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铸造技术


作者:
介万奇 等
定价:
69.00元
ISBN:
978-7-04-037053-9
版面字数:
600.00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515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3-04-19
物料号:
37053-00
读者对象:
学术著作
一级分类:
自然科学
二级分类:
材料
三级分类:
金属材料

《铸造技术》试图在系统性、新颖性和继承性的原则指导下进行内容的取舍和深度的把握。与已有专业图书相比,本书具有如下特色:①根据近年来的技术发展和学科交叉,将铸造技术与其他材料加工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新技术,如半固态成形、离散的熔滴成形、铸锭的铸造等纳入其中;②鉴于凝固理论已经渗透到铸造技术的各个方面,因此对不同铸造技术涉及的共性凝固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③对铸造技术发展的演变历程和理论模型的形成过程作了适当分析。希望通过上述努力,使读者不仅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也能在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有所收获。

《铸造技术》作者长期从事铸造专业研究生教学工作,并具备较好的工程实践经验。《铸造技术》在撰写中注重理论与工程应用的融合,适合材料专业的研究生、教师、铸造工程师以及其他相关科研人员参考和使用。

  • 第1章 概论
    • 1.1 引言
    • 1.2 铸造技术发展的历程
      • 1.2.1 古代的铸造技术
      • 1.2.2 近代铸造技术的发展
    • 1.3 铸造技术的分类
      • 1.3.1 按照铸造合金分类
      • 1.3.2 按照产品结构和用途分类
      • 1.3.3 按照应用领域分类
      • 1.3.4 按照铸型材料和浇铸方法分类
    • 1.4 铸造技术的理论基础
    • 1.5 铸造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参考文献
  • 第2章 单相合金的凝固
    • 2.1 凝固形核与晶粒细化
      • 2.1.1 形核条件
      • 2.1.2 形核率
      • 2.1.3 形核过冷度
      • 2.1.4 均质形核温度的获得与形核方式判定
      • 2.1.5 晶粒细化
    • 2.2 固-液界面的微观结构与晶体的生长特性
      • 2.2.1 固-液界面的结构
      • 2.2.2 晶体的生长方式及其转变
    • 2.3 固-液界面前沿的溶质再分配与界面的稳定性
      • 2.3.1 纯物质固-液界面的稳定性
      • 2.3.2 合金固-液界面前沿的溶质再分配
      • 2.3.3 成分过冷与合金固-液界面的稳定性
      • 2.3.4 固-液界面稳定性动力学理论
    • 2.4 胞晶和枝晶的生长特性
      • 2.4.1 胞晶与枝晶的形态
      • 2.4.2 枝晶的尖端曲率半径与生长速度
      • 2.4.3 定向生长后的一次枝晶间距
      • 2.4.4 定向或等轴晶的二次间距
    • 2.5 负温度梯度下过冷熔体中枝晶的生长特性
      • 2.5.1 LKG 模型
      • 2.5.2 LKT 模型
      • 2.5.3 BCT-LKT 模型
    • 参考文献
  • 第3章 共晶、包晶与偏晶合金的凝固
    • 3.1 共晶凝固
      • 3.1.1 共晶组织的分类
      • 3.1.2 共晶的形核
      • 3.1.3 规则共晶的生长特性
      • 3.1.4 非规则共晶的生长特性
      • 3.1.5 共晶与枝晶的竞争生长与非平衡状态下的共晶共生区
    • 3.2 包晶和偏晶合金的凝固
      • 3.2.1 包晶合金的凝固
      • 3.2.2 偏晶合金的凝固
    • 参考文献
  • 第4章 多元多相合金的凝固
    • 4.1 非形态相关的凝固分析
      • 4.1.1 平衡凝固
      • 4.1.2 基于Scheil 方程的分析
      • 4.1.3 固相扩散问题的处理
      • 4.1.4 液相的扩散
      • 4.1.5 凝固路径分析
    • 4.2 初生相生长形态的分析
      • 4.2.1 二元模型的扩展
      • 4.2.2 界面寻踪模型
      • 4.2.3 相场模型
    • 4.3 多相凝固组织形态分析
    • 4.4 多组元合金凝固过程宏观和细观组织的耦合分析
    • 参考文献
  • 第5章 合金的熔炼与液态金属状态控制
    • 5.1 前言
    • 5.2 合金熔炼与成分控制
      • 5.2.1 合金成分控制的基本原理
      • 5.2.2 合金元素的加入方式与成分控制方法
      • 5.2.3 熔炼过程的环境控制
    • 5.3 合金液的净化
      • 5.3.1 气体精炼法
      • 5.3.2 合金液的过滤处理
    • 5.4 熔体结构与状态控制
      • 5.4.1 基本原理
      • 5.4.2 等轴晶的晶粒细化
      • 5.4.3 多相合金凝固过程的变质处理
    • 参考文献
  • 第6章 铸件凝固过程控制
    • 6.1 铸件凝固的温度场
      • 6.1.1 铸件凝固传热的基本方式
      • 6.1.2 铸件凝固中非稳态温度场
      • 6.1.3 铸件凝固中温度场分布
      • 6.1.4 影响铸件凝固中温度场分布的因素
    • 6.2 铸件凝固方式
      • 6.2.1 铸件凝固方式分类
      • 6.2.2 影响铸件凝固方式的因素
    • 6.3 铸件凝固组织及其控制
      • 6.3.1 铸件宏观组织
      • 6.3.2 铸件宏观组织形成的原因
      • 6.3.3 影响铸件宏观组织形成的因素
      • 6.3.4 铸件凝固组织细化与变质
    • 参考文献
  • 第7章 熔体中的流动对凝固过程及组织形成的作用
    • 7.1 凝固过程液相流动与多物理场耦合关系及其效应的研究进展
    • 7.2 对流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方法
      • 7.2.1 铸件凝固过程中尺寸与自然对流强度的关系
      • 7.2.2 外场对凝固过程流场的控制
    • 7.3 液相流动对凝固组织的影响
      • 7.3.1 液相流动对等轴晶组织的影响
      • 7.3.2 液相流动对定向凝固组织形成的影响
      • 7.3.3 液相流动对柱状晶向等轴晶转变的影响
    • 7.4 液相流动对成分偏析作用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8章 铸造工艺概述
    • 8.1 前言
      • 8.1.1 铸造工艺发展历史
      • 8.1.2 铸造的优点和局限
      • 8.1.3 铸造名词术语
    • 8.2 砂型铸造
      • 8.2.1 铸型与型芯的主要性能
      • 8.2.2 型(芯)砂的组成
      • 8.2.3 型(芯)砂成分与制备
      • 8.2.4 造型和造芯
    • 8.3 特种铸造工艺
      • 8.3.1 壳型铸造
      • 8.3.2 熔模精密铸造
      • 8.3.3 永久模铸造
      • 8.3.4 压力铸造
      • 8.3.5 离心铸造
      • 8.3.6 消失模铸造
    • 8.4 铸造工艺设计基本方法
      • 8.4.1 铸件产品设计
      • 8.4.2 铸件设计
      • 8.4.3 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
      • 8.4.4 铸造工艺文件的编制
    • 参考文献
  • 第9章 铸造工艺与铸造缺陷分析
    • 9.1 浇注系统分析与设计
      • 9.1.1 浇注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 9.1.2 浇注系统的尺寸设计
    • 9.2 冒口和冷铁设计
      • 9.2.1 Caine 方法
      • 9.2.2 模数法
      • 9.2.3 海军实验室方法
      • 9.2.4 补缩距离
      • 9.2.5 冷铁设计
      • 9.2.6 辅助补缩方法
    • 9.3 铸件清理和铸造缺陷
      • 9.3.1 铸件清理
      • 9.3.2 铸件中的缺陷
    • 参考文献
  • 第10章 半固态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铸造
    • 10.1 半固态铸造技术的发展及其基本原理
    • 10.2 半固态金属的特性
      • 10.2.1 半固态金属的表观力学性质
      • 10.2.2 半固态金属表观力学性质与微观组织的关系
    • 10.3 半固态浆料的制备工艺
    • 10.4 半固态金属的铸造成形
    • 10.5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铸造
      • 10.5.1 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10.5.2 合金液与增强颗粒的界面特性
      • 10.5.3 合金液与增强颗粒的搅拌混合
      • 10.5.4 增强颗粒与合金液混合物的成形与凝固
    • 10.6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浸渗法制备技术
    • 10.7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共喷射沉积法制备
      • 10.7.1 共喷射沉积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10.7.2 共喷射沉积复合材料的凝固特性
    • 参考文献
  • 第11章 反重力铸造
    • 11.1 反重力铸造技术的提出与发展
    • 11.2 反重力铸造的充型与凝固特性分析
      • 11.2.1 反重力铸造充型过程
      • 11.2.2 反重力铸造的凝固特性
      • 11.2.3 反重力铸造的技术特点与优势
    • 11.3 反重力铸造的工艺设计
      • 11.3.1 反重力铸造的加压工艺
      • 11.3.2 反重力铸造的凝固工艺设计
      • 11.3.3 反重力铸造浇注系统的结构设计
      • 11.3.4 浇注系统的充型与补缩长度的计算
    • 11.4 反重力铸造控制技术
      • 11.4.1 反重力铸造的气动控制技术
      • 11.4.2 基于数字式组合阀的反重力铸造过程压力控制
      • 11.4.3 反重力铸造的电磁控制技术
    • 11.5 反重力铸造的应用
      • 11.5.1 低压铸造在汽车零件生产中的应用
      • 11.5.2 大型复杂薄壁轻合金结构件的砂型反重力铸造
      • 11.5.3 调压法精密铸造
    • 参考文献
  • 第12章 定向凝固技术
    • 12.1 定向凝固技术的特点
    • 12.2 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
      • 12.2.1 高温合金定向凝固技术
      • 12.2.2 高温合金单晶制备技术
    • 12.3 定向凝固界面的位置控制及温度梯度测算
      • 12.3.1 定向凝固界面的位置控制
      • 12.3.2 温度梯度的测算
    • 12.4 定向凝固技术的应用
      • 12.4.1 镍基高温合金
      • 12.4.2 金属纳米丝
      • 12.4.3 多晶硅
    • 参考文献
  • 第13章 连续铸造技术
    • 13.1 连续铸造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 13.2 钢锭的连续铸造
      • 13.2.1 钢锭连铸的基本方法与凝固特性
      • 13.2.2 钢锭连铸工艺过程的控制环节
      • 13.2.3 连铸钢锭凝固组织、缺陷及其形成原理
      • 13.2.4 连铸钢锭凝固组织与缺陷的控制措施
    • 13.3 铝合金的连续铸造
      • 13.3.1 铝合金连铸过程的传热分析
      • 13.3.2 凝固组织的控制
      • 13.3.3 氧化夹杂的防止
      • 13.3.4 表面质量的控制
    • 13.4 薄板的连续铸轧
      • 13.4.1 钢锭的液芯轧制
      • 13.4.2 薄板连铸连轧技术
      • 13.4.3 其他薄板连铸技术
    • 13.5 其他连续铸造技术
      • 13.5.1 铜合金与铸铁的连铸
      • 13.5.2 易氧化金属的冷床熔化连铸技术
      • 13.5.3 OCC 连铸技术
    • 参考文献
  • 第14章 高性能金属构件快速凝固激光直接成形技术
    • 14.1 原理及特点
    • 14.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3 大型金属结构件激光直接成形的基础问题
    • 14.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