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山东省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实验”的主讲教材,是根据《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年版)的要求,总结多年来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建设的成果,借鉴兄弟院校教学改革的经验编写而成的。
本书包括实验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物理实验中的基本测量方法和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基础实验、综合和近代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5个章节,共涵盖55个实验项目。本书内容的编写力求体现先进性和基础性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拓宽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个人兴趣,提高学生知识创新能力,突出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本书各章节内容及各个实验项目既相互独立,又循序渐进、承继拓展,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物理实验体系。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非物理专业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各专业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教学用书或参考书,并供实验工作者和其他科技工作者参考。
- 前言
- 绪论
- 第一章 实验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 第一节 测量与误差
- 第二节 随机误差的处理
- 第三节 系统误差的处理
- 第四节 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
- 第五节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
- 第六节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 第七节 数据处理方法
- 第八节 计算机处理物理实验数据软件及示例
- 练习题
- 第二章 物理实验中的基本测量方法和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
- 第一节 物理实验中的基本测量方法
- 第二节 物理实验的基本调整和操作技术
- 第三节 常用基本仪器介绍
- 第三章 基础实验
- 实验一 杨氏模量的测定
- 实验二 三线扭摆法测刚体的转动惯量
- 实验三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
- 实验四 气垫导轨上的实验
- 实验五 用波尔共振仪研究受迫振动
- 实验六 弦振动的研究
- 实验七 稳态法测橡胶板的导热系数
- 实验八 固体比热容的测量
- 实验九 落球法测定液体的黏度
- 实验十 静电场的描绘
- 实验十一 惠斯通电桥
- 实验十二 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 实验十三 十一线板式电位差计
- 实验十四 直流电表的改装与校准
- 实验十五 霍耳效应实验
- 实验十六 示波器的原理与使用
- 实验十七 等厚干涉
- 实验十八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原理、调节和使用
- 实验十九 光的偏振实验
- 实验二十 光强分布的测量
- 实验二十一 分光计的调节和用光栅测定光波的波长
- 实验二十二 折射率的测量
- 第四章 近代物理综合实验
- 实验一 密立根油滴实验
- 实验二 高温超导体电阻温度特性的研究
- 实验三 弗兰克赫兹实验
- 实验四 微波光学综合实验
- 实验五 动态法测量固体材料的杨氏模量
- 实验六 超声波声速的测量
- 实验七 核磁共振
- 实验八 全息照相
- 实验九 光电效应及普朗克常量的测定
- 实验十 太阳电池伏安特性的测量
- 实验十一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
- 实验十二 氢、氘原子光谱实验
- 实验十三 音频信号光纤传输实验
- 实验十四 巨磁电阻效应实验
- 实验十五 光速的测量
- 第五章 设计性实验
- 概述
- 测量型设计性实验
- 实验一 单摆法测重力加速度
- 实验二 密度的测量
- 实验三 固体线胀系数的测量
- 实验四 弹簧有效质量的测量
- 实验五 温差系数的测量
- 实验六 劈尖法测量液体折射率
- 实验七 电容的测量
- 研究型设计性实验
- 实验八 用迈克耳孙干涉仪研究空气的折射率
- 实验九 伏安特性曲线的测绘
- 实验十 小灯泡特性研究
- 实验十一 分压限流特性研究
- 实验十二 电源特性研究
- 实验十三 电桥测电阻的研究
- 制作型设计性实验
- 实验十四 电子温度计的制作
- 实验十五 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
- 实验十六 制作简易万用表
- 实验十七 设计楼道开关
- 实验十八 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
- 附录 常用物理数据表
- 参考文献
- 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