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汉民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繁复精湛的工艺、独特而深刻的哲学与审美意蕴,不仅满足着我国先民的生理需求,同时也编织着民族发展的理想与追求,是我国纺织科技文化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作者通过深入民间,对我国汉族南北两个具有典型文化特点的地域进行了田野考察,并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藏品为基础资料,对民间服饰进行实证分析,结合历史、民俗志和地方志等文献考证,归纳出两个地区民间服饰及服饰品的形制、色彩与搭配、面料选择、纹饰运用、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表现特征,及其民俗文化内涵。
本书对服饰文化、民间艺术、工艺美术、民俗学及服装设计等方面均有参考价值,可供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高校师生、服装设计师以及相关科研机构学者使用。
- 导论
- 1. 研究缘起
- 1.1 民间文化的概念
- 1.2 民间文化抢救
- 1.3 民间文化传习
- 2. 研究载体
- 3. 研究现状
- 3.1 专门服饰史方面
- 3.2 服饰与社会风俗文化史研究方面
- 4. 研究价值
- 5. 研究时间段与特定地域
- 6. 研究依据
- 6.1 以史料和文献记载为研究依据
- 6.2 以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描述为参考依据
- 6.3 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藏品为实证依据
- 第1章 汉族服饰发展史略
- 1. 服饰的起源
- 2. 汉族服饰发展
- 2.1 秦汉时期汉族服饰
- 2.2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服饰
- 2.3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汉族服饰
- 2.4 宋代汉族服饰
- 2.5 明代汉族服饰
- 2.6 清代汉族服饰
- 第2 章 近代汉族民间服饰形制
- 1. 齐鲁地区民间服饰形制
- 2. 江南地区民间服饰形制
- 3. 南北地域民间服饰形制比较
- 3.1 平面式结构
- 3.2 形制差异明显
- 3.3 标志性符号——女装旗袍的流行
- 第3章 民间服饰色彩和面料
- 1. 传统色彩理论的建立
- 2. 齐鲁民间服饰色彩
- 2.1 传统正色的传承
- 2.2 “崇尚红色”情结
- 2.3 对比色调的渐变运用
- 2.4 文学作品记述的佐证
- 3. 江南民间服饰色彩
- 3.1 传统江南民间服饰色彩
- 3.2 近代江南民间服饰色彩归纳
- 4. 民间服饰图案
- 4.1 齐鲁地区的民间服饰图案
- 4.2 江南地区的民间服饰图案
- 5. 民间服饰面料
- 5.1 近代齐鲁地区服饰面料
- 5.2 近代江南地区服饰面料
- 第4 章 民间服饰品
- 1. 首服
- 1.1 齐鲁地区的眉勒形制
- 1.2 江南地区的包头和眉勒形制
- 2. 云肩
- 3. 肚兜
- 4. 绑腿
- 5. 足衣
- 5.1 齐鲁地区的特色足衣
- 5.2 江南地区的特色足衣
- 第5章 民间服饰文化“符号化”语言
- 1. 齐鲁民间服饰文化“美意交融”的符号化语言
- 1.1 齐鲁民间服饰符号化能指元素
- 1.2 齐鲁民间服饰的“符号化”所指语言
- 2. 江南民间服饰的“美用一体性”符号语言
- 2.1 江南民间服饰“符号化”能指元素
- 2.2 江南民间服饰“符号化”所指元素
- 2.3 由适用向“美用一体性”的功能流变
- 第6章 汉族民间服饰文化思辨
- 1. 民间服饰理想化主题文化
- 1.1 “祈富求名”情结
- 1.2 “祈福益寿”情结
- 1.3 “趋吉避凶”情结
- 1.4 “生殖崇拜”情结
- 2. 民间服饰艺术创造源动力
- 3. “和谐”审美意境
- 3.1 “和谐”的概念
- 3.2 传统审美的“和谐”精神
- 3.3 民间服饰文化中的“和谐”
- 4. “天人合一”哲学观
- 4.1 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
- 4.2 服饰仿生审美意境与“天人合一”
- 5. “礼教”文化的载体
- 参考文献
- 附录 民间考察路线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