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第3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新世纪土木工程系列教材之一,也是“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的研究成果,是在第2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本书着重介绍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内容,以简明、新颖、实用为特点,展现土木工程的历史、现状、成就和最新发展。本书第3版改为四色印刷,以全新的、以学生为本的教材版式和插图来呈现土木工程领域的有关内容,更加注重反映土木工程发展的最新成果,注重将历史人文内容、哲理贯穿于教材内容之中。本书将纸质教材与网络资源相结合,在教材的相关部分,都设计了相应知识点的网上链接地址,以方便将文字教材和网络资源结合起来展开教与学。
全书共分十五章,分别就课程的任务和学习建议、土木工程材料、基础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桥梁工程、港口工程、地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给排水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管理、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数字化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土木工程师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尽可能从学科概论的视角反映土木工程的综合性、社会性及其在技术、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统一性,并在进行工程教育的过程中告诉学生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的思想和方法。
本书可以作为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等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其他理工类和人文类专业的选修课教材,同时亦可供高职高专与成人高校师生使用。
本书附有充值卡,用户可登录“中国高校土木工程课程网”注册使用网络资源,网络资源中既有供教师使用的资源,也有供学生学习使用的资源。与本书配套的有《土木工程概论电子教案(中、英文版)》。
- 前言
- 第1章 绪论
- 1.1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任务
- 1.2 土木工程发展历史概述
- 1.3 土木工程的未来
- 1.4 土木工程的学习建议
- 第2章 土木工程材料
- 2.1 早期土木工程材料
- 2.2 近代土木工程材料
- 2.3 现代土木工程材料
- 第3章 基础工程
- 3.1 岩土工程勘察
- 3.2 浅基础
- 3.3 深基础
- 3.4 不均匀沉降
- 3.5 地基处理
- 第4章 建筑工程
- 4.1 基本构件
- 4.2 单层与多层建筑
- 4.3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
- 4.4 特种结构
- 4.5 未来展望
- 第5章 交通土建工程
- 5.1 道路工程
- 5.2 铁路工程
- 5.3 机场工程
- 5.4 隧道工程
- 第6章 桥梁工程
- 6.1 桥梁的分类
- 6.2 桥梁工程的总体规划和设计要点
- 6.3 桥梁的结构形式
- 6.4 桥墩与桥台
- 6.5 桥梁基础
- 6.6 桥梁技术的发展方向
- 第7章 港口工程
- 7.1 港口分类
- 7.2 港口规划与布置
- 7.3 码头建筑
- 7.4 防波堤
- 7.5 护岸建筑
- 7.6 港口仓库与货场
- 7.7 我国港口工程的发展前景
- 第8章 地下工程
- 8.1 地下工业建筑
- 8.2 地下仓储建筑
- 8.3 地下民用建筑
- 8.4 人防工程
- 8.5 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
- 第9章 水利水电工程
- 9.1 农田水利工程
- 9.2 水电工程
- 9.3 防洪工程
- 9.4 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 第10章 给排水工程
- 第11章 土木工程施工
- 11.1 基础工程施工
- 11.2 结构工程施工
- 11.3 现代施工技术
- 11.4 施工组织
- 11.5 施工技术发展展望
- 第12章 建设项目管理
- 12.1 建设程序与建设法规
- 12.2 工程项目管理
- 12.3 工程项目招投标
- 12.4 建设监理
- 第13章 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
- 13.1 工程灾害与防灾
- 13.2 工程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
- IV 目 录
- 第14章 数字化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 14.1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 14.2 信息化施工
- 14.3 智能化建筑
- 14.4 智能化交通
- 14.5 仿真系统
- 14.6 土木工程专业中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网络教学
- 第15章 土木工程师设计方法
- 15.1 设计的基本理念
- 15.2 荷载、应力、应变和弹性
- 15.3 结构设计的一般理论与方法
- 15.4 结构安全、极限状态设计和设计过程
- 附录 土木工程专业简介
- 参考文献
- 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