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收藏

岩石力学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作者:
黄醒春
定价:
30.00元
ISBN:
978-7-04-017763-3
版面字数:
460千字
开本:
16开
全书页数:
289页
装帧形式:
平装
重点项目: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出版时间:
2008-12-22
读者对象:
高等教育
一级分类:
土建水利类
二级分类:
土木工程专业课
三级分类:
岩石力学

本书为新世纪土木工程系列教材之一,参照最新的专业技术规范编写而成。

本教材共分8章,内容包括:绪论、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岩体不连续面的渗流性质、岩体初始应力、地下空间开挖稳定性分析、岩石边坡与基础稳定性分析、岩石力学问题的有限单元法、岩石力学研究的新方法及新领域简介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及水利水电工程、采矿工程、地质工程、港口与海岸工程本科生教材以及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自学参考书。

  • 第一章 绪论
    • 1.1 岩石力学的学科特性与研究范畴
    • 1.2 岩石力学的研究方法
    • 1.3 岩石力学的发展简史
  • 第二章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 2.1 岩石的物理性质
      • 2.1.1 岩石的质量指标
      • 2.1.2 岩石的空隙性
      • 2.1.3 岩石的水理性质
    • 2.2 岩石的强度特性
      • 2.2.1 完整岩石的强度
      • 2.2.2 岩石的强度理论
    • 2.3 岩石的变形特性
      • 2.3.1 单轴压缩条件下岩块的变形特性
      • 2.3.2 三轴压缩条件下的岩石变形性质
      • 2.3.3 岩石的本构关系
    • 2.4 岩体结构面的力学性质
      • 2.4.1 结构面的概念
      • 2.4.2 结构面的分类
      • 2.4.3 岩体破碎程度的分类
      • 2.4.4 结构面的几何特征
      • 2.4.5 结构面的变形特性
    • 2.5 岩体的力学性质
      • 2.5.1 岩体的变形性质
      • 2.5.2 岩体的强度性质
      • 2.5.3 岩体力学性质的原位测试
    • 2.6 工程岩体的分类
      • 2.6.1 工程岩体分类的目的和原则
      • 2.6.2 工程岩体的代表性分类简介
    • 2.7 岩石力学性质的时间效应
      • 2.7.1 岩石的流变
      • 2.7.2 岩石的流变模型
    • 2.8 岩石动力学基础
      • 2.8.1 岩石的波动特性
      • 2.8.2 岩体弹性波速度的测定方法
      • 2.8.3 影响岩体波动的因素
      • 2.8.4 岩石动静变形参数的关系
  • 第三章 岩体不连续面的渗流性质
    • 3.1 概述
    • 3.2 岩体不连续面的渗流基本理论
      • 3.2.1 不连续面的渗流性质概述
      • 3.2.2 不连续面的渗流参数的有限差分数
        • 值模拟
    • 3.3 岩体不连续面应力对渗流性质的影响
      • 3.3.1 不连续面正应力对渗流参数的影响
        • 规律
      • 3.3.2 不连续面剪切变形对渗流参数的影
        • 响规律
      • 3.3.3 渗流应力
  • 第四章 地应力
    • 4.1 地应力的基本概念
    • 4.2 地应力的组成成分和影响因素
      • 4.2.1 地应力的组成成分
      • 4.2.2 地应力的影响因素
    • 4.3 地应力的变化规律
    • 4.4 地应力的原位实测方法
      • 4.4.1 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技术
      • 4.4.2 套钻孔应力解除法地应力测量技术
  • 第五章 地下空间开挖稳定性分析
    • 5.1 概述
    • 5.2 深埋圆形巷道围岩应力的弹性解
      • 5.2.1 静水压力(侧压系数λ=1)下围岩应力
      • 5.2.2 不等压(侧压系数λ≠1)下围岩应力
    • 5.3 深埋非圆形巷道围岩应力的弹性解
      • 5.3.1 椭圆形巷道
      • 5.3.2 矩形巷道
    • 5.4 群硐围岩弹性应力计算
    • 5.5 深埋圆形巷道的弹塑性解
    • 5.6 松散岩体的围岩压力计算
      • 5.6.1 浅埋硐室的围岩松动压力计算
      • 5.6.2 深埋硐室的松散体围岩压力计算
      • 5.6.3 塑性松动压力的计算
    • 5.7 塑性形变压力的计算
    • 5.8 基于刚性块体的分析
      • 5.8.1 赤平极射投影简介
      • 5.8.2 巷道围岩可移动块体分析
    • 5.9 围岩与支护相互作用分析
    • 5.10 综合法
    • 5.11 支护方式和支护结构
    • 5.12 支护结构及支护参数设计
      • 5.12.1 锚杆加固连续岩体
      • 5.12.2 锚杆用于非连续岩体的加固
    • 习题与思考题
  • 第六章 岩石边坡与基础稳定性分析
    • 6.1 边坡稳定性分析
      • 6.1.1 边坡应力状态
      • 6.1.2 边坡失稳的基本形式
      • 6.1.3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 6.1.4 边坡变形破坏的防治
    • 6.2 地基稳定性分析
      • 6.2.1 地基岩体内的应力分布特征
      • 6.2.2 地基失稳的基本形式
      • 6.2.3 地基稳定性分析方法
    • 习题与思考题
  • 第七章 岩石力学问题的有限单元法
    • 7.1 概述
    • 7.2 弹性力学有限元基本方程
      • 7.2.1 利用最小位能原理建立有限元方程
      • 7.2.2 单元刚度矩阵
      • 7.2.3 单元等效结点荷载的计算
      • 7.2.4 结构刚度矩阵和结构结点载荷列阵
        • 的集成
      • 7.2.5 引入位移边界条件
    • 7.3 岩体结构及支护结构的有限元模拟
      • 7.3.1 无厚度节理单元
      • 7.3.2 等厚度节理单元
      • 7.3.3 层状岩体的模拟
      • 7.3.4 支护结构的模拟
    • 7.4 岩体结构开挖与开挖过程的有限元模拟
      • 7.4.1 岩体结构开挖的有限元模拟
      • 7.4.2 开挖过程的有限元模拟
    • 7.5 岩体结构有限元分析方法
      • 7.5.1 岩体结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 7.5.2 岩体结构拉伸破坏的无拉力分析
    • 习题与思考题
  • 第八章 岩石力学研究的新方法及新领域简介
    • 8.1 岩石力学分形理论
      • 8.1.1 概述
      • 8.1.2 分形几何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
      • 8.1.3 结束语
    • 8.2 岩石力学非连续变形分析
      • 8.2.1 概述
      • 8.2.2 不连续变形分析方法及其特点
      • 8.2.3 DDA程序的发展及其应用现状
      • 8.2.4 DDA理论概要
      • 8.2.5 DDA计算流程
      • 8.2.6 结束语
    • 8.3 岩石损伤力学
      • 8.3.1 损伤及损伤力学
      • 8.3.2 岩石损伤力学的发展历史
      • 8.3.3 岩石损伤力学的研究内容
      • 8.3.4 前景与展望
    • 8.4 扰动状态概念理论
      • 8.4.1 扰动状态概念
      • 8.4.2 扰动状态概念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 8.4.3 扰动状态概念的本构方程
      • 8.4.4 结束语
    • 8.5 智能岩石力学
      • 8.5.1 智能岩石力学的由来
      • 8.5.2 智能岩石力学及其特征
      • 8.5.3 智能岩石力学的主要研究思路和内容
      • 8.5.4 智能岩石力学的研究现状
      • 8.5.5 智能岩石力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 参考文献

相关图书