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鉴赏与批判能力。在教材设计时体现“全球视野,中国视角”的理念。这就是说,本系列教材在保持各门课程的思想性和批判性的优良传统外,既向学生提供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也引导学生鉴赏和学习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要让学生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熟悉掌握中外文化的共同点和差异。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鉴别和比较能力,启发和诱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 前辅文
- 第一章 导论
- 1.1 概述
- 1.2 语用学: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
- 1.3 翻译学:研究语言转换的学科
- 1.4 语用与翻译研究的融合:原则、方法及意义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语境与翻译
- 2.1 语境
- 2.2 翻译中的语境
- 2.3 本章小结
- 实战练习
- 第三章 指示语与翻译
- 3.1 指示语
- 3.2 指示系统
- 3.3 指示语与翻译
- 3.4 本章小结
- 实战练习
- 第四章 预设与翻译
- 4.1 预设
- 4.2 翻译中的预设
- 4.3 本章小结
- 实战练习
- 第五章 言语行为与翻译
- 5.1 言语行为理论
- 5.2 翻译中的言语行为
- 5.3 本章小结
- 实战练习
- 第六章 会话含义与翻译
- 6.1 会话含义
- 6.2 合作原则和准则
- 6.3 会话含义与翻译
- 6.4 会话含义的特征及其翻译
- 6.5 本章小结
- 实战练习
- 第七章 礼貌原则与翻译
- 7.1 礼貌原则
- 7.2 礼貌原则与翻译
- 7.3 面子策略与翻译
- 7.4 本章小结
- 实战练习
- 第八章 语用模糊与翻译
- 8.1 语用模糊与翻译
- 8.2 语用模糊的分类及其翻译
- 8.3 模糊限制语及其翻译
- 8.4 语用模糊翻译的策略
- 8.5 本章小结
- 实战练习
- 第九章 话语标记语与翻译
- 9.1 话语标记语
- 9.2 话语标记语的分类及其翻译
- 9.3 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与翻译
- 9.4 话语标记语的增译与减译
- 9.5 本章小结
- 实战练习
- 第十章 视角与翻译
- 10.1 视角
- 10.2 视角与翻译
- 10.3 本章小结
- 实战练习
- 第十一章 推理照应与翻译
- 11.1 推理照应
- 11.2 推理照应的句法分析及其翻译
- 11.3 推理照应的语义分析及其翻译
- 11.4 推理照应的语用分析及其翻译
- 11.5 本章小结
- 实战练习
- 第十二章 语用失误与翻译
- 12.1 语用能力
- 12.2 语用失误与翻译
- 12.3 本章小结
- 实战练习
- 第十三章 关联与翻译
- 13.1 关联理论
- 13.2 明示—推理交际模式及其翻译
- 13.3 关联语境与翻译
- 13.4 最大关联、最佳关联及其翻译
- 13.5 描述性相似与阐释性相似及其翻译
- 13.6 本章小结
- 实战练习
- 第十四章 顺应与翻译
- 14.1 语言顺应论
- 14.2 顺应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 14.3 本章小结
- 实战练习
- 第十五章 模因与翻译
- 15.1 模因论
- 15.2 模因的传播与翻译
- 15.3 本章小结
- 实战练习
- 第十六章 语用关系与翻译
- 16.1 关系语用学
- 16.2 关系语用学中的三元关系及其翻译
- 16.3 本章小结
- 实战练习
- 参考答案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