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成果,是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经过探索、实践而形成的成果。
本书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及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岗位标准等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流程、原则、人才培养实施条件及校企合作情况做了翔实的描述。该人才培养方案呈现以下鲜明的特点:一是依据信息化职业岗位(群)形成按技能、分方向、分流培养的教学运行机制;二是形成“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通、学历教育与资格认证相融通”的“双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在教学模式上形成“教、学、做”一体化、“教、赛、证”三结合及分阶段“顶岗实习”的鲜明特点,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该人才培养方案是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成果之一,可以作为计算机及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参考样例。
- 第一部分 主体部分
- 第1章 人才培养模式
- 1.1 学院“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 1.2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 第2章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 2.1 招生对象与学习期限
- 2.2 培养目标
- 2.3 培养规格
- 2.4 课程设置及进度安排
- 2.5 课程描述
- 2.6 毕业条件
- 2.7 学分替代
- 2.8 校企合作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 第3章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 3.1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
- 3.2 “数据库基础与Access”课程
- 3.3 “计算机网络”课程
- 3.4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
- 3.5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
- 3.6 “局域网组建与管理”课程
- 3.7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
- 3.8 “Java程序设计”课程
- 3.9 “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课程
- 3.10 “企业网站设计开发”课程
- 3.11 “嵌入式系统工程技术”课程
- 3.12 “实用软件工程技术”课程
- 3.13 “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
- 3.14 “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
- 3.15 “3D MAX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
- 3.16 “微控制器开发与应用技术”课程
- 第4章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设计
- 4.1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
- 4.2 “数据库基础与Access”课程
- 4.3 “计算机网络”课程
- 4.4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
- 4.5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
- 4.6 “局域网组建与管理”课程
- 4.7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
- 4.8 “Java程序设计”课程
- 4.9 “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课程
- 4.10 “企业网站设计开发”课程
- 4.11 “嵌入式系统工程技术”课程
- 4.12 “实用软件工程技术”课程
- 4.13 “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
- 4.14 “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
- 4.15 “3D MAX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
- 4.16 “微控制器开发与应用技术”课程
- 第5章 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岗位标准
- 5.1 适用范围
- 5.2 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岗位(群)名称
- 5.3 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岗位(群)定义
- 5.4 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岗位(群)活动领域
- 5.5 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岗位(群)的要求
- 5.6 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岗位(群)能力资格培训及认证
- 5.7 标准说明
- 5.8 相关技术标准和法规
- 第二部分 支撑部分
- 第1章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流程
- 第2章 关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性意见
- 2.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2.2 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结构和具体要求
- 2.3 学分要求
- 2.4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与审定程序
- 第3章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条件
- 第4章 人才培养实施流程
- 第5章 人才培养实施保障
- 5.1 组织保障
- 5.2 资金保障
- 5.3 师资保障
- 5.4 实训基地管理保障
- 第6章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资料汇编
- 第7章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企业调研资料汇总
- 7.1 企业调研
- 7.2 校企合作论证人才培养方案
- 7.3 实验、实训室建设的校企联合论证
- 7.4 校企合作开发特色教材
- 7.5 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和学生就业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