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安全


作者:
傅伯杰
定价:
69.00元
ISBN:
978-7-04-038603-5
版面字数:
44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351页
装帧形式:
精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3-11-14
物料号:
38603-00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二级分类:
环境科学专业课
三级分类:
环境学

本书以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安全为主题,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与原理、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主要方法、主要陆地生态系统过程与服务、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国家尺度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生态系统服务的竞争与权衡和流域生态补偿与生态安全等生态系统服务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内容涵盖了森林、草地、荒漠、湿地、农田等主要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研究尺度从生态系统、区域到国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体现了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前沿。本书可供从事生态学、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人员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参考。

关键词:生态系统过程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安全 综合评估。

  • 前辅文
  • 绪论 生态系统过程、服务与生态安全
  • 第1章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
    • 1.1 引言
    • 1.2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过程
    • 1.3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
    • 1.4 生态系统服务的区域集成
    • 1.5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2章 社会生态景观复杂性理论与评价方法
    • 2.1 引言
    • 2.2 生态复杂性
    • 2.3 社会自然生态系统复杂性理论
    • 2.4 揭示社会生态景观复杂性
    • 2.5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3章 生态遥感与应用
    • 3.1 生态遥感定义
    • 3.2 生态遥感数据源
    • 3.3 遥感在生态领域的应用
    • 3.4 生态遥感重大计划/项目
    • 3.5 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章 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文服务功能:过程与评价方法
    • 4.1 引言
    • 4.2 森林水文服务功能
    • 4.3 正确认识森林的水文过程和服务功能
    • 4.4 森林生态系统水文服务功能的量化方法
    • 4.5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章 基于空间分析方法评价土地利用对水质影响的若干问题
    • 5.1 引言
    • 5.2 土地利用影响水质研究的跨学科性质
    • 5.3 土地利用与覆盖数据提取及景观格局指数选取
    • 5.4 水质数据的获取与集成
    • 5.5 空间观测与分析单元的设计与选取
    • 5.6 统计分析与建模
    • 5.7 分析结果的解释及相关问题
    • 5.8 结语
    • 5.9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章 老龄林固碳的科学问题
    • 6.1 引言
    • 6.2 老龄林定义的相关问题
    • 6.3 老龄林固碳研究实例
    • 6.4 讨论
    • 6.5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章 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尺度外推与空间过程调控
    • 7.1 引言
    • 7.2 样地数据在大尺度预测中的应用
    • 7.3 环境异质性与尺度外推
    • 7.4 森林景观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
    • 7.5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8章 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规律及其驱动机制
    • 8.1 全球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
    • 8.2 研究区简况
    • 8.3 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方法
    • 8.4 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及变化规律
    • 8.5 中亚热带森林土壤呼吸长期观测与模拟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9章 水热梯度变化下森林水源涵养量的观测与估算
    • 9.1 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内涵
    • 9.2 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空间与时间尺度问题
    • 9.3 水热梯度下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分析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0章 草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进展、挑战和展望
    • 10.1 引言
    • 10.2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现状
    • 10.3 面临的挑战与主要发展方向
    • 10.4 展望:以蒙古高原草原生物多样性的格局与维持机制研究为例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1章 未来降水变化、氮沉降增加及其相互作用对温带草原碳交换的影响
    • 11.1 引言
    • 11.2 未来降水格局变化对温带草原碳交换的影响
    • 11.3 氮沉降对温带草原碳交换的影响
    • 11.4 未来降水格局变化和氮沉降共同作用对温带草原的影响
    • 11.5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2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草本植物对积雪变化的响应
    • 12.1 引言
    • 12.2 材料与方法
    • 12.3 结果与分析
    • 12.4 讨论
    • 12.5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3章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变化对区域碳平衡的影响
    • 13.1 引言
    • 13.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13.3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农田化过程时空特征
    • 13.4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农田化的驱动因素
    • 13.5 土地覆盖变化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 13.6 退耕还湿空间决策分析
    • 13.7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4章 湿地陆生无脊椎动物多样性与生态过程
    • 14.1 引言
    • 14.2 湿地无脊椎动物的概念、分类与特征
    • 14.3 典型湿地土壤动物多样性与分解功能
    • 14.4 地表甲虫组成对湿地农田化的响应与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
    • 14.5 湿地蚂蚁巢丘分布格局及其对湿地功能的影响
    • 14.6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5章 鄱阳湖水文节律对越冬水鸟栖息地的影响
    • 15.1 引言
    • 15.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3 研究结果
    • 15.4 研究结果应用与湿地保护策略
    • 15.5 结语
    • 15.6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6章 澳大利亚农业水氮管理在温室气体减排中的作用
    • 16.1 引言
    • 16.2 澳大利亚农业水氮的优化管理与温室气体减排
    • 16.3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7章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
    • 17.1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
    • 17.2 土壤微生物生态功能研究举例
    • 17.3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8章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
    • 18.1 引言
    • 18.2 方法与数据
    • 18.3 LPJDGVM模型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校准与验证
    • 18.4 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
    • 18.5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9章 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竞争与权衡——以鄱阳湖区粮食供给与洪水调蓄功能为例
    • 19.1 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关系研究现状
    • 19.2 鄱阳湖区概况
    • 19.3 数据与方法
    • 19.4 研究结果
    • 19.5 结论与讨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20章 基于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设计——以东江源为例
    • 20.1 引言
    • 20.2 重点生态功能区
    • 20.3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 20.4 东江源重点生态功能区对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意义
    • 20.5 基于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东江源生态补偿方案设计
    • 20.6 结论与讨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