 4.2.4 混凝土板与钢梁之间的掀起位移
    • 4.3 组合梁截面的承载力计算
      • 4.3.1 概述
      • 4.3.2 组合梁按弹性理论的计算
      • 4.3.3 组合梁按塑性理论的计算
      • 4.3.4 连续组合梁的内力分析和承载力计算
      • 4.3.5 部分剪切连接组合梁受弯承载力计算
      • 4.3.6 混凝土板及板托的纵向受剪承载力验算
    • 4.4 组合梁的稳定性分析
      • 4.4.1 组合梁的整体稳定性
      • 4.4.2 组合梁的局部稳定性
      • 4.4.3 组合梁腹板考虑屈曲后强度的计算
    • 4.5 组合梁的变形计算
      • 4.5.1 施工阶段的变形计算
      • 4.5.2 使用阶段的变形计算
    • 4.6 组合梁的裂缝宽度计算
    • 4.7 组合梁的构造要求
    • 本章小结
    • 思考题
    • 习题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型钢混凝土结构
    • 5.1 概述
    • 5.2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粘结滑移性能
    • 5.3 型钢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能力分析
      • 5.3.1 试验研究
      • 5.3.2 配实腹钢的型钢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
      • 5.3.3 配角钢骨架的型钢混凝土梁的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
    • 5.4 型钢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分析
      • 5.4.1 试验研究
      • 5.4.2 影响梁剪切承载力的因素
      • 5.4.3 配实腹钢的型钢混凝土梁的剪切承载能力计算
      • 5.4.4 配角钢骨架型钢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能力计算
    • 5.5 型钢混凝土梁的刚度和变形计算
      • 5.5.1 变形特点及影响因素
      • 5.5.2 型钢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刚度计算
    • 5.6 型钢混凝土梁的裂缝计算
      • 5.6.1 抗裂度验算
      • 5.6.2 裂缝宽度计算
    • 5.7 型钢混凝土柱的正截面承载能力
      • 5.7.1 轴心受压柱
      • 5.7.2 配实腹型钢的偏心受压柱的试验研究
      • 5.7.3 配实腹型钢大偏心受压柱的计算
      • 5.7.4 配实腹型钢小偏心受压柱的计算
      • 5.7.5 配实腹型钢柱界限破坏时的计算
      • 5.7.6 配角钢骨架柱的计算
      • 5.7.7 其他配钢形式的型钢混凝土柱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
      • 5.7.8 关于绕“弱轴”方向弯曲的验算
      • 5.7.9 双向偏心受压柱的计算
    • 5.8 型钢混凝土柱的斜截面承载能力计算
      • 5.8.1 柱的剪切破坏形态
      • 5.8.2 影响柱剪切及抗震性能的因素
      • 5.8.3 柱的剪切承载能力计算
    • 5.9 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
      • 5.9.1 概述
      • 5.9.2 试验研究
      • 5.9.3 节点设计剪力的计算
      • 5.9.4 节点剪切承载能力计算
      • 5.9.5 节点构造
    • 5.10 构造要求
    • 本章小结
    • 思考题
    • 习题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钢管混凝土柱
    • 6.1 发展概况
    • 6.2 钢管混凝土柱的特点
    • 6.3 钢管混凝土柱的工作性能
    • 6.4 钢管混凝土柱的计算和设计
      • 6.4.1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计算和设计
      • 6.4.2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计算和设计
    • 6.5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的构造和节点
      • 6.5.1 一般规定
      • 6.5.2 钢管混凝土柱的节点构造
    • 6.6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构造和节点
      • 6.6.1 一般规定
      • 6.6.2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
      • 6.6.3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
    • 6.7 钢管混凝土柱的施工
      • 6.7.1 钢管构件的制作、安装以及质量检验
      • 6.7.2 管内混凝土施工以及质量检验
    • 本章小结
    • 习题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混合结构设计概论
    • 7.1 概述
    • 7.2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要点
    • 7.3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主体构造
      • 7.3.1 混凝土墙板-钢框架结构体系
      • 7.3.2 混凝土核心筒-钢框架结构
      • 7.3.3 混凝土框筒-钢框架结构
      • 7.3.4 混凝土墙-钢框筒结构
      • 7.3.5 混凝土核心筒-钢框筒结构
      • 7.3.6 多筒-钢梁结构
      • 7.3.7 核心筒悬挂体系
      • 7.3.8 支撑筒体系
      • 7.3.9 大型支撑体系
      • 7.3.10 其他形式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