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测量维度、影响因素及绩效关系》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以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为切入点,建立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行为表现-影响结果”分析框架。首先以责任对象作为划分维度的统一标准,构建并验证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的三维度模型,作出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表现在统计上没有显著差别的判断。然后从个体、组织、社会三个层面识别并检验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考察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证实了二者关系受情境影响这一推测。
本书适合企业管理领域的高校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阅读。对于那些对企业社会责任话题感兴趣的读者,本书也是一本有益的参考资料。
- 前辅文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紧迫性
- 1.1.2 解决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切入点
- 1.2 主要概念界定
- 1.2.1 企业社会责任
- 1.2.2 企业社会响应
- 1.2.3 企业社会绩效
- 1.2.4 企业公民
- 1.2.5 企业伦理
- 1.2.6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
- 1.2.7 企业绩效
-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 研究思路及内容安排
- 第2章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
- 2.1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内容体系
- 2.1.1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缘起
- 2.1.2 企业社会责任内容体系
- 2.2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主要争议
- 2.2.1 企业是否应承担社会责任的争议
- 2.2.2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争议
- 2.3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框架的演进
- 2.3.1 公司社会责任和公司社会响应框架
- 2.3.2 企业社会绩效框架
- 2.3.3 利益相关者框架
- 2.3.4 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 2.4 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发展
- 2.4.1 政府的推动
- 2.4.2 非政府组织的推动
- 2.4.3 中国企业的实践探索
- 2.5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发展趋势
- 2.5.1 研究重点:从“为什么”转向“是什么”
- 2.5.2 研究视角:从“企业外部”转向“企业自身”
- 2.5.3 行为分析:从“原则”和“结果”转向“过程”
- 2.5.4 CSP-CFP关系:从“追求一致结论”转向“注重研究情境”
- 2.5.5 国内研究:从“传统范式”转向“国际规范”
- 第3章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的测量
- 3.1 文献回顾
- 3.1.1 已有文献中的测量方法
- 3.1.2 测量方法的评价与选择
- 3.2 理论模型
- 3.2.1 Carroll理论模型的局限性
- 3.2.2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的三维模型
- 3.3 测量工具
- 3.3.1 测量工具编制
- 3.3.2 信度与效度检验
- 3.4 实证分析
- 3.4.1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的总体分析
- 3.4.2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与企业规模
- 3.4.3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与企业成长阶段
- 3.4.4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与企业性质
- 3.4.5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与产业类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的影响因素
- 4.1 文献回顾
- 4.2 影响因素识别
- 4.2.1 个体层面影响因素
- 4.2.2 组织层面影响因素
- 4.2.3 社会层面影响因素
- 4.3 研究假设
- 4.3.1 管理者社会责任态度
- 4.3.2 企业绩效、企业暴露度与政治卷入度
- 4.3.3 NGO发育状况、政府响应性与社会法制环境
- 4.4 实证分析
- 4.4.1 样本与数据
- 4.4.2 影响因素测量
- 4.4.3 数据分析
- 4.4.4 结果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5.1 文献回顾
- 5.1.1 20世纪80年代前的研究
- 5.1.2 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
- 5.1.3 21世纪的研究
- 5.2 研究假设
- 5.3 实证分析
- 5.3.1 样本与数据
- 5.3.2 模型与数据分析说明
- 5.3.3 企业绩效的因子分析
- 5.3.4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 5.3.5 结果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学术意义与实践价值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企业社会责任访谈提纲
- 附录2 企业社会责任调查问卷(A)
- 附录3 企业社会责任调查问卷(B)
- 附录4 企业社会责任调查问卷(C)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