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传世经典随身读——文学革命论(陈独秀)


作者:
侯且岸
定价:
19.00元
ISBN:
978-7-04-029894-9
版面字数:
130.000千字
开本:
32开
全书页数:
246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暂无
出版时间:
2011-01-10
读者对象:
社会读物
一级分类:
文学

本书通过陈独秀有关“文学革命”的一些文章、书信选辑,为广大青年读者再现了近代文化启蒙历史时期的思想深度与广度。为了使年轻人能够读懂独秀、理解独秀,感悟五四新文化,本书所收文章和书信的编排完全尊重五四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从“文学革命”的历史切入,进而揭示“思想革命”的深刻内涵,引导大家回归“原典”,从中了解、体味五四学人的文化生活和写作风格。

  • 导读
  • 文章选辑
    • 国语教育 (1904年5月)
    • 敬告青年 (1915年9月)
    • 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 (1915年9月)
    • 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 (1915年12月)
    • 吾人最后之觉悟 (1916年2月)
    • 新青年 (1916年9月)
    • 宪法与孔教 (1916年11月)
    • 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1916年12月)
    • 袁世凯复活 (1916年12月)
    • 再论孔教问题 (1917年1月)
    • 文学革命论 (1917年2月)
    • 旧思想与国体问题———在北京神州学会讲演1917年5月)
    • 道德之概念及其学说之派别 (1917年5月)
    • 近代西洋教育———在天津南开学校演讲1917年7月)
    • 质问《东方杂志》记者———《东方杂志》与复辟问题 (1918年9月)
    •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919年1月)
    • 再质问《东方杂志》记者 (1919年2月)
    • 告新文化运动的诸同志 (1920年1月)
    • 我们为甚么要做白话文?———在武昌文华大学讲演底大纲 (1920年2月)
    • 新文化运动是什么? (1920年4月)
    • 新教育之精神———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演讲 (1920年7月)
  • 书信选辑
    • 答张永言(文学—人口) (1916年2月)
    • 致胡适信(《新青年》) (1916年8月)
    • 答沈慎乃(国语) (1916年9月)
    • 答程师葛(德、智、体) (1916年9月)
    • 答胡适之(文学革命) (1916年10月)
    • 致胡适信(改良文学之文) (1916年10月)
    • 答常乃惪(古文与孔教) (1916年12月)
    • 读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有感 (1917年1月)
    • 致胡适信(《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1月)
    • 答程演生(国学与国文) (1917年2月)
    • 再答常乃惪(古文与孔教) (1917年2月)
    • 答陈丹崖(新文学) (1917年2月)
    • 答钱玄同(文学改良) (1917年3月)
    • 答俞颂华(宗教与孔子) (1917年3月)
    • 答佩剑青年(孔教) (1917年3月)
    • 答曾毅(文学革命) (1917年4月)
    • 再答胡适之(文学革命) (1917年5月)
    • 再答钱玄同(译音) (1917年5月)
    • 答胡子承(思想革新) (1917年5月)
    • 答张护兰(文学革命与道德) (1917年5月)
    • 答刘半农(改良文学) (1917年5月)
    • 答钱玄同(世界语) (1917年6月)
    • 答卓鲁(革命问题) (1917年7月)
    • 答沈藻墀(词章与古文) (1917年7月)
    • 答钱玄同(应用文改良十三事) (1917年7月)
    • 答陶孟和(世界语) (1917年8月)
    • 三答钱玄同(文字符号与小说) (1917年8月)
    • 答冯维钧(大学预科范文) (1917年8月)
    • 答易宗夔(论《新青年》之主张) (1918年10月)
    • 致西流(对民主的感悟) (1940年9月)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